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9005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包括:保护壳体;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内部的配气单元、混气单元以及充气单元;所述配气单元包括至少一条用于配送第一类气体的第一配气支路,和至少一条用于配送第二类气体的第二配气支路,所述第一类气体的绝缘强度和液化温度均高于所述第二类气体;所述混气单元与所述配气单元相连,用于混合所述第一类气体和所述第二类气体;所述充气单元与所述混气单元相连,用于对混合后的气体增压后输送至电气设备或实验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混合效率高,将混合腔室与缓冲静置腔室合并,能减少充气过程中的废气量,还可实现对三路及更多路气体的混合配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
技术介绍
气体绝缘/灭弧具有良好的自恢复能力,并且具有电容率稳定、介质损耗小、不燃、不爆、化学稳定性好、不老化、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气体绝缘/灭弧介质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中。常用的气体绝缘材料有空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六氟化硫等,近期受到关注的具有高绝缘强度的气体绝缘介质有三氟碘甲烷、八氟环丁烷、氟化腈和氟化酮气体等。然而,上述几种高绝缘强度气体的液化温度均较高,在研究和应用中需要与空气、二氧化碳等缓冲气体混合;此外,在六氟化硫气体应用于高寒地区时,由于户外温度较低,该气体面临在电力设备中高充气压力下应用时的液化问题,也需要充入一定量的氮气或四氟化碳等缓冲气体。针对上述混合绝缘气体的研究和应用,需要一套混合效果好、效率高、废气量少的混合配气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以改善混合效果,提高混合效率,降低废气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包括:保护壳体;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内部的配气单元、混气单元以及充气单元;所述配气单元包括至少一条用于配送第一类气体的第一配气支路,和至少一条用于配送第二类气体的第二配气支路,所述第一类气体的绝缘强度和液化温度均高于所述第二类气体;所述混气单元与所述配气单元相连,用于混合所述第一类气体和所述第二类气体;所述充气单元与所述混气单元相连,用于对混合后的气体增压后输送至电气设备或实验设备。其中,所述保护壳体上设置有多个进气接头和一个出气接头。其中,所述第一配气支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配气支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多个进气接头相连,所述充气单元与所述出气接头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配气支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气瓶、第一减压阀、第一汽化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计,所述第一气瓶与一个进气接头相连;所述第二配气支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气瓶、第二减压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计,所述第二气瓶与另一个进气接头相连。其中,所述混气单元包括一具有混气腔室和缓冲静置腔室的混气罐体,所述混气腔室与所述配气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计和所述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计作为所述配气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混气腔室连通。其中,所述充气单元包括顺序连接的气体压缩机、单向阀和快速接头,所述气体压缩机与所述缓冲静置腔室相连,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出气接头相连。其中,所述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还包括抽真空单元,通过气体三通阀与所述配气单元和所述混气单元相连,用于对所述配气单元和所述混气单元进行抽真空操作。其中,所述抽真空单元包括第四电磁阀和真空泵。其中,所述第一类气体包括六氟化硫、三氟碘甲烷、八氟环丁烷、氟化腈和氟化酮;所述第二类气体包括氮气、二氧化碳、空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混合效率高,将混合腔室与缓冲静置腔室合并,能减少充气过程中的废气量,还可实现对三路及更多路气体的混合配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护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包括:保护壳体;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内部的配气单元、混气单元以及充气单元;所述配气单元包括至少一条用于配送第一类气体的第一配气支路,和至少一条用于配送第二类气体的第二配气支路,所述第一类气体的绝缘强度和液化温度均高于所述第二类气体;所述混气单元与所述配气单元相连,用于混合所述第一类气体和所述第二类气体;所述充气单元与所述混气单元相连,用于对混合后的气体增压后输送至电气设备或实验设备。保护壳体上设置三个进气接头24、25、26,和一个出气接头27。本实施例中,配气单元设置的第一配气支路和第二配气支路用于配送不同种类气体,其中,第一类气体为具有高液化温度、高绝缘强度的气体,例如六氟化硫、三氟碘甲烷、八氟环丁烷、氟化腈和氟化酮等;第二类气体为常见的氮气、二氧化碳、空气等气体,液化温度和绝缘强度均小于第一类气体。第一配气支路的输入端和第二配气支路的输入端分别与多个进气接头相连,充气单元与所述出气接头相连。具体地,第一配气支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气瓶、第一减压阀、第一汽化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计,第一气瓶与一个进气接头相连;第二配气支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气瓶、第二减压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计,第二气瓶与另一个进气接头相连。由于配送气体的种类不同,在第一配气支路和第二配气支路的构成上也有所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配气支路设有第一汽化器,具有高液化温度、高绝缘强度的气体经第一减压阀减压后须经过第一汽化器变成气态,再通过第一电磁阀10进入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计13;第二配气支路则没有设置汽化器,第二类气体经第二减压阀5减压后直接通过第二电磁阀11进入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计14。再以图2示出的保护壳体内部的结构为例,配气单元包括三条配气支路,第一配气支路包括第一气瓶1、第一减压阀4、第一汽化器7、第一电磁阀10、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计13;第二配气支路包括第二气瓶2、第二减压阀5、第二电磁阀11、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计14;第三配气支路包括第三气瓶3、第三减压阀6、第三电磁阀12、第三气体质量流量计15。第一气瓶1的输出端与第一减压阀4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减压阀4的输出端与第一汽化器7的输入端连通,第一汽化器的输出端经第一电磁阀10与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计13的输入端连通,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计13的输出端作为配气单元的输出端之一;第二气瓶2的输出端与第二减压阀5的输入端连通,第二减压阀5的输出端经第二电磁阀11与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计14的输入端连通,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计14的输出端作为配气单元的输出端之一;第三气瓶3的输出端与第三减压阀6的输入端连通,第三减压阀6的输出端经第三电磁阀12与第三气体质量流量计15的输入端连通,第三气体质量流量计15的输出端作为配气单元的输出端之一。如前所述,如果第二配气支路用于配送第一类气体,则在第二减压阀5和第二电磁阀11之间将增设第二汽化器8,如果用于配送第二类气体,则无需设置第二汽化器8。同样地,如果第三配气支路用于配送第一类气体,则在第三减压阀6和第三电磁阀12之间将增设第三汽化器9,如果用于配送第二类气体,则无需设置第三汽化器9。混气单元包括带混气腔室16和缓冲静置腔室17的混气罐体,混气腔室16设有控制气流方向的装置。充气单元包括气体压缩机18、单向阀19和快速接头20,气体压缩机18与缓冲静置腔室17相连,气体压缩机18的输出端与单向阀19的输入端连通,单向阀19的输出端与快速接头20连通,快速接头20与出气接头27相连。为了对配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壳体;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内部的配气单元、混气单元以及充气单元;所述配气单元包括至少一条用于配送第一类气体的第一配气支路,和至少一条用于配送第二类气体的第二配气支路,所述第一类气体的绝缘强度和液化温度均高于所述第二类气体;所述混气单元与所述配气单元相连,用于混合所述第一类气体和所述第二类气体;所述充气单元与所述混气单元相连,用于对混合后的气体增压后输送至电气设备或实验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壳体;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体内部的配气单元、混气单元以及充气单元;所述配气单元包括至少一条用于配送第一类气体的第一配气支路,和至少一条用于配送第二类气体的第二配气支路,所述第一类气体的绝缘强度和液化温度均高于所述第二类气体;所述混气单元与所述配气单元相连,用于混合所述第一类气体和所述第二类气体;所述充气单元与所述混气单元相连,用于对混合后的气体增压后输送至电气设备或实验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上设置有多个进气接头和一个出气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气支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配气支路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多个进气接头相连,所述充气单元与所述出气接头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绝缘气体动态配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气支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气瓶、第一减压阀、第一汽化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一气体质量流量计,所述第一气瓶与一个进气接头相连;所述第二配气支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气瓶、第二减压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气体质量流量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启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