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037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包括管桩、土石回填层、管棚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管桩上方设置有混凝土托板,所述混凝土托板上方设置有衬砌,所述衬砌上方安装有控制箱,所述衬砌上方设置有隧道墙体,所述隧道墙体内安装有所述管棚,所述管棚一端设置有混凝土导向墙,所述坡脚水沟下端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骨架护坡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定位器下方设置有网络通讯模块。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能够使装置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适用性强;2、设置控制箱,使装置在隧道周围异常时,及时对外界传递信息;3、设置多面骨架护坡,防止隧道基边坡溜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
本技术涉及隧道交通建设
,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
技术介绍
隧道工程尤其是洞口段往往会遇到土质地层,承载力比较低,容易产生沉降,同时隧道洞口处一般场地狭小,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地基加固处理,处理不好,严重影响上部结构安全,对山区桥隧相连的过渡段整体构筑结构的稳定性影响更大,造成运营期病害。当软弱地基具有湿陷性时,地基需进行处理的深度更大。尤其对于桥隧连接的隧道洞口处,地基将直接过渡到桥梁对应的深谷等地势中,该处的地基处理对桥隧过渡处整体构筑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981310.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桥隧连接处隧道洞口的地基将直接过渡到桥梁对应的深谷等地势中,该处的软基地基处理对桥隧过渡处整体构筑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桥隧连接处隧道洞口的隧道仰拱结构下方设置混凝土托板,混凝土托板下方的地基中设置阵列布置的钢管桩;钢管桩自洞口向内深度递减,沿线路方向呈阶梯状,平面内呈梅花形布置。上述专利中,自动化程度低,只能够对隧道进行加固,不能对隧道周围的滑坡湿度以及跛脚水沟所受压力进行测量,从而对可能发生的灾害采取防御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包括管桩、土石回填层、管棚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管桩上方设置有混凝土托板,所述混凝土托板上方设置有衬砌,所述衬砌一侧设置有所述土石回填层,所述土石回填层一侧安装有骨架护坡,所述骨架护坡一侧设置有坡脚水沟,所述衬砌上方安装有控制箱,所述衬砌上方设置有隧道墙体,所述隧道墙体内安装有所述管棚,所述管棚一端设置有混凝土导向墙,所述坡脚水沟下端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骨架护坡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箱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侧设置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下方设置有网络通讯模块,所述网络通讯模块下方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定位器、所述网络通讯模块、所述蓄电池、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通过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型号为PT124B-111T,所述湿度传感器型号为JTC01,所述控制器型号为HH-N10S。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的使用功能,所述衬砌采用石料制成,所述衬砌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托板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的使用功能,所述土石回填层采用土石填充,所述骨架护坡有4面,其中两面处于所述隧道墙体的两侧,其余两面与两面混凝土导向墙相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的使用功能,所述管棚两端分别埋入两面所述混凝土导向墙内,所述管棚与所述衬砌相适应。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的使用功能,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坡脚水沟下端,所述湿度传感器埋在所述骨架护坡内。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的使用功能,所述控制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控制箱内,所述定位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控制箱内,所述网络通讯模块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控制箱内,所述蓄电池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控制箱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能够使装置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测,适用性强;2、设置控制箱,使装置在隧道周围异常时,及时对外界传递信息;3、设置多面骨架护坡,防止隧道基边坡溜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的主视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的左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的坡脚水沟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的控制箱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的电路结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管桩;2、混凝土托板;3、衬砌;4、土石回填层;5、骨架护坡;6、坡脚水沟;7、控制箱;8、隧道墙体;9、管棚;10、混凝土导向墙;11、压力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控制器;14、定位器;15、网络通讯模块;16、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5所示,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包括管桩1、土石回填层4、管棚9和压力传感器11,管桩1上方设置有混凝土托板2,混凝土托板2用于加固地基,混凝土托板2上方设置有衬砌3,衬砌3用于加固隧道,衬砌3一侧设置有土石回填层4,土石回填层4用于加固地基,土石回填层4一侧安装有骨架护坡5,骨架护坡5用于防止隧道基边坡溜坍,骨架护坡5一侧设置有坡脚水沟6,坡脚水沟6用于排水,衬砌3上方安装有控制箱7,衬砌3上方设置有隧道墙体8,隧道墙体8内安装有管棚9,管棚9一端设置有混凝土导向墙10,混凝土导向墙10用于固定管棚9,坡脚水沟6下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骨架护坡5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2,控制箱7内部设置有控制器13,控制器13一侧设置有定位器14,定位器14对控制箱7进行定位,定位器14下方设置有网络通讯模块15,网络通讯模块15下方设置有蓄电池16,蓄电池16为装置进行供电,控制器13与定位器14、网络通讯模块15、蓄电池16、压力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通过电连接,压力传感器11型号为PT124B-111T,湿度传感器12型号为JTC01,控制器13型号为HH-N10S。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衬砌3采用石料制成,衬砌3通过螺钉固定在混凝土托板2上。具体的,这样设置能够对隧道进行加固,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为: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桩、土石回填层、管棚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管桩上方设置有混凝土托板,所述混凝土托板上方设置有衬砌,所述衬砌一侧设置有所述土石回填层,所述土石回填层一侧安装有骨架护坡,所述骨架护坡一侧设置有坡脚水沟,所述衬砌上方安装有控制箱,所述衬砌上方设置有隧道墙体,所述隧道墙体内安装有所述管棚,所述管棚一端设置有混凝土导向墙,所述坡脚水沟下端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骨架护坡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箱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侧设置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下方设置有网络通讯模块,所述网络通讯模块下方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定位器、所述网络通讯模块、所述蓄电池、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通过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桩、土石回填层、管棚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管桩上方设置有混凝土托板,所述混凝土托板上方设置有衬砌,所述衬砌一侧设置有所述土石回填层,所述土石回填层一侧安装有骨架护坡,所述骨架护坡一侧设置有坡脚水沟,所述衬砌上方安装有控制箱,所述衬砌上方设置有隧道墙体,所述隧道墙体内安装有所述管棚,所述管棚一端设置有混凝土导向墙,所述坡脚水沟下端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骨架护坡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箱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一侧设置有定位器,所述定位器下方设置有网络通讯模块,所述网络通讯模块下方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定位器、所述网络通讯模块、所述蓄电池、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通过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软弱基底小型管桩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砌采用石料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博马明娟邵泽奇夏天李荣侠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院集团山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