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和冰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979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和冰箱,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换热部包括多个相互并列设置的换热管,每个换热管均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第一管路与每个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二管路与每个冷媒出口相连通。通过将换热部设置成多个相互并列的换热管结构,降低了热交换器入口处和出口处的热量差,避免出现因较长的弯折换热管所带来的换热不均的问题,从而使得热交换装置可以在保证足够的热交换覆盖面积的情况下尽量提升换热均匀性,进而实现了充分发挥换热器换热能力,提升换热器换热效率,提升产品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装置和冰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冰箱。
技术介绍
具体地,一般的热交换器中,为了增加换热管的覆盖面积,多将长距离的换热管回转弯折成层层堆叠的形状,使得冷媒在充入换热管后需要流经长距离的换热管后才能完成一个换热循环,导致换热管入口处的冷媒和换热管出口处的冷媒之间存在巨大的温差,从而使换热管后段的换热效果明显弱于换热管前段的换热效果。在此情况下,该热交换器存在换热不均匀、换热器部分区域换热效率低下和换热管受热不均易形变甚至损坏的技术问题,影响热交换器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热交换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热交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冰箱。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换热部包括多个相互并列设置的换热管,每个换热管均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第一管路与每个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二管路与每个冷媒出口相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由换热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组成。换热部为热交换装置的主工作部,工作过程中换热部内充入冷媒,热量透过换热部在冷媒和空气之间完成热量的交换;第一管路为冷媒的输入管路;第二管路为冷媒的输出管路,工作过程中冷媒由第一管路流入换热部并在换热部中完成热交换之后由第二管路流出换热部。其中换热部由多个相互并列的换热管组成,每个换热管上都各自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第一管路中的冷媒分别流入多个并列的换热管中,在多个换热管中完成热交换后由第二管路集中流出,通过将换热部设置成多个相互并列的换热管结构,降低了热交换器入口处和出口处的热量差,避免出现因较长的弯折换热管所带来的换热不均的问题,从而使得热交换装置可以在保证足够的热交换覆盖面积的情况下尽量提升换热均匀性,进而实现了充分发挥换热器换热能力,提升换热器换热效率,提升产品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地,一般的热交换器中,为了增加换热管的覆盖面积,多将长距离的换热管回转弯折成层层堆叠的形状,使得冷媒在充入换热管后需要流经长距离的换热管后才能完成一个换热循环,导致换热管入口处的冷媒和换热管出口处的冷媒之间存在巨大的温差,从而使换热管后段的换热效果明显弱于换热管前段的换热效果。在此情况下,该热交换器存在换热不均匀、换热器部分区域换热效率低下和换热管受热不均易形变甚至损坏的技术问题,影响热交换器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热交换装置的可靠性。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由多条相互并列的换热管所组成的换热部,多个并列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换热部有足够大的热交换覆盖面积,并且冷媒在充入换热部后同时流入多个换热管中,在多个换热管中快速高效的完成热交换过程后集中排出。该换热管结构减小了冷媒在换热管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处的温差,缩减了冷媒的循环时间,使得冷媒可以在换热管中始终保持高效的换热能力,避免了因冷媒流通时间和距离过长所带来的换热能力不均、换热效率底下的现象,还保证了每条换热管上的不同区域间不会出现较大温差,降低热形变带来的破坏,进而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升了产品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热交换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交换装置还包括:分流部,包括进口,进口与第一管路相连通;分流部还包括多个分流接口,多个分流接口分别与多个换热管的冷媒入口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热交换装置内还设置有分流部,分流部上设置有进口,进口与第一管路相连通用于导入冷媒,在分流部上与进口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分流接口,每个分流接口与一个换热管的冷媒入口相连通,工作过程中冷媒由进口流入分流部后在多个分流接口的作用下由多个分流接口流入多个换热管中,从而实现了冷媒的分流,使得单个换热部具备了多个可独立循环的换热管,进而起到了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热交换装置换热均匀性和换热效率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集流部,包括排口,排口与第二管路相连通;集流部还包括多个集流接口,多个集流接口分别与多个换热管的冷媒出口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热交换装置内还设置有集流部,集流部上设置有排口,排口与第一管路相连通用于导入冷媒,在分流部上与进口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集流接口,每个集流接口与一个换热管的冷媒入口相连通,集流部与分流部配套使用,功能相逆,工作过程中多个换热管中的冷媒由多个集流接口一同流入集流部,随后由排口统一流入第二管路,从而实现了冷媒的集流,使得单个换热部具备了多个可独立循环的换热管,进而起到了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热交换装置换热均匀性和换热效率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流接口处的管径大于换热管的管径;集流接口处的管径大于换热管的管径。在该技术方案中,分流接口和集流接口处的管径均大于与其相连接的换热管的管径。通过将换热接口处的管径设置大于换热管的管径,使得冷媒在由换热部流入换热管后可以加速流通,以快速的流经换热管,从而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处的冷媒的温差,以提升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和换热均匀性。与换热接口相对的,集流接口处的管径大于与其相连的换热管的管径,从而使得换热管中流通的冷媒在流入集流部后降速并集中排出,避免高速冷媒在急流部中产生过高的压力,保证结构的稳定可靠,进而实现了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热交换装置换热性能,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翅片,可拆卸的设置于换热部的外壁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热交换装置上设置翅片,可以增大换热管与外接空气的接触面积,冷媒中的热量由换热管管壁传递至翅片中并由翅片散至与其接触的空气中,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散热管的散热性能,实现了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换热管换热性能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换热部内的冷媒流通方向上,翅片的密度逐步增加。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翅片在换热管流通方向上的密度逐步增加,使得冷媒在进入换热管后翅片对冷媒换热过程的强化效果逐步增加,工作过程中刚流入换热管的冷媒与外接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此时冷媒的换热效率快,随着冷媒的持续换热,其与外接环境之间的温差逐步缩小,以至于冷媒的换热性能在换热过程中逐步削减,对此通过增加翅片的密度可以有效提升冷媒的换热效果,你弥补冷媒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换热效率差,从而进一步缩减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间的冷媒温差,以提升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均匀性和热交换效率,进而起到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产品性能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密封件,设置于分流接口与冷媒入口的连接处,以及密封件设置于集流接口与冷媒出口的连接处。在该技术方案中,热交换装置上还设置有密封件,通过将密封件设置在分流接口和冷媒入口的连接处,可以避免冷媒在高压作用下由分流接口和冷媒入口的连接缝隙处泄漏;同理,通过将密封件设置在集流接口和冷媒出口的连接处,可以避免冷媒在高压作用下由集流接口和冷媒出口的连接缝隙处泄漏,从而避免出现因冷媒泄漏所产生的压力泄漏和热量流失等问题,进而实现了提升产品结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交换装置还包括:泄压阀,泄压阀设置于分流部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部,包括多个相互并列设置的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管均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每个所述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每个所述冷媒出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部,包括多个相互并列设置的换热管,每个所述换热管均设置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每个所述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每个所述冷媒出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部,包括进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分流部还包括多个分流接口,多个所述分流接口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管的所述冷媒入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流部,包括排口,所述排口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通;所述集流部还包括多个集流接口,多个所述集流接口分别与多个所述换热管的所述冷媒出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接口处的管径大于所述换热管的管径;所述集流接口处的管径大于所述换热管的管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啸耿秀华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美的华凌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