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49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导风罩,包含底板、罩体以及分隔件。罩体设置于底板上,且底板与罩体构成出风道。分隔件可拆卸式地设置于罩体相对于底板的表面上,分隔件由罩体的表面往底板延伸,其中分隔件包含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以及第三本体部,第一本体部平行第三本体部,第二本体部相对第一本体部倾斜,且第一本体部与第三本体部之间通过第二本体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让使用者得以依据使用情境改变流经导风罩的气流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风罩。
技术介绍
现有的导风罩设计只针对单一种的应用进行设计。当需切换使用情境时,则必须拆卸、更换整组的导风罩,来达成需要的效果(举例而言,达成不同的散热效果)。上述做法造成开发产品的成本提高,且制作程序中产线的组装工序增加,另实际应用中所需的组装人力成本亦会相应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导风罩,包含底板、罩体以及分隔件。罩体设置于底板上,且底板与罩体构成出风道。分隔件可拆卸式地设置于罩体相对于底板的表面上,分隔件由罩体的表面往底板延伸,其中分隔件包含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以及第三本体部,第一本体部平行第三本体部,第二本体部相对第一本体部倾斜,且第一本体部与第三本体部之间通过第二本体部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隔件垂直罩体的表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道具有入风口以及出风口,分隔件具有靠近入风口的第一端以及远离入风口的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较远离风道之中心轴,而第二端较靠近中心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罩体的表面上包含:第一凹槽结构、第二凹槽结构以及卡凸结构。第一凹槽结构连接分隔件之第一端。第二凹槽结构连接分隔件之第二端。卡凸结构位于第一凹槽结构以及第二凹槽结构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隔件包含第一凸块,位于分隔件的第一端,第一凸块配置以卡入第一凹槽结构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隔件包含第二凸块,位于分隔件的第二端,第二凸块配置以卡入第二凹槽结构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块配置以沿着一卡入方向卡入第一凹槽结构中,且第二凸块配置以沿着该卡入方向卡入第二凹槽结构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隔件包含卡勾结构,位于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之间,且卡勾结构与卡凸结构卡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勾结构沿着卡入方向卡合卡凸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端与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端与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导风罩,包含有可拆卸式的分隔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让使用者得以依据使用情境改变流经导风罩的气流特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导风罩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导风罩去除底板后的后示图;图3为图1中的导风罩的剖面侧视图;图4为图2中部份组件的俯视放大图;图5为图4中的分隔件被拆卸时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的分隔件的立体图。图中:100:导风罩110:底板120:罩体121:表面122:第一凹槽结构123:第二凹槽结构124:卡凸结构125:倾斜面130:分隔件130a:第一本体部130b:第二本体部130c:第三本体部131:第一端132:第二端133:第一凸块134:第二凸块135:卡勾结构136:倾斜面137:侧面140:引导结构200:气流A:中心轴D1:卡入方向V1:入风口V2:出风口V:风道H1、H2、H3:高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根据附图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复数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并且,除非有其他表示,在不同附图中相同之组件符号可视为相对应的组件。这些附图之绘示是为了清楚表达这些实施方式中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并非绘示各组件的实际尺寸。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导风罩100的俯视图。如第1图所示,导风罩100包含底板110以及罩体120。罩体120设置于底板110上,且底板110与罩体120共同定义出位于两者之间的风道V。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风罩100可以包含有一个底板110以及多个罩体120。每个罩体120分别与底板110之间形成风道V,使得导风罩100内包含有多个风道V。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罩100为包含有四个风道的四风道系统,但为了简洁起见,于图面中仅标示出其中一个风道V以及罩体120作为举例。接下来请参照图2以及图3。图2绘示图1中的导风罩100去除底板110后的后示图。图3绘示图1中的导风罩的剖面侧视图。如图2所示,导风罩100还包含了分隔件130。分隔件130可拆卸式地设置于罩体120上。更明确来说,如图2以及图3所示,分隔件130设置于罩体120相对于底板110的表面121上。分隔件130由表面121往底板110延伸。也就是说,分隔件130垂直底板110与罩体120之表面121。如图2所示,风道V包含入风口V1以及出风口V2。分隔件130包含靠近入风口V1的第一端131以及靠近出风口V2的第二端132。风道V中央有一条中心轴A,而分隔件130的第一端131与中心轴A的距离大于分隔件130的第二端132与中心轴A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端131离中心轴A较远,而第二端132靠中心轴A较近。如图2所示,风道V靠近第一端131的位置具有较大的截面积,而风道V靠近第二端132的位置具有较小的截面积。也就是说,外部的气流200由入风口V1进入风道V中后,会受到分隔件130的影响而改变流速以及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200由入风口V1进入风道V后,由于风道V的截面积逐渐变小,因此气流200的压力以及流速渐渐变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入风口V1与出风口V2的位置可以互相调换。也就是说,气流200进入风道V,风道V的截面积可为逐渐变大,此时气流200的压力以及流速将逐渐减小。如图2所示,使用者可以依据使用情境弹性调整风道V内气流200的特性。举例而言,在需要较高流速以及风压的使用情境中,使用者可以在罩体120上设置分隔件130。而在其他情境中,则可将分隔件130自罩体120上取下,降低风道V内气流200的流速以及风压。罩体120上可以设计有各种可拆卸式组装机构来将分隔件130固定于罩体120上。具体而言,接下来将由图4以及图5介绍依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之可拆卸式组装机构。请参照图4,为图2中部份组件的俯视放大图。如图4所示,罩体120的表面121上包含第一凹槽结构122、第二凹槽结构123以及卡凸结构124。第一凹槽结构122连接分隔件130的第一端131。第二凹槽结构123连接分隔件130的第二端132。卡凸结构124位于第一凹槽结构122与第二凹槽结构123之间。如图4所示,分隔件130包含与第一凹槽结构122相对的第一凸块133。第一凸块133位于分隔件130的第一端131。第一凸块133配置以卡入第一凹槽结构122内部。具体而言,第一凹槽结构122的凹槽朝向入风口V1的方向开放,而第一凸块133系由分隔件130的第一端131往第二端132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凸块133沿着卡入方向D1进入第一凹槽结构122内,其后分隔件130整体将无法继续沿着卡入方向D1移动。如图4所示,分隔件130包含与第二凹槽结构123相对的第二凸块134。第二凸块134位于分隔件130的第二端132。第二凸块134配置以卡入第二凹槽结构123内部。具体而一,第二凹槽结构123的凹槽朝向入风口V1的方向开放,而第二凸块134系由分隔件130第二端132往两侧延伸,且第二凸块134被配置以沿着卡入方向D1进入第二凹槽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罩,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底板;一罩体,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底板与该罩体构成一风道;以及一分隔件,可拆卸式地设置于该罩体相对于该底板的一表面上,该分隔件由该表面往该底板延伸,其中该分隔件包含一第一本体部、一第二本体部以及一第三本体部,该第一本体部平行该第三本体部,该第二本体部相对该第一本体部倾斜,且该第一本体部与该第三本体部之间通过该第二本体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罩,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底板;一罩体,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底板与该罩体构成一风道;以及一分隔件,可拆卸式地设置于该罩体相对于该底板的一表面上,该分隔件由该表面往该底板延伸,其中该分隔件包含一第一本体部、一第二本体部以及一第三本体部,该第一本体部平行该第三本体部,该第二本体部相对该第一本体部倾斜,且该第一本体部与该第三本体部之间通过该第二本体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该分隔件垂直该罩体的该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该风道具有一入风口以及一出风口,该分隔件具有靠近该入风口的一第一端以及远离该入风口的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与该风道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端与该风道的该中心轴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该表面上包含:一第一凹槽结构,连接该分隔件之该第一端;一第二凹槽结构,连接该分隔件之该第二端;以及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维汉王文贤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