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及煲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532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及煲锅,其中所述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包括有:铝合金夹层,其一端面与锅身的底外壁紧密接触设置;铜包层,其紧密包覆在所述铝合金夹层的另一端面上且与锅身连接;不锈铁托底板,其设置在所述铜包层的下方且与所述铜包层连接;所述不锈铁托底板上开设有蜂窝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煲锅,结构简单合理,对热量吸收率较高而且火候稳定持续又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及煲锅
本技术涉及厨具
,尤其是一种煲锅的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锅底结构。
技术介绍
煲锅是市场上颇受欢迎的厨具产品,尤其在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煲锅几乎是厨房必备器具。上好的汤,味道可口、香味浓郁而且营养价值高,而做出好汤的关键在于煲汤的火候,整个煲汤过程需要使用文火慢慢炖煮,火候保持均匀且持续。使用传统的不锈钢煲锅来煲汤时,为了获取文火,灶具的火力一般设置得比较小,然而传统的不锈钢煲锅的传热效率又比较低而且锅底对热量的吸收率不太高,难以保证火候;另外传统的不锈钢煲锅的锅底的热量传导往往不够均匀。这些现实问题使得传统的不锈钢煲锅难以达到很好的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结构简单合理,对热量吸收率较高而且火候稳定持续又均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其包括有:铝合金夹层,其一端面与锅身的底外壁紧密接触设置;铜包层,其紧密包覆在所述铝合金夹层的另一端面上且与锅身连接;不锈铁托底板,其设置在所述铜包层的下方且与所述铜包层连接;所述不锈铁托底板上开设有蜂窝孔。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铜包层与所述不锈铁托底板连接的那一面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不锈铁托底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的平面面积占所述铜包层底面积的80%~9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夹层的厚度为2~4mm;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的厚度为0.1~0.15mm。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不锈铁托底板上还开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条形孔。进一步地,多条所述条形孔在所述不锈铁托底板上呈放射状设置。本技术的一种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相对现有技术具备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所述铝合金夹层对热量的传导具有很好的均匀性,而且相比不锈钢传热更快。所述铜包层具有很高的导热系数,能够快速传热,保证火候的持续稳定。所述不锈铁托底板则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能够防止热量从锅底外泄,因此可以使得煲锅具有较高的热量吸收率。所述不锈铁托底板上开设的蜂窝孔则利于热量直接传递到所述铜包层上,实现热量的快速高效传递。所述铝合金夹层能将热量均匀扩散,保证锅身底部的受热均匀。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煲锅,其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该煲锅对热量吸收率较高而且火候稳定持续又均匀。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锅身的围壁包括有不锈钢内壁层和不锈钢外壁层以及填充在所述不锈钢内壁层和不锈钢外壁层之间的陶瓷夹层。此种结构的锅身,有利于锅身的保温。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煲锅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煲锅纵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煲锅在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煲锅在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一种煲锅,其包括有锅身1和锅底2。锅底2包括有:铝合金夹层210,其一端面与锅身1的底外壁紧密接触设置;铜包层220,其紧密包覆在铝合金夹层210的另一端面上且与锅身1连接;不锈铁托底板230,其设置在铜包层220的下方且与铜包层220连接;不锈铁托底板230上开设有蜂窝孔。其中不锈铁托底板230优选不锈铁#430材质。铝合金材质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和均匀导热能力。铝合金夹层210对热量的传导具有很好的均匀性,而且相比不锈钢传热更快。铜材质具有很高的导热系数。铜包层220能够快速传热,保证火候的持续稳定。不锈铁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大致是普通碳钢的1/3),不锈铁托底板230能够很好地防止热量从锅底外泄,因此该煲锅具有较高的热量吸收率。不锈铁托底板230上开设的蜂窝孔则利于热量直接传递到铜包层220上,实现热量的快速高效传递。铝合金夹层210能将热量均匀扩散,保证锅身1的底部的受热均匀。优选地,铜包层220与不锈铁托底板230连接的那一面上开设有容纳腔;不锈铁托底板230设置在容纳腔内。由此,不锈铁托底板230能够设计得更厚,从而更好地防止热量从锅底外泄。其中,为了充分地扩展不锈铁托底板230的面积,容纳腔的平面面积占铜包层220的底面积的85%。铝合金夹层210的厚度为3mm;容纳腔的底壁的厚度为0.12mm。铝合金夹层210的厚度保有较厚的厚度有利于热量的充分均匀传导。容纳腔的底壁在保证力学性能和耐温能力的前提下,合适的较薄的厚度有利于热量快速有效地传导至锅身1的内部。请再参阅图1,不锈铁托底板230上还开设有沿不锈铁托底板230的径向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的多个条形孔。如图1中条形孔在不锈铁托底板230上的布局大致呈米字形。适量的条形孔能够加大灶具热源与铜包层220的直接接触的面积,同时不至于明显减弱不锈铁托底板230对锅身1底部热量的保存能力。条形孔放射状的布局构造,使得铜包层220受到灶具的热量更加均匀。请参阅图4,锅身1的围壁为复合结构,其包括有不锈钢内壁层110和不锈钢外壁层130以及填充在不锈钢内壁层110和不锈钢外壁层120之间的陶瓷夹层130。陶瓷材质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能够有效防止锅身1之内的热量快速流失,在煲汤结束后,也能长时间保存汤的温度。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夹层,其一端面与锅身的底外壁紧密接触设置;铜包层,其紧密包覆在所述铝合金夹层的另一端面上且与锅身连接;不锈铁托底板,其设置在所述铜包层的下方且与所述铜包层连接;所述不锈铁托底板上开设有蜂窝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夹层,其一端面与锅身的底外壁紧密接触设置;铜包层,其紧密包覆在所述铝合金夹层的另一端面上且与锅身连接;不锈铁托底板,其设置在所述铜包层的下方且与所述铜包层连接;所述不锈铁托底板上开设有蜂窝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包层与所述不锈铁托底板连接的那一面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不锈铁托底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平面面积占所述铜包层底面积的80%~90%。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煲锅的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宝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新会区先锋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