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789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涉及汽车发动机悬置结构领域,其包括悬置于汽车纵梁之间的发动机总成,且发动机总成通过其两侧的悬置支架固定至主体框架上,主体框架则安装于汽车纵梁上;悬置支架包括前悬支架和后悬支架,前悬支架与后悬支架之间设置高度落差,则发动机总成保持输出端下沉的理论倾斜角度θ;在发动机总成布置的轴向方向上,前悬支架与后悬支架之间保持固定的档距S;且发动机总成的重心位置位于所述档距S之间;档距S的设定使所述倾斜角度θ的变化量保持在±0.5°内。该布置结构可以控制发动机倾角,从而控制传动轴输入输出角度差,从而减少传动系的异响、共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悬置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
技术介绍
发动机悬置支架是汽车底盘中的重要零部件,其一般是将汽车车架与汽车发动机进行连接,若悬置支架不能满足强度要求,就会对发动机的定位产生偏差,对发动机整体的动力传动性能造成影响。非承载式车身的发动机悬置安装结构一般由焊接在车身左右纵梁上的悬置安装支架构成,各安装支架具体由上下扣合在一起的支架上板与支架下板组成,发动机悬置安装固定在安装支架的平面上方。例如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客车用发动机后悬置结构》,申请号为201220365124.6,公开了包括利用托架其主要支撑作用,在托架上设置横梁,横梁上固定后悬置支架,支架上并安装发动机。这种单支撑的悬置结构虽然能够极大程度的实现结构的紧凑排布,但是其任存在着结构配合的缺陷。首先,单一支撑形式从固定的角度出发,其不利于实现结构维稳,比如:发动机的重量加上工作中产生的振动及外部冲击力,都会对单一支撑产生严重的疲劳影响。其次,众所周知,发动机在悬置时需要设置特定的倾斜角度以满足传动输出的合理配合。但是单一支撑形式并不利于该倾斜角度的设置,尤其是结构振动下对于倾斜角度的保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解决了发动机悬置结构中,因前、后悬置位置不当而对发动机倾斜角度造成的不合理设置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包括悬置于汽车纵梁之间的发动机总成,且发动机总成通过其两侧的悬置支架固定至主体框架上,主体框架则安装于汽车纵梁上;悬置支架包括前悬支架和后悬支架,前悬支架与后悬支架之间设置高度落差,则发动机总成保持输出端下沉的理论倾斜角度θ,根据具体车型和结构要求衡量,一般理论倾斜角度θ为4~5°。发动机总成的布置以Y、V、Z三个轴面,六个自由度的设置方式为基础。在发动机总成布置的轴向方向上,前悬支架与后悬支架之间保持固定的档距S;且发动机总成的重心位置位于所述档距S之间;档距S的设定使所述倾斜角度θ的变化量保持在±0.5°内。优选的是,发动机总成两侧的后悬支架之间则架设有一根横梁;横梁托住发动机总成并与发动机总成固定连接。优选的是,在后悬支架的末端设置了连接变速箱的后悬置软垫;且发动机总成两侧的后悬置软垫之间安装一块横板。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总成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悬置支架固定的安装区;在汽车纵梁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前悬支架的前悬托架;所述前悬托架与前悬支架的对接面之间还设置了前悬软垫。优选的是,前悬支架安装于发动机总成的前段,后悬支架则安装于发动机总成的后段。优选的是,所述主体框架为刚性的固定框架;在主体框架的两个侧面为板材面;所述悬置支架通过螺栓件固定于板材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其可以控制发动机倾角,从而控制传动轴输入输出角度差,从而减少传动系的异响、共振。同时,其保证车辆在装配过程及长期使用后,减少由于软垫老化、装配误差导致的传动轴输入输出角度差加大,提高了结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的布置图;图2是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的俯视图;图3是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的侧视图;图4是传统的发动机悬置结构布置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发动机总成;2、主体框架;3、前悬支架;4、后悬支架;5、前悬托架;6、前悬软垫;7、后悬置软垫;8、板材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附图1至4,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包括悬置于汽车纵梁之间的发动机总成1,且发动机总成1通过其两侧的悬置支架固定至主体框架2上,主体框架2则安装于汽车纵梁上。主体框架2为刚性的固定框架,其以连接和固定作用为主。在主体框架2的两个侧面为板材面8,而主体框架2的上、下面贯穿,为了可以更好的实现结构排布。悬置支架包括前悬支架3和后悬支架4,前悬支架3安装于发动机总成的前段,后悬支架4则安装于发动机总成的后段。前悬支架3与后悬支架4各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发动机总成1的两侧,前悬支架3与后悬支架4均通过螺栓件固定于板材面8上。发动机总成1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悬置支架固定的安装区,在汽车纵梁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前悬支架的前悬托架5,前悬托架5与前悬支架3的对接面之间还设置了前悬软垫6。原先的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为A+B,如图4所示,A即处于A处的前悬支架,B即处于B处的后悬支架。由于前、后悬置当距较小,曲轴皮带轮端受拉力,导致发动机实际装配后倾角偏大,导致传动轴输入输出角相差较大,引起传动系共振、异响。因此本方案中改变原有结构,采用A+C形式,如图1所示,A仍为处于A处的前悬支架3,C则为处于C处的后悬支架4,同时后悬支架3的形式也采用新的设计。由上述的对比可以发现,B处与C处的设置有了本质的变化。在该变化下前悬支架与后悬支架之间形成了高度落差,高度落差仍然使发动机总成保持输出端下沉的理论倾斜角度θ,根据具体车型和结构要求衡量,一般理论倾斜角度θ为4~5°。众所周知,发动机总成的布置以Y、V、Z三个轴面,六个自由度的设置方式为基础。采用A+C形式后,在发动机总成布置的轴向方向上,前悬支架与后悬支架之间保持固定的档距S,且发动机总成的重心位置位于档距S之间。档距S的设定使倾斜角度θ的变化量保持在±0.5°内,由于车型及布置空间的问题,档距S的设定以倾斜角度θ的变化量为准,即根据±0.5°的倾斜角度θ变化量及具体布置空间来选择相应的档距S。如图1所示,选用一组实施例数值以说明,图中以主体框架2的右端面为尺寸基准,前悬支架3的定位尺寸为376mm,因此在该布置环境下需要保证倾斜角度θ的变化量保持在±0.5°内,最后,后悬支架4的定位尺寸选用862mm。发动机总成1两侧的后悬支架4之间则架设有一根横梁,横梁托住发动机总成并与发动机总成固定连接,该结构以增加稳定性和承重能力为主。在后悬支架的末端设置了连接变速箱的后悬置软垫7,且发动机总成两侧的后悬置软垫7之间安装一块横板,该横板可以用于变速箱的安装固定。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也可以选用为A+B+C,A即处于A处的前悬支架,B即处于C处的后悬支架,而原B处现在设计为动力总成检修辅助支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包括悬置于汽车纵梁之间的发动机总成,且发动机总成通过其两侧的悬置支架固定至主体框架上,主体框架则安装于汽车纵梁上;悬置支架包括前悬支架和后悬支架,前悬支架与后悬支架之间设置高度落差,则发动机总成保持输出端下沉的理论倾斜角度θ;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总成布置的轴向方向上,前悬支架与后悬支架之间保持固定的档距S;且发动机总成的重心位置位于所述档距S之间;档距S的设定使所述倾斜角度θ的变化量保持在±0.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包括悬置于汽车纵梁之间的发动机总成,且发动机总成通过其两侧的悬置支架固定至主体框架上,主体框架则安装于汽车纵梁上;悬置支架包括前悬支架和后悬支架,前悬支架与后悬支架之间设置高度落差,则发动机总成保持输出端下沉的理论倾斜角度θ;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总成布置的轴向方向上,前悬支架与后悬支架之间保持固定的档距S;且发动机总成的重心位置位于所述档距S之间;档距S的设定使所述倾斜角度θ的变化量保持在±0.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总成两侧的后悬支架之间则架设有一根横梁;横梁托住发动机总成并与发动机总成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磊君陈家磊赵含雪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