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0420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栖息地生境模拟技术领域的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技术方案为:包括栖息地构建区,所述栖息地构建区至少包括水域部分和陆地部分的修复区;所述水域部分与自然水域连通;所述水域部分至少包括深潭区、浅水区和浅滩区;所述深潭区和所述浅水区之间采用水位升降构件实现分离;所述浅滩区沿所述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设置,所述修复区内设置进水和排水泵闸系统,控制所述水域部分的水位高低及与所述自然水域的连通;所述修复区与所述水域部分的接壤处设置若干投食区。采用此技术方案构建的长江江豚栖息地可近似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生境,为长江江豚放流提供良好的野化驯养生境。

Construction Facilities for Simulating the Natural Habitat of Finless Porpoise in the Yangtze Riv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struction facility for simulating the natural habitat of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in the field of habitat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e technical scheme includes: a habitat construction area, the habitat construction area includes at least the restoration area of the water area and the land area; the water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natural water area; the water area includes at least the deep pool area, the shallow water area and the shallow water area; the water level rising and falling components are used to separate the deep pool area and the shallow water area; and the shallow water area is separated along the water area. The surrounding shoreline is set up, and the water intake and drainage pump gate system is set in the restoration area to control the water level of the water area and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natural water area, and a number of feeding areas are set at the junction of the restoration area and the water area. The natural habitat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can be simulated by using this technical scheme, which provides a good habitat for wild domestica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for the release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
本技术涉及一种栖息地生境模拟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淡水豚类的野化驯养栖息地生境构建技术。
技术介绍
长江江豚是一种小型齿鲸,隶属于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江豚属,俗称“江猪”,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等内陆水域,现存数量仅为1040余头。长江江豚是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生物和“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类和唯一淡水豚类,也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淡水鲸类物种之一;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江豚种群栖息地环境日趋恶化,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年下降速率达15%。为有效遏制长江江豚种群衰退的趋势,目前主要采取成立江豚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措施进行长江江豚保护和人工繁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318575B,公告日2013.07.24,技术名称为一种利用网箱养殖江豚的方法,公开了采用网箱在自然水域中进行养殖和暂养江豚的方法。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5850815A,公布日2016.08.17,技术名称为模拟自然环境的江豚暂养设施及暂养方法,公开了通过网箱进行隔离模拟自然环境的江豚暂养设施。目前对于江豚保护采用的栖息地生境构建技术主要以服务迁地江豚、抢救江豚的转运、暂养为目的,一般多采用网箱或网箱隔离在自然水域中进行养殖和暂养江豚。由于现有这种生境构建技术难以模拟江豚生活栖息的自然环境,经暂养的江豚也只能适应半人工的封闭水域生存。虽然上述技术对于现有江豚数量的保护具有较好的作用,但难以满足江豚野化和自然放流的驯养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长江江豚栖息地构建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采用此技术方案构建的长江江豚栖息地可近似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生境,为长江江豚放流提供良好的野化驯养生境。本技术的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包括栖息地构建区,栖息地构建区至少包括水域部分和陆地部分的修复区;水域部分与自然水域连通;水域部分至少包括深潭区、浅水区和浅滩区;深潭区和浅水区之间采用水位升降构件实现分离;浅滩区沿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设置,修复区内设置进水和排水泵闸系统,控制水域部分的水位高低及与自然水域的连通;修复区与水域部分的接壤处设置若干投食区。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中:浅滩区为长江江豚食物储备区,位于水域部分的四周。深潭区、浅水区是长江江豚主要觅食和活动场所,深潭区主要为长江江豚休息区,可考虑搭建遮阳棚或种植大树冠的树满足夏季的遮阴需求。浅水区和深潭区之间设置水位升降构件,这样可通过水位升降对开展水域部分的维护、长江江豚检查等工作。为使栖息地兼顾长江江豚休息、觅食和活动需求、科研、救护和检查需求、以及水域维护需求,需在深潭区和浅水区之间采用水位升降构件实现分离。当需要开展科研、救护和检查需求时,可以将江豚转移至浅水区,可通过升降构建实现分离,在浅水区降低和控制水位,开展相应的工作。当需要开展水域维护时,也可通过水位升降构件实现分离,分别对浅水区、深潭区进行维护,同时不影响长江江豚日常栖息需求。修复区内设置的具备水位控制条件的泵闸系统。通过泵闸设施可实现内部的水域部分水位的高低调控、与外部自然水域进行水力连通以方便未来长江江豚的自然放流。考虑将来长江江豚的出游,闸门宜设置在临自然水域侧。泵闸系统本身属于现有技术,可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实现本专利技术中的水位控制功能。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深潭区和浅水区的面积和不低于水域部分面积的3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深潭区的平均水深为7~8米。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浅水区的平均水深为3~4米。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为平滑曲线。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有不低于80%的岸线长度设置为浅滩区。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浅滩区宜采用自然边坡缓坡入水。若有硬质驳岸,表面应采用泡沫等柔性材料进行包裹覆盖,防止江豚误撞。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水位升降构件的顶部距离常水位不低于1.5米。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深潭区、浅水区之间的水位升降构件可为潜堤坝或启闭的挡水板,如采用挡水板,需用泡沫等柔性材料包裹覆盖挡水板,避免江豚遭受撞击。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考虑水生生态系统构建,修复区生境底质以沙质或淤泥质为主。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考虑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和鱼类等饵料繁育,深潭区和浅水区的水下为沉水植物群落;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考虑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和鱼类等饵料繁育,浅滩区种植挺水、湿生植被。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投食区可在水域部分的四周采用栈桥等形式布置,需注意投食区的投食点处的水深不低于3米。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在水域部分内增加湿地岛屿。湿地岛屿为营造多样生境需求而设置,可根据地形和土方平衡因地制宜进行布置。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修复区内设有水质净化系统,与泵闸系统连接。为保障水域部分的水质,设置的水质净化系统一般与进水泵闸一起布置。若是一体化设备,一般采用地埋式布置。泵闸系统和水质净化系统是为满足修复水位控制和水质调控设置。水质净化系统本身属于现有技术,可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实现本专利技术中的水质调控功能。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修复区内设有饵料池,饵料池与水域部分隔离。饵料池主要是储备江豚日常和应急情况下的饵料鱼,因养殖强度和密度较高,为避免对水域部分的水质产生影响,需隔离水域区域,单独设置区域进行繁育。当然也可以购买及运输外部的饵料至栖息地构建区。本技术完全脱离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网箱或自然水域隔离的江豚栖息地构建的概念。本技术可以有效模拟江豚的自然栖息地环境,可以在满足江豚暂养、救护等基础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为江豚进行野化驯养的环境条件,对江豚保护和自然放流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图。图中标号示意为:1深潭区2浅水区3浅滩区4修复区5泵闸系统6水质净化系统7湿地岛屿8水位升降构件9投食区10饵料池11长江12边线13工程范围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工程范围线13内为栖息地构建区,边线12把整个栖息地构建区分为水域部分和陆地部分的修复区4;水域部分与长江11连通;水域部分至少包括深潭区1、浅水区2和浅滩区3。深潭区1和浅水区2的面积和不低于水域部分面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栖息地构建区,所述栖息地构建区至少包括水域部分和陆地部分的修复区(4);所述水域部分与自然水域连通;所述水域部分至少包括深潭区(1)、浅水区(2)和浅滩区(3);所述深潭区(1)和所述浅水区(2)之间采用水位升降构件(8)实现分离;所述浅滩区(3)沿所述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设置,所述修复区(4)内设置进水和排水泵闸系统(5),控制所述水域部分的水位高低及与所述自然水域的连通;所述修复区(4)与所述水域部分的接壤处设置若干投食区(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栖息地构建区,所述栖息地构建区至少包括水域部分和陆地部分的修复区(4);所述水域部分与自然水域连通;所述水域部分至少包括深潭区(1)、浅水区(2)和浅滩区(3);所述深潭区(1)和所述浅水区(2)之间采用水位升降构件(8)实现分离;所述浅滩区(3)沿所述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设置,所述修复区(4)内设置进水和排水泵闸系统(5),控制所述水域部分的水位高低及与所述自然水域的连通;所述修复区(4)与所述水域部分的接壤处设置若干投食区(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潭区(1)和所述浅水区(2)的面积和不低于所述水域部分面积的3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潭区(1)平均水深为7~8米。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水区(2)的平均水深为3~4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为平滑曲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有不低于80%的岸线长度设置为所述浅滩区(3)。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浅滩区(3)采用自然边坡缓坡入水。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构建设施,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南宁朱冬舟胡伟乔胜费翔叶智峰王旭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