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9818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置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装置,该装置利用电动推杆和两组摇臂构成了转角调整机构,从而可在一个平面内调整第一摇臂的倾角,进而调整行车记录仪的拍摄角度,扩展了行车记录仪的图像采集范围。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摇臂上通过固定架设置了反光板,由于反光板的板面与行车记录仪的拍摄方向保持垂直,因此可通过反光作用为行车记录仪的成像起到补光作用,基于这种原理,有助于在环境光昏暗条件下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拍摄正前方的图像,而且,得益于角度调整机构,因此可以获得车辆前方下部或前方上部的图像,满足了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置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载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置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行车记录仪主要分为便携性行车记录仪与后装车机一体式行车记录仪两大类,其中便携性行车记录仪又分为后视镜行车记录仪与数据行车记录仪,这类记录仪具有隐蔽性好、安装方便、可拆卸更换、成本低、使用简单等特点;而后装车机一体式行车记录仪一般是专车专用,又分为前装和后装两种,安装这种记录仪成本较高,改装难度较大,但是安装之后可以保持车内环境的美观,此外,也有部分豪华车型在出厂时已经安装了行车记录仪。现有技术的行车记录仪主要利用卡臂或吸盘固定于后视镜或前挡风玻璃上,这种固定模式易阻挡司机视线。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厂商尝试将行车记录仪安置在中控台台面上,但这种模式由于摄像头位置较低因此拍摄视野不顾理想。此外,目前的行车记录仪普遍不便于调整角度,因此拍摄视角较为固定;而且,常规行车记录仪仅依靠自然光拍摄,当环境昏暗时成像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置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仪难以调节角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行车记录仪缺少主动的光源补偿能力。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置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装置,包括耳座,连接杆,固定座,基台,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一电机,电动推杆,固定架,反光板,折线杆,直杆,固定头,伸缩架,支撑杆,第二电机,轴座,中轴,支撑架,锁紧螺栓,其中耳座和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基台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耳座和基台固定连接,第一摇臂的下端铰接在耳座上,第二摇臂的下端铰接在固定座,第二摇臂的上端与第一摇臂的中部铰接,第二摇臂上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上具有第一电机,固定架固定连接在第一摇臂上,反光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上,折线杆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架上,折线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直杆,直杆的末端通过固定头与伸缩架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上端与第一电机相接触;所述伸缩架包括第二电机,轴座,中轴,支撑架和锁紧螺栓,其中中轴的一端通过轴座与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中轴的另一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栓。作为优选,还包括行车记录仪,所述行车记录仪的背板上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行车记录仪通过其螺孔丝接于锁紧螺栓上。作为优选,电动推杆的最大长度是其最小长度的3倍;在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有硅胶垫。作为优选,连接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第一摇臂与连接杆的夹角呈30~90°。作为优选,直杆与折线杆的一条臂相互平行;第一电机的转轴与第二电机的转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作为优选,耳座和固定座的底端分别连接有吸盘,耳座和固定座分别通过其吸盘连接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耳座和固定座用于承载装置的主体结构,并用于将装置整体安置在汽车中控台上,连接杆将耳座、固定座和基台在结构上加以连接,第一摇臂用于承载固定架,从而带动固定架上的反光板以耳座为转轴旋转,第二摇臂可带动电动推杆以固定座为转轴旋转,由于电动推杆上端与第一摇臂连接,因此在电动推杆的推动作用下,伴随第二摇臂的转动,可为第一摇臂沿耳座为转轴的旋转提供动力。折线杆和直杆构成U型的支撑结构,使伸缩架位于反光板的前方,支撑架通过其上的锁紧螺栓对行车记录仪起到固定作用,支撑架通过中轴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下可实现旋转作用,从而可对行车记录仪的摆放角度实现微调。第一电机为电动推杆提供动力,支撑杆对第一电机起到托举作用,在结构上更加稳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置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装置,该装置利用电动推杆和两组摇臂构成了转角调整机构,从而可在一个平面内调整第一摇臂的倾角,进而调整行车记录仪的拍摄角度,扩展了行车记录仪的图像采集范围。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在第一摇臂上通过固定架设置了反光板,由于反光板的板面与行车记录仪的拍摄方向保持垂直,因此可通过反光作用为行车记录仪的成像起到补光作用,基于这种原理,有助于在环境光昏暗条件下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应用本技术,不仅可以拍摄正前方的图像,而且,得益于角度调整机构,因此可以获得车辆前方下部或前方上部的图像,满足了多样化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伸缩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耳座2、连接杆3、固定座4、基台5、第一摇臂6、第二摇臂7、第一电机8、电动推杆9、固定架10、反光板11、折线杆12、直杆13、固定头14、伸缩架15、支撑杆16、第二电机17、轴座18、中轴19、支撑架20、锁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置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耳座1,连接杆2,固定座3,基台4,第一摇臂5,第二摇臂6,第一电机7,电动推杆8,固定架9,反光板10,折线杆11,直杆12,固定头13,伸缩架14,支撑杆15,第二电机16,轴座17,中轴18,支撑架19,锁紧螺栓20,其中耳座1和固定座3固定连接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基台4固定连接在固定座3上,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与耳座1和基台4固定连接,第一摇臂5的下端铰接在耳座1上,第二摇臂6的下端铰接在固定座3,第二摇臂6的上端与第一摇臂5的中部铰接,第二摇臂6上连接有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上具有第一电机7,固定架9固定连接在第一摇臂5上,反光板10固定连接在固定架9上,折线杆11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架9上,折线杆11的另一端连接有直杆12,直杆12的末端通过固定头13与伸缩架14连接,支撑杆15的下端与固定座3固定连接,支撑杆15的上端与第一电机7相接触;所述伸缩架14包括第二电机16,轴座17,中轴18,支撑架19和锁紧螺栓20,其中中轴18的一端通过轴座17与第二电机16的转轴连接,中轴18的另一端与支撑架19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9上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栓20。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耳座1和固定座3用于承载装置的主体结构,并用于将装置整体安置在汽车中控台上,连接杆2将耳座1、固定座3和基台4在结构上加以连接,第一摇臂5用于承载固定架9,从而带动固定架9上的反光板10以耳座1为转轴旋转,第二摇臂6可带动电动推杆8以固定座3为转轴旋转,由于电动推杆8上端与第一摇臂5连接,因此在电动推杆8的推动作用下,伴随第二摇臂6的转动,可为第一摇臂5沿耳座1为转轴的旋转提供动力。折线杆11和直杆12构成U型的支撑结构,使伸缩架14位于反光板10的前方,支撑架19通过其上的锁紧螺栓20对行车记录仪起到固定作用,支撑架19通过中轴18在第二电机16的带动下可实现旋转作用,从而可对行车记录仪的摆放角度实现微调。第一电机7为电动推杆8提供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置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耳座(1),连接杆(2),固定座(3),基台(4),第一摇臂(5),第二摇臂(6),第一电机(7),电动推杆(8),固定架(9),反光板(10),折线杆(11),直杆(12),固定头(13),伸缩架(14),支撑杆(15),第二电机(16),轴座(17),中轴(18),支撑架(19),锁紧螺栓(20),其中耳座(1)和固定座(3)固定连接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基台(4)固定连接在固定座(3)上,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与耳座(1)和基台(4)固定连接,第一摇臂(5)的下端铰接在耳座(1)上,第二摇臂(6)的下端铰接在固定座(3),第二摇臂(6)的上端与第一摇臂(5)的中部铰接,第二摇臂(6)上连接有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上具有第一电机(7),固定架(9)固定连接在第一摇臂(5)上,反光板(10)固定连接在固定架(9)上,折线杆(11)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架(9)上,折线杆(11)的另一端连接有直杆(12),直杆(12)的末端通过固定头(13)与伸缩架(14)连接,支撑杆(15)的下端与固定座(3)固定连接,支撑杆(15)的上端与第一电机(7)相接触;所述伸缩架(14)包括第二电机(16),轴座(17),中轴(18),支撑架(19)和锁紧螺栓(20),其中中轴(18)的一端通过轴座(17)与第二电机(16)的转轴连接,中轴(18)的另一端与支撑架(19)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9)上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栓(20)。...

【技术特征摘要】
1.置于中控台的行车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耳座(1),连接杆(2),固定座(3),基台(4),第一摇臂(5),第二摇臂(6),第一电机(7),电动推杆(8),固定架(9),反光板(10),折线杆(11),直杆(12),固定头(13),伸缩架(14),支撑杆(15),第二电机(16),轴座(17),中轴(18),支撑架(19),锁紧螺栓(20),其中耳座(1)和固定座(3)固定连接在汽车中控台台面上,基台(4)固定连接在固定座(3)上,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与耳座(1)和基台(4)固定连接,第一摇臂(5)的下端铰接在耳座(1)上,第二摇臂(6)的下端铰接在固定座(3),第二摇臂(6)的上端与第一摇臂(5)的中部铰接,第二摇臂(6)上连接有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上具有第一电机(7),固定架(9)固定连接在第一摇臂(5)上,反光板(10)固定连接在固定架(9)上,折线杆(11)的一端连接在固定架(9)上,折线杆(11)的另一端连接有直杆(12),直杆(12)的末端通过固定头(13)与伸缩架(14)连接,支撑杆(15)的下端与固定座(3)固定连接,支撑杆(15)的上端与第一电机(7)相接触;所述伸缩架(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途沃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