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鸣希专利>正文

跨栏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873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栏架,属于体育用品领域,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危险的跨栏架,包括底杆、支杆和跨栏杆,所述底杆有两根,两根底杆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支杆有两根,两根支杆与两根底杆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支杆的底端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对应的底杆上,支杆的上端设置有放置部;所述跨栏杆的两端分别自由地放置在对应端的支杆上的放置部上,所述放置部包括L形放置部,所述L形放置部包括呈L形结构的第一竖向挡边和水平挡边,在第一竖向挡边和水平挡边形成的L形结构的放置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运动员跨栏过程中碰到跨栏杆时,可仅带动跨栏杆从支杆上端落下,避免了带动整个支杆和底杆一起翻倒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对运动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栏架
本技术涉及体育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栏架。
技术介绍
跨栏架是用于跨栏体育项目中的装置。在实际跨栏比赛时,跨栏架上的跨栏杆采用为木板,同时跨栏杆两端直接与相应的支杆连接在一起,在跨栏过程中运动员一旦碰到木板则会连同支杆以及底部的底杆等一起带翻,因此其撞击作用较大,会对运动员产生一定的伤害,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而在训练过程中,如果采用与比赛时完全相同的跨栏架,一方面其危险大,容易对训练人员造成较大的伤害;另一方面,对于初学者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危险的跨栏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跨栏架,包括底杆、支杆和跨栏杆,所述底杆有两根,两根底杆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支杆有两根,两根支杆与两根底杆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支杆的底端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对应的底杆上,支杆的上端设置有放置部;所述跨栏杆的两端分别自由地放置在对应端的支杆上的放置部上,所述放置部包括L形放置部,所述L形放置部包括呈L形结构的第一竖向挡边和水平挡边,在第一竖向挡边和水平挡边形成的L形结构的放置区。进一步的是:所述放置部还包括U形放置部,所述U形放置部包括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竖向挡边,在两个第二竖向挡边之间形成U形结构的放置区。进一步的是:所述L形放置部和U形放置部沿跨栏杆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且L形放置部位于靠近跨栏杆的内侧。进一步的是:所述跨栏杆为泡沫板,并且所述泡沫板的两端仅分别放置到对应端的L形放置部上。进一步的是:所述跨栏杆为木板,并且所述木板的两端分别放置到对应端的U形放置部上。进一步的是:在底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在底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支杆的底端能够分别与第一安装部或者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配合安装。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为插槽,所述支杆的底端可拆卸地插入到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的插槽内,在支杆的底端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设置在插槽上的定位孔定位配合。进一步的是:所述支杆为伸缩杆结构。进一步的是:所述水平挡边在靠近第一竖向挡边一端下凹后形成凹陷部,并且所述凹陷部的凹陷深度H小于2cm。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底杆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跨栏架,通过设置L形放置部,这样在运动员跨栏过程中碰到跨栏杆时,可仅带动跨栏杆从支杆上端落下,避免了带动整个支杆和底杆一起翻倒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对运动员的伤害。另外,通过进一步采用泡沫板作为跨栏杆,可进一步降低对运动员的撞击后的损害,尤其适用于普通训练以及初学者的训练。另外,本技术还可通过选择不同材料的跨栏杆并采取不同的组合安装方式实现跨栏架针对训练模式与正常比赛模式的切换,因此使得本技术所述的跨栏架具有两中使用状态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跨栏架在未组装跨栏杆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放置部的侧视图;图4为训练模式下组装的跨栏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中局部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比赛模式下组装的跨栏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中局部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为:底杆1、支杆2、跨栏杆3、放置部4、L形放置部41、第一竖向挡边411、水平挡边412、U形放置部42、第二竖向挡边421、第一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12、凹陷部413、连接杆5、定位销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7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跨栏架,包括底杆1、支杆2和跨栏杆3,所述底杆1有两根,两根底杆1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支杆2有两根,两根支杆2与两根底杆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支杆2的底端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对应的底杆1上,支杆2的上端设置有放置部4;所述跨栏杆3的两端分别自由地放置在对应端的支杆2上的放置部4上,所述放置部4包括L形放置部41,所述L形放置部41包括呈L形结构的第一竖向挡边411和水平挡边412,在第一竖向挡边411和水平挡边412形成的L形结构的放置区。由于放置部41采用L形状,因此其只在一侧设置第一竖向挡边411,而另一侧则为开敞状态,因此当将跨栏杆3的端部放置到L形放置部41上以后,在跨栏过程中运动员踢到跨栏杆3时,跨栏杆3将直接从L形放置部41的开敞一侧脱落,这样即可避免带动支杆2以及底杆1一起随跨栏杆3翻倒的情况;进而可降低撞击作用,减轻对运动员的损伤,降低安全隐患。当然,不失一般性,在实际进行训练过程中,沿运动员的跑动方向,L形放置部41中水平挡边412应当位于第一竖向挡边411的下方向侧,这样才能确保在运动员跨栏过程中踢到跨栏杆3后,只有跨栏杆3直接从支杆2上端掉落。另外,上述当仅设置有L形放置部41的情况下,对应的跨栏架其无法满足实际比赛的要求,为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放置部4还包括U形放置部42,所述U形放置部42包括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竖向挡边421,在两个第二竖向挡边421之间形成U形结构的放置区。这样,当将跨栏杆3的两端放置到U形放置部42对应的放置区内时,即为与实际比赛中对于跨栏杆3的组装方式相同;当然相应的当运动员跨栏过程中碰到跨栏杆3时,由于跨栏3两侧受到第二竖向挡边421的限制,因此将带动支杆2以及底杆1一起翻转。这样一来,本技术所述的跨栏架即可根据需要分别组装为训练模式和比赛模式两种不同的结构,其中训练模式中为跨栏杆3的两端仅与L形放置部41组装配合,以降低训练过程中的危险性;而比赛模式则为跨栏杆3的两端需要与U形放置部42组装配合,这样即可实现与实际比赛的状态相同的跨栏架。更具体的,在上述训练模式和比赛模式的不同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还可进一步选用不同材料制成的跨栏杆3。具体的,在训练模式下,优选采用具有较强缓冲和保护效果的材料制成跨栏杆3或者在跨栏杆3的外周包裹一层保护材料层。例如采用泡沫板作为跨栏杆3,并且在采用泡沫板时,考虑到泡沫板一般较轻,为了增加泡沫板重量,还可在其内部设置有配重体,例如在泡沫板内插入钢筋作为配重体;或者也可采用在木板的外周包裹一层具有弹性的泡沫层或者橡胶层等缓冲材料层作为保护层后组成跨栏杆3。而对于比赛模式,则采用与比赛要求一致的木板直接作为跨栏杆3。更具体的,本技术在同时设置有L形放置部41和U形放置部42的情况下,可优选采用如附图2中所示的具体结构,即所述L形放置部41和U形放置部42沿跨栏杆3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且L形放置部41跨栏架整体的内侧,相应的U形放置部42则位于外侧。这样,对应与训练模式下的跨栏杆3在组装后将只与L形放置部41配合,如附图4和附图5中所示状态。而对于比赛模式,则跨栏杆3在组装后将穿过L形放置部41后再与U形放置部42配合,如附图6和附图7中所示。当然,在上述情况下,若两侧的支杆2的间距固定时,对于训练模式下使用的跨栏杆3的长度应当短于比赛模式下使用的跨栏杆3。另外,由于在实际比赛模式下,当运动员踢到跨栏杆3时将带动支杆2连同底杆1一起翻倒,因此需要支杆2设置在底杆1的一端,以便于翻倒,如附图6中所示。而对于训练模式,当运动员踢到跨栏杆3时由于本技术中的支杆2和底杆1均不需要翻倒,因此为了提高底杆1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跨栏架,包括底杆(1)、支杆(2)和跨栏杆(3),所述底杆(1)有两根,两根底杆(1)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支杆(2)有两根,两根支杆(2)与两根底杆(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支杆(2)的底端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对应的底杆(1)上,支杆(2)的上端设置有放置部(4);所述跨栏杆(3)的两端分别自由地放置在对应端的支杆(2)上的放置部(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部(4)包括L形放置部(41),所述L形放置部(41)包括呈L形结构的第一竖向挡边(411)和水平挡边(412),在第一竖向挡边(411)和水平挡边(412)形成的L形结构的放置区。

【技术特征摘要】
1.跨栏架,包括底杆(1)、支杆(2)和跨栏杆(3),所述底杆(1)有两根,两根底杆(1)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支杆(2)有两根,两根支杆(2)与两根底杆(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支杆(2)的底端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对应的底杆(1)上,支杆(2)的上端设置有放置部(4);所述跨栏杆(3)的两端分别自由地放置在对应端的支杆(2)上的放置部(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部(4)包括L形放置部(41),所述L形放置部(41)包括呈L形结构的第一竖向挡边(411)和水平挡边(412),在第一竖向挡边(411)和水平挡边(412)形成的L形结构的放置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部(4)还包括U形放置部(42),所述U形放置部(42)包括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竖向挡边(421),在两个第二竖向挡边(421)之间形成U形结构的放置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放置部(41)和U形放置部(42)沿跨栏杆(3)的方向依次设置,并且L形放置部(41)位于跨栏架整体的内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栏杆(3)为泡沫板,并且所述泡沫板的两端仅分别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鸣希
申请(专利权)人:陈鸣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