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78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架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悬架总成包括: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以及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具有衬套安装孔,所述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的硬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衬套安装孔的中心轴线。这样,使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的硬点的连线位于车辆的X方向的某一平面内即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的硬点的连线与车辆的X方向上的任一直线均平行。这样,可以使前衬套与后衬套的载荷分布更加合理,并避免车辆空载时载荷朝向后衬套一侧偏移,以减少后衬套的变形以及磨损,从而提高后衬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架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减振性能以及转向灵敏性,需要在车辆的摆臂与车桥连接的区域设置衬套,且需要设置衬套支架以用来固定衬套。但是,常见的衬套固定支架为铝支架,且形成为固定前下摆臂后衬套时具有以下缺点:(1)衬套安装孔与车辆的X方向平行,导致安装在前下摆臂上的衬套的前衬套硬点以及后衬套硬点与车辆的X方向之间具有至少1°的夹角,会导致车辆空载时,后衬套产生严重的变形。(2)衬套支架与副车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强度较低,无法满足强化后的副车架的尺寸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悬架总成,所述悬架总成可以降低后衬套的磨损,提高后衬套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衬套支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悬架总成包括: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以及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具有衬套安装孔,所述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的硬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衬套安装孔的中心轴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架总成,使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的硬点的连线与衬套安装孔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以使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的硬点的连线位于车辆的X方向的某一平面内即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的硬点的连线与车辆的X方向上的任一直线均平行。这样,可以使前衬套与后衬套的载荷分布更加合理,并避免车辆空载时载荷朝向后衬套一侧偏移,以减少后衬套的变形以及磨损,从而提高后衬套的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包括:安装框架以及套管,所述安装框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立柱,所述安装框架具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车身安装部和用于与副车架连接的副车架安装部,所述套管夹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所述套管的上侧壁与所述上板相对且至少部分连接,所述套管的下侧壁与所述下板相对且至少部分连接,所述套管的内孔形成为所述衬套安装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安装框架的宽度方向具有夹角且所述夹角为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安装部位于所述套管的左侧且所述副车架安装部位于所述套管的右侧,所述套管的中心轴线自前向后逐渐朝左倾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板具有上凸板,所述下板具有下凹板,所述套管安装在所述上凸板和所述下凹板之间,所述上板具有分别位于所述上凸板的左侧和右侧的第一车身安装孔和副车架安装螺母,所述下板具有位于所述下凹板的左侧和右侧的第二车身安装孔和副车架安装孔,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板和下板连接,所述立柱具有与所述第一车身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车身安装孔相连通的螺纹安装孔,所述第一车身安装孔、所述第二车身安装孔以及所述螺纹安装孔共同形成为车身安装部,所述副车架安装螺母和所述副车架安装孔共同形成为副车架安装部。进一步地,所述上板的后边沿、右边沿以及至少部分前边沿具有上翻边,所述下板的前边沿、右边沿以及至少部分后边沿具有下翻边,所述上凸板和所述下凹板均具有方形通孔,所述套管的外壁与相应的方形通孔的边沿焊接连接。可选地,所述上板具有上凸板,所述下板具有下凹板,所述套管安装在所述上凸板和所述下凹板之间,所述上板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凸板的左侧和右侧的左上平直板和右上平直板,所述上板设有贯通所述左上平直板与所述上凸板的连接处的第一加强筋,所述上板还设有贯通所述右上平直板和所述上凸板的连接处的第二加强筋,所述下板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下凹板的左侧和右侧的左下平直板和右下平直板,所述右下平直板与所述下凹板的连接处设有条形加强筋。可选地,所述副车架安装螺母和所述副车架安装孔的个数均为两个,两个副车架安装螺母、两个副车架安装孔各自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两个副车架安装孔中一个为圆孔且另一个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条形孔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的车身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限定出供所述副车架伸入的安装空间。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副车架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架总成。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支架与副车架连接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支架的仰视示意图。附图标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副车架200,安装框架10,上板11,上凸板111,第一车身安装孔112,副车架安装螺母113,左上平直板114,右上平直板115,第一加强筋116,第二加强筋117,下板12,下凹板121,第二车身安装孔122,副车架安装孔123,左下平直板124,右下平直板125,条形加强筋126,立柱13,套管20,上侧壁21,下侧壁22,上翻边a,下翻边b,方形通孔c,衬套安装孔d。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单元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单元。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支架10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悬架总成包括: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图中未示出)以及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具有衬套安装孔d,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的硬点的连线平行于衬套安装孔d的中心轴线。可以理解的是,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内安装有前衬套,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的衬套安装孔d内安装有后衬套(图中未示出),后衬套以及前衬套均外套在前下摆臂(图中未示出)内,以将前下摆臂所传递的力均匀地传递给车身(图中未示出)以及副车架200,但是后衬套与前衬套在车辆的X方向相对设置,进而当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的硬点的连线与车辆的X方向具有夹角且车辆空载时,车辆的载荷会朝向后衬套一侧偏移,造成后衬套的严重变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架总成,使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的硬点的连线与衬套安装孔d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以使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的硬点的连线位于车辆的X方向的某一平面内即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的硬点的连线与车辆的X方向上的任一直线均平行。这样,可以使前衬套与后衬套的载荷分布更加合理,并避免车辆空载时载荷朝向后衬套一侧偏移,以减少后衬套的变形以及磨损,从而提高后衬套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的硬点的连线与衬套安装孔d的中心轴线相平行,且衬套安装孔d的中心轴线为车辆的X方向上的多个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以及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具有衬套安装孔(d),所述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的硬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衬套安装孔(d)的中心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以及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具有衬套安装孔(d),所述前下摆臂前衬套支架的硬点与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的硬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衬套安装孔(d)的中心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摆臂后衬套支架(100)包括:安装框架(10),所述安装框架(10)包括上板(11)、下板(12)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立柱(13),所述安装框架(10)具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车身安装部和用于与副车架(200)连接的副车架安装部;以及套管(20),所述套管(20)夹在所述上板(11)和所述下板(12)之间,所述套管(20)的上侧壁(21)与所述上板(11)相对且至少部分连接,所述套管(20)的下侧壁(22)与所述下板(12)相对且至少部分连接,所述套管(20)的内孔形成为所述衬套安装孔(d)。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安装框架(10)的宽度方向具有夹角且所述夹角为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安装部位于所述套管(20)的左侧且所述副车架安装部位于所述套管(20)的右侧,所述套管(20)的中心轴线自前向后逐渐朝左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1)具有上凸板(111),所述下板(12)具有下凹板(121),所述套管(20)安装在所述上凸板(111)和所述下凹板(121)之间,所述上板(11)具有分别位于所述上凸板(111)的左侧和右侧的第一车身安装孔(112)和副车架安装螺母(113),所述下板(12)具有分别位于所述下凹板(121)的左侧和右侧的第二车身安装孔(122)和副车架安装孔(123),所述立柱(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板(11)和下板(12)连接,所述立柱(13)具有与所述第一车身安装孔(112)和所述第二车身安装孔(122)相连通的螺纹安装孔,所述第一车身安装孔(112)、所述第二车身安装孔(122)以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