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980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液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分液器包括:分液器本体,具有内腔,所述分液器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射流口,以及若干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分配孔,所述射流口适于与待分液对象的出液口连通。该设置方式无特定的分流管对待分液对象进行引导分流,其具有非固定的流道方式,通过待分液对象在分液器本体内腔中根据其流速、流量及体积等条件自动完成分配,从而能够实现待分液对象的均匀分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分液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循环系统共有四大组成部分:压缩机,冷凝换热器,节流装置,蒸发换热器。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升温升压成高温高压气态流入冷凝换热器,经冷凝换热器冷凝放热成高压低温气液两相态流入节流装置,由节流装置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气液两相态流入蒸发换热器,经蒸发换热器吸热成中温低压气态流入压缩机,进而构成一个制冷循环系统。在制冷循环系统中,由于各个设备之间的关联,分液器在节流装置与蒸发换热器之间,分液器的分液分配性能对蒸发器、膨胀阀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制冷系统的性能。一个好的分配性能分液器,可以在系统工况变化时,始终保持换热器的最佳工作状态和系统的经济性。而分配性能差的分液器,无法使膨胀阀节流后的气液两相混合液很好很均匀的流入蒸发换热器,促使蒸发换热器进口干度不稳定或增大,导致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得不到均匀有效的利用,而系统为了满足要求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导致膨胀阀误动作和吸气压力不稳定,或过多气液两相态无法蒸发完全使压缩机吸气带液,引发吸气端液击造成压缩机的损坏,进而使整个制冷循环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下降。现有的分液器采用特定的多个分流管对制冷介质进行引导分流,因其流道方式固定,且不能随介质的流动大小、方向可变,因此会出现不同工况下制冷介质分配不均现象,从而导致换热器的不均匀换热,进而导致过热区域不均匀产生膨胀阀误动作频率和压缩机的损耗功率,也具有压缩机吸气端因蒸发不完全流入液滴引起液击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分液器流道方式固定,制冷介质分配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分液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液器,包括:分液器本体,具有内腔,所述分液器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射流口,以及若干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分配孔,所述射流口适于与待分液对象的出液口连通。上述分液器本体包括:混合分配主体,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分配板,其覆盖于所述混合分配主体的第一端;射流件,其上设置有射流口,且所述射流件覆盖于所述混合分配主体的第二端;所述混合分配主体的侧壁上和/或所述分配板上设有所述分配孔,且所述混合分配主体、分配板和所述射流件围成所述内腔。上述混合分配主体呈中空的圆柱、圆台、棱柱或棱台状。上述分液器本体中,所述分配板外部轮廓与所述混合分配主体的第一端的外部轮廓相同。上述分液器本体中,所述射流件是同心圆环。上述分液器本体中,所述混合分配主体呈中空的圆柱状,所述混合分配主体的第二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射流件的外径,且大于所述射流口的孔径。上述混合分配主体、分配板和射流件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分配主体、分配板和射流件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的分液器;所述分液器设置在节流装置与蒸发器之间。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具有内腔的分液器本体,通过其侧壁上的与内腔相通的射流口将待分液对象引入其内腔,并通过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分配孔实现待分液对象的分配。该种设置方式无特定的分流管对待分液对象进行引导分流,其具有非固定的流道方式,通过待分液对象在分液器本体内腔中根据其流速、流量及体积等条件自动完成分配,从而能够实现待分液对象的均匀分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分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混合分配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射流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分配板;2-分配板分配孔;3-混合分配主体;4-混合分配主体分配孔;5-射流件;6-混合分配主体内径;8-射流口;9-射流件外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液器,包括:分液器本体,具有内腔,所述分液器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射流口8,以及若干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分配孔,所述射流口8适于与待分液对象的出液口连通。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液器,具有内腔的分液器本体,通过其侧壁上的与内腔相通的射流口将待分液对象(下文称制冷介质)引入其内腔,并通过侧壁上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分配孔实现制冷介质的分配。该分液器的设置方式无特定的分流管对制冷介质进行引导分流,其具有非固定的流道方式,通过制冷介质在分液器本体内腔中根据其流速、流量及体积等条件自动完成分配,从而能够实现制冷介质的均匀分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液器本体包括:混合分配主体3,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分配板1,其覆盖于所述混合分配主体3的第一端;射流件5,其上设置有射流口8,且所述射流件5覆盖于所述混合分配主体3的第二端;所述混合分配主体3的侧壁上和/或所述分配板1上设有所述分配孔,且所述混合分配主体3、分配板1和所述射流件5围成所述内腔。上述混合分配主体3中,混合分配主体3的侧壁上的分配孔为混合分配主体分配孔4;分配板1上的分配孔为分配板分配孔2。下文以混合分配主体3的侧壁上和所述分配板1上均设有分配孔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所述分配孔可以单独设置在混合分配主体3的侧壁上或分配板1上。其中,制冷介质从射流件5的射流口8引入混合分配主体3中,并通过制冷介质的冲击压力在混合分配主体分配孔4及分配板分配孔2喷出,此外,所述制冷介质还会与分配板或分配主体内壁产生若干次冲击反射后在混合分配主体分配孔4及分配板分配孔2喷出,以上方式可使制冷介质在混合分配主体3内无特定的流路引导,而是根据制冷介质的流速、流量及体积自由分配,更容易实现均匀分配。此外,为了使分液器适用于不同使用环境,分液器可根据制冷介质在不同管程处的状态、体积和流速的变化,相应的调整所述混合分配主体分配孔4及分配板分配孔2的大小及排列组合数量及方式,使得制冷剂的流速更合理,阻力更合适,蒸发换热器入口气液两相混合液流入换热器流道分液量更均匀。降低制冷剂充注量,减少过热区域不均匀产生膨胀阀误动作频率和压缩机的损耗功率,也降低压缩机吸气端因蒸发不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液器本体,具有内腔,所述分液器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射流口(8),以及若干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分配孔,所述射流口(8)适于与待分液对象的出液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液器本体,具有内腔,所述分液器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射流口(8),以及若干与所述内腔相通的分配孔,所述射流口(8)适于与待分液对象的出液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本体包括:混合分配主体(3),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分配板(1),其覆盖于所述混合分配主体(3)的第一端;射流件(5),其上设置有射流口(8),且所述射流件(5)覆盖于所述混合分配主体(3)的第二端;所述混合分配主体(3)的侧壁上和/或所述分配板(1)上设有所述分配孔,且所述混合分配主体(3)、分配板(1)和所述射流件(5)围成所述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分配主体(3)呈中空的圆柱、圆台、棱柱或棱台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液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锡民杨祯杰吕志锡王小汉伊良俊赵凯凯肖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