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81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包括下壳体、内胆和上盖。下壳体与车辆副仪表台连接,其具有第一容纳空间。上盖设置于下壳体的上方,以遮盖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胆具有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具有顶部开口。其中,内胆配置成可操作地沿水平方向滑入和/或滑出下壳体的第一容纳空间,以在其滑入第一容纳空间后通过上盖覆盖第二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在其滑出第一容纳空间后暴露出第二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使得驾驶人员无需开启上盖即可存取物品,使本扶手箱使用时更加方便,不会影响驾驶员正常的驾驶作业,适用于更多的人群,增加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
本技术涉及扶手箱,特别是涉及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
技术介绍
汽车副仪表台是汽车内饰件中不可缺少的部件,汽车副仪表台的前段与汽车仪表台连接,并设置有排挡杆和其他重要控制按钮,汽车副仪表台的中部位置多设计有杯托盒,用于存放水杯或者其他经常取用的物品,而汽车副仪表台的后部多为扶手箱,扶手箱的储物空间通常比杯托盒大很多,常常用来存放比较多的杂物,例如票据和各类证件。我们熟知的扶手箱的上盖多为向后侧旋转开启,在车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对应一些体型较胖的驾驶员来说,将扶手箱的上盖向后方旋转开启到位存在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不影响正常驾驶的情况下方便存放物品的扶手箱。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两种存储方式的存储箱。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包括:下壳体,与所述车辆副仪表台连接,且具有第一容纳空间;上盖,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上方,以遮盖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以及内胆,具有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具有顶部开口;其中,所述内胆配置成可操作地沿水平方向滑入和/或滑出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以在其滑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通过所述上盖覆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在其滑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暴露出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可选地,所述上盖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上盖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卡接。可选地,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处设置有前窗口,以允许所述内胆通过所述前窗口滑入和/或滑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内胆的一端处设置有一与所述前窗口相适配的前盖,以在所述内胆滑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通过所述前盖与所述前窗口之间的扣合封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可选地,所述前盖处设置有弹簧扣,所述下壳体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弹簧扣配合的扣槽,以在所述内胆完全滑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所述弹簧扣与所述扣槽扣合。可选地,所述下壳体的第二端部处的内侧设置有压缩弹簧,在所述内胆的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抵接槽,所述压缩弹簧配置成在所述弹簧扣与所述扣槽扣合时,所述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抵接在所述抵接槽处,在所述弹簧扣与所述扣槽分离时,所述压缩弹簧释放以推动所述内胆相对所述下壳体运动,使得所述内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部。可选地,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棱条,所述内胆的外壁处设置有与所述棱条配合的凹槽,使得所述内胆通过所述棱条和所述凹槽的滑动配合而相对所述下壳体运动。可选地,所述棱条由所述第二端部朝所述第一端部延伸,以使得所述内胆与所述下壳体沿着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线方向运动。可选地,所述棱条为两条,所述凹槽为两个,每一所述棱条与相应所述凹槽对应配合。可选地,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盖在所述第二端部处通过铰接的方式枢转连接。本技术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在下壳体处设置内胆,并且该内胆能够滑入和滑出下壳体处的第一容纳空间,在内胆滑出容纳空间时,驾驶人员可以直接在内胆的第二容纳空间处存取物件,使本扶手箱使用时更加方便,不会影响驾驶员正常的驾驶作业,适用于更多的人群,增加应用范围。本技术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具有可以水平移动的内胆可以滑入和滑出以存取物件,同时上盖可以相对下可以翻转开启来进行存储物件,两种方式可以同时也可以不同时使用,使得本技术的扶手箱使用选择性多,方便灵活。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安装在副仪表台处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内胆与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的内胆滑出第一容纳空间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的上盖与下壳体旋转开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100安装在副仪表台40处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扶手箱100安装在车辆的副仪表台40上,与车辆副仪表台40固定连接,以用于放置物品同时给予驾驶员以支撑作用。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100侧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内胆20与下壳体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本技术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100可以包括下壳体10、内胆20和上盖30。其中,下壳体10与所述车辆副仪表台40连接,且具有第一容纳空间11。上盖30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0上部,以遮挡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内胆20具有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二容纳空间21,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1具有顶部开口22,其中,所述内胆20配置成可操作地沿水平方向滑入和/或滑出所述下壳体的第一容纳空间11,以在其滑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后通过所述上盖覆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1的顶部开口22、在其滑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后暴露出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1的顶部开口22。本技术中内胆20能够可操作地沿水平方向滑入和滑出第一容纳空间11,当驾驶人员需要从第二容纳空间21存取物品时,内胆20能够滑出第一容纳空间11,以方便驾驶人员存取物品,使本扶手箱100使用时更加方便,适用于更多的人群,增加应用范围。在未开启时,完全容置在下壳体10的第一容纳空间11内部,并且内胆能够在第一容纳空间11内来回滑动,当使用第一开启方式开始时,内胆20被从第一容纳空间11内移动出来,将第二容纳空间21暴露在外以方便从第二容纳空间21存取物品,驾驶人员无需开启上盖30即可存取物品,使得本扶手箱100使用时更加方便,适用于更多的人群,增加应用范围。图4示出了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100的内胆滑20出第一容纳空间11的侧视图。作为一具体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下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3,所述第一端部12处设置有前窗口14,以允许所述内胆通过所述前窗口14滑入和/或滑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所述内胆20的一端处设置有一与所述前窗口14相适配的前盖23,以在所述内胆20滑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后通过所述前盖23与所述前窗口14之间的扣合封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1。此时所述内胆20完全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1内部。换句话说,内胆20能够相对下壳体10做往复运动,并且是通过下壳体10的前窗口14进出下壳体10,当前盖23与前窗口14扣合时,前盖23和下壳体10共同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1。而在内胆20与下壳体10分离时,所述内胆20的第二容纳空间21暴露在外,方便存放物品。在实际应用时,前窗口14朝向车辆的前方,以使得内胆20可以朝前方滑出,方便驾驶员操作。作为进一步的实施例,本技术在所述前盖23处可以设置弹簧扣24,所述下壳体10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弹簧扣24配合的扣槽15,所述弹簧扣24与所述扣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与所述车辆副仪表台连接,且具有第一容纳空间;上盖,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上方,以遮盖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以及内胆,具有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具有顶部开口;其中,所述内胆配置成可操作地沿水平方向滑入和/或滑出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以在其滑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通过所述上盖覆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在其滑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暴露出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与所述车辆副仪表台连接,且具有第一容纳空间;上盖,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上方,以遮盖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以及内胆,具有用于容置物品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具有顶部开口;其中,所述内胆配置成可操作地沿水平方向滑入和/或滑出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以在其滑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通过所述上盖覆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在其滑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暴露出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顶部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上盖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处设置有前窗口,以允许所述内胆通过所述前窗口滑入和/或滑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内胆的一端处设置有一与所述前窗口相适配的前盖,以在所述内胆滑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后通过所述前盖与所述前窗口之间的扣合封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副仪表台扶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处设置有弹簧扣,所述下壳体相应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弹簧扣配合的扣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静轩胡新亮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