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65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包括长条形的板本体,板本体包括顶面、底面和侧面,所述板本体的两端沿顶面向底面方向分别开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沿周向分别开有向内凹进的环形槽,所述通孔的环形槽中分别设有可活动的球形环,球形环设有开口,所述通孔中分别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球形环的开口中;所述球形环的内周面设有与骨螺钉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板本体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简便,便于精确安装,可以在较小的操作空间及视野下精确安放内固定板,减小手术开口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
本技术涉及脊柱外科手术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
技术介绍
脊柱内固定板作为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内植入物,其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脊柱创伤、退行性病变、脊柱肿瘤、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先天畸形。在脊柱外科手术实施完成以后,脊柱内固定板系统维持术后脊柱各节段间的稳定,代替脊柱承受载荷。目前应用的脊柱内固定板,可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及内固定位置分为多个种类,如:前路式,侧路式、后路式。其中前路式内固定板从人体前端入路,固定在脊柱的前面,故称为前路式。侧路式,后路式亦然。传统形式的脊柱前路、侧路式内固定板,在实践中存在以下2个缺点:1)传统内固定板一般需要4枚固定螺钉,这导致了内固定板的尺寸较大,安装所需要的操作空间也较大,进而也会导致在人体上的手术开口尺寸较大,即需要在人体上建立尺寸较大的入路通道,以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若手术的开口尺寸较小,则操作空间过小,手术操作不便甚至无法完成,这一点在胸腰椎手术中尤其明显。2)传统的小尺寸内固定板安装精确性难以保证,这是因为小尺寸的内固定板使上下相邻椎体的进钉点相隔距离较近,为了安全进钉,对内固定板安装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脊柱前路、侧路,能在较小的操作空间及视野下精确安放的内固定板,以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包括长条形的板本体,板本体包括顶面、底面和侧面,所述板本体的两端沿顶面向底面方向分别开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沿周向分别开有向内凹进的环形槽,所述通孔的环形槽中分别设有可活动的球形环,球形环设有开口,所述通孔中分别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球形环的开口中;所述球形环的内周面设有与骨螺钉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板本体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凸起。优选地,所述板本体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植入器械配合的配合孔槽。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内壁沿通孔轴向分别开有销孔,所述卡块是插在销孔中的固定销。优选地,所述限位凸起为圆柱形结构。优选地,所述板本体是两端向底面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球形环的外周面设有多条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棱。进一步地,所述凸棱沿球形环的外周面周向设置。如上所述,本技术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安装简便,便于精确安装,可以在较小的操作空间及视野下精确安放内固定板;2)只需要两枚骨螺钉分别固定上下椎体即可防止内固定后的上下相邻椎体间在各方向上的相对转动,且通过球形环的作用能够让骨螺钉的进钉角度可调。3)基于以上两点,内固定板的尺寸能够得到有效减小,进而减小手术时人体的开口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板本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球形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与骨螺钉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图7中A处放大图。图中:1板本体11通孔12环形槽2球形环21内螺纹13限位凸起14配合孔槽3固定销111销孔4骨螺钉5植入器械61上椎体62下椎体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图1-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包括长条形的板本体1,板本体1包括顶面、底面和侧面,所述板本体1的两端沿顶面向底面方向分别开有一个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内壁沿周向分别开有向内凹进的环形槽12,所述通孔11的环形槽12中分别设有可活动的球形环2,球形环2设有开口,所述通孔11中分别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球形环2的开口中。结合图2和图6,所述球形环2的内周面设有与骨螺钉4配合的内螺纹21,即骨螺钉4的头部设有与所述内螺纹21配合的外螺纹,杆部设有与椎骨连接的骨螺纹。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板本体1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凸起13。球形环2的外周面为圆弧形,因此在通孔11中可活动,即相当于球形环2铰接在板本体1的通孔11中,从而实骨螺钉与球形环2配合后能够相对板本体1调整角度。结合图1-图8,使用本技术的操作方法是:(1)参考图7,使用杆状的植入器械5与板本体1连接,然后将板本体1置入到脊柱的入路通道中,两个限位凸起13深入相邻上下椎体之间的椎间隙中。(2)旋转植入器械5,如图8所示,直至一个限位凸起13抵靠在上椎体61的下缘,另一个限位凸起13抵靠在下椎体62的上缘。(3)保持板本体1的位置,将两枚骨螺钉4的外螺纹分别拧入两个球形环2中将球形环2涨紧在环形槽12中,同时骨螺钉4的骨螺纹分别拧入上椎体61和下椎体62。本技术的结构原理是:(1)由于板本体1上设有两个限位凸起13,两个限位凸起13分别与两个球形环2的中心轴线保持合适的距离,因此,可以在上下相邻椎体的进钉点相隔距离较近的情况下,通过限位凸起13确定本技术的位置,进而保证进钉点安装可靠,使得进钉点与椎体上下缘保持合适的距离。因为上下相邻椎体的进钉点相隔距离较近,所以能够减小本技术的尺寸,实现小尺寸内固定板精确简便地安装。(2)因为球形环2是通过球形面与板本体1的环形槽12相配合的,因此骨螺钉的进钉角度可调。骨螺钉拧入球形环2的内螺纹21后能够撑开球形环2,进而使得球形环2涨紧并紧密压在环形槽12中,实现骨螺钉与板本体1的固联,即骨螺钉进钉角度既可调,又可与板本体1固联,也就使得本技术只需要与两枚骨螺钉配合使用,也就能够减小本技术的尺寸,简化操作。为了便于球形环2与环形槽12的配合,所述环形槽12的轮廓是与球形环2外轮廓相适配的弧形。如图1和图7所示,为了便于和植入器械5配合,所述板本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植入器械配合的配合孔槽14。结合图1-图3,为了加工和组装方便,所述通孔11的内壁沿通孔轴向分别开有销孔111,所述卡块是插在销孔111中的固定销3。如图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13为圆柱形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板本体1是两端向底面一侧弯曲的弧形结构,以便于板本体1底面与椎体有效贴合。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球形环2的外周面设有多条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棱22,从而增加球形环2涨紧在环形槽12中的固联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凸棱22沿球形环2的外周面周向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棱22可以沿任意方向设置,只要能达到增加摩擦力的效果即可。综上所述,本技术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能够解决内固定板植入不便,人体开口大的问题。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包括长条形的板本体(1),板本体(1)包括顶面、底面和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的两端沿顶面向底面方向分别开有一个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内壁沿周向分别开有向内凹进的环形槽(12),所述通孔(11)的环形槽(12)中分别设有可活动的球形环(2),球形环(2)设有开口,所述通孔(11)中分别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球形环(2)的开口中;所述球形环(2)的内周面设有与骨螺钉配合的内螺纹(21);所述板本体(1)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凸起(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包括长条形的板本体(1),板本体(1)包括顶面、底面和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的两端沿顶面向底面方向分别开有一个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内壁沿周向分别开有向内凹进的环形槽(12),所述通孔(11)的环形槽(12)中分别设有可活动的球形环(2),球形环(2)设有开口,所述通孔(11)中分别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位于球形环(2)的开口中;所述球形环(2)的内周面设有与骨螺钉配合的内螺纹(21);所述板本体(1)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凸起(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柱前路、侧路的内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植入器械配合的配合孔槽(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其昕吕国华刘明岩李方财邝磊华旻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