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自动出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8752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灸自动出针装置,包括具有握柄(10)的外壳(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的储针筒(2),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1)一端的出针组件(3);所述出针组件(3)的一端置于所述储针筒(2)内,所述出针组件(3)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外壳(1);所述储针筒(2)转动时可使得针灸针掉落至出针组件(3)中。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针灸自动出针装置采用可转动地安装在外壳内的储针筒以及出针组件的结构,通过控制储针筒转动即可使得针灸针掉落至出针组件中,从而便于使用者取出针灸针,其操作简便,而且便于携带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灸自动出针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灸自动出针装置。
技术介绍
1、传统手工持针方式造成扎针效率偏低。目前针灸医生采用传统手工方式,一手握针,一手消毒并扎针,取针亦是如此,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不便,部分医生还需要助手来辅助针灸。2、针灸针型号不一,易扎手,有感染风险。由于病人不同穴位所需针的型号不同,通常需要医生同时手握不同尺寸的针灸针,容易刺伤医护人员。3、人工记录扎针数量存在不准确的情况。每个病人的扎针数量靠医生人工记录,扎针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出现漏记或漏拔的情况。4、市面常见针灸针包装袋容易被扎破。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一次性针灸包装袋质量差,容易出现被针扎破的情况,影响使用并造成浪费。5、现有技术中,桌面式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由于不能移动和方便携带,不能很好的提供辅佐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了一种针灸自动出针装置,包括具有握柄的外壳、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储针筒,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一端的出针组件;所述出针组件的一端置于所述储针筒内,所述出针组件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外壳;所述储针筒转动时可使得针灸针掉落至出针组件中。在本技术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所述储针筒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筒体,以及多个径向凸设在所述筒体内壁的提升件;每个所述提升件的末端朝向所述筒体内壁的一侧弯曲设置,以使得所述提升件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针灸针的容纳空间。在本技术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所述出针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第一端盖、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一端并置于所述储针筒内的落针柄,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远离所述落针柄的一端并外露于所述外壳的出针柄;所述落针柄的顶端贯穿开设有朝下倾斜的落针槽;所述出针柄的顶端贯穿开设有与所述落针槽相连通且朝下倾斜的出针槽;所述储针筒转动时可使得针灸针掉落至落针槽中。在本技术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所述储针筒向下倾斜,且所述储针筒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落针槽的倾斜角度相同。在本技术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所述落针柄包括呈长条状的落针柄本体,以及由所述落针柄本体的侧边倾斜向上延伸设置的导引部;所述落针槽开设在所述落针柄本体上。在本技术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所述出针柄远离所述落针柄的一端朝上倾斜设置。在本技术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所述出针槽的内壁凸设有呈圆弧状的第一限位凸起与呈球状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限位凸起等距并排设置。在本技术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所述出针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落针柄与所述出针柄之间的计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显示屏,以及分别与所述计数传感器、所述显示屏连接的控制电路板。在本技术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所述针灸自动出针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储针筒远离所述出针组件一端的第二端盖。在本技术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所述针灸自动出针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储针筒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上的带轮,以及传送带;所述储针筒的外壁环向开设有啮合槽;所述传送带分别与所述带轮、所述啮合槽传动连接。实施本技术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针灸自动出针装置采用可转动地安装在外壳内的储针筒以及出针组件的结构,通过控制储针筒转动即可使得针灸针掉落至出针组件中,从而便于使用者取出针灸针,其操作简便,而且便于携带使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的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图1所示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的储针筒的立体结构图;图5是图1所示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的落针柄与储针筒的立体结构图;图6是图1所示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中的出针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图7是图5所示结构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灸自动出针装置,其包括外壳1、储针筒2、出针组件3、驱动机构4以及第二端盖5。具体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该外壳1的外形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吹风筒的外形,其包括大致呈圆柱状的外壳主体13,以及凸设在外壳主体13下方一端的握柄10。外壳主体13内可转动地安装有储针筒2,外壳主体13的一端安装有出针组件3,外壳主体13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端盖5。本实施例中,外壳1由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组成,采用该结构,使用时能够便于对所述针灸自动出针装置进行维护。如图4、图5并参阅图2以及图3所示,该储针筒2用于储存针灸针并用于将针灸针输送至出针组件3中,其可转动地安装在外壳主体13内,储针筒2转动时可使得针灸针掉落至出针组件3中。该储针筒2包括大致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的筒体21,以及多个径向凸设在筒体21内壁的提升件22。每个提升件22的末端朝向筒体21内壁的一侧弯曲设置,以使得提升件22与筒体21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针灸针的容纳空间。该提升件22用于带动针灸针运动,当提升件22转动至某一高度时,针灸针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置于筒体21内的落针柄32中。本实施例中,多个提升件22均匀地分布在筒体21的内壁上。每个提升件22由筒体21靠近出针组件3一端的开口处向内延伸设置而成,优选地,提升件22的长度小于筒体21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储针筒2向下倾斜,也即外壳主体13与握柄10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使用者握持所述针灸自动出针装置时,储针筒2呈现向下倾斜的状态。优选地,储针筒2的倾斜角度与出针组件3中的落针槽320的倾斜角度相同。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便于针灸针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出针柄33中。如图5、图6、图7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该出针组件3用于放置针灸针,以便于使用者取出针灸针。出针组件3的一端置于储针筒2内,出针组件3的另一端外露于外壳1。本实施例中,该出针组件3包括第一端盖31、落针柄32、出针柄33、计数传感器34、显示屏35以及控制电路板(未图示)。该第一端盖31安装在外壳1上,该实施例中,第一端盖31安装在外壳主体13上远离第二端盖5的一端,也即第一端盖31与第二端盖5分别安装在外壳主体13的相对设置的两端。该落针柄32与该出针柄33分别安装在第一端盖31相对设置的两端,落针柄32与出针柄33相连通,掉落至落针柄32中的针灸针能够滑落至出针柄33中。该实施例中,落针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自动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握柄(10)的外壳(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的储针筒(2),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1)一端的出针组件(3);所述出针组件(3)的一端置于所述储针筒(2)内,所述出针组件(3)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外壳(1);所述储针筒(2)转动时可使得针灸针掉落至出针组件(3)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自动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握柄(10)的外壳(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的储针筒(2),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1)一端的出针组件(3);所述出针组件(3)的一端置于所述储针筒(2)内,所述出针组件(3)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外壳(1);所述储针筒(2)转动时可使得针灸针掉落至出针组件(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筒(2)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筒体(21),以及多个径向凸设在所述筒体(21)内壁的提升件(22);每个所述提升件(22)的末端朝向所述筒体(21)内壁的一侧弯曲设置,以使得所述提升件(22)与所述筒体(21)内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针灸针的容纳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针组件(3)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1)上的第一端盖(31)、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31)一端并置于所述储针筒(2)内的落针柄(32),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31)远离所述落针柄(32)的一端并外露于所述外壳(1)的出针柄(33);所述落针柄(32)的顶端贯穿开设有朝下倾斜的落针槽(320);所述出针柄(33)的顶端贯穿开设有与所述落针槽(320)相连通且朝下倾斜的出针槽(330);所述储针筒(2)转动时可使得针灸针掉落至落针槽(320)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灸自动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针筒(2)向下倾斜,且所述储针筒(2)的倾斜角度与所述落针槽(320)的倾斜角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灸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波杨卓欣刘保延黄杏贤文天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