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852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34
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23)的与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马达壳体(11)的端面部(15),形成至少使在电源电路部(17)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16)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11)的散热部(15A)(15B)。另外,在旋转轴贯穿的通孔(41)周围的端面部(15)安装有从外侧覆盖至通孔(41)和旋转轴(23)的端部的水密盖部件(35),在水密盖部件的一部分设置有防止水分通过并允许空气、水蒸气通过的防水通气膜(4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尤其涉及内置有电子控制装置的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工业机械领域中,通过电动马达来驱动机械系控制构件,最近开始采用将由对电动马达的旋转速度、转矩进行控制的半导体元件等构成的电子控制部一体地装配于电动马达的所谓机电一体型的电动驱动装置。作为机电一体型的电动驱动装置的例子,例如在汽车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构成为,检测通过驾驶员操作方向盘而转动的转向轴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转矩,并基于该检测值来驱动电动马达使其向与转向轴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从而产生转向辅助转矩。为了控制该电动马达,电子控制部(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设置于动力转向装置。作为以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15-13459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是已知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由电动马达部和电子控制部构成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而且,电动马达部的电动马达收纳于由铝合金等制成的具有筒部的马达壳体,安装有电子控制部的电子器件的基板收纳于配置在马达壳体的轴向的输出轴的相反侧的ECU壳体。被收纳在ECU壳体的内部的基板具备:电源电路部、具有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的MOSFET或者IGBT等那样的功率开关元件的电力转换电路部、以及对功率开关元件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部,功率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子和电动马达的输入端子经由母线电连接。而且,经由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端子组装体从电源向收纳于ECU壳体的电子控制部供给电力,另外,从检测传感器类部件向上述电子控制部供给运转状态等检测信号。连接器端子组装体作为盖体发挥功能,以将形成于ECU壳体的开口部堵塞的方式与电子控制部连接,另外,利用固定螺栓固定在ECU壳体的外表面。另外,作为其他的将电子控制装置一体化的电动驱动装置,电动制动器、各种液压控制用的电动液压控制器等是已知的,但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为代表进行说明。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45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由于配置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因此,需要小型地构成。尤其是最近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存在较多地设置废气对策设备、安全对策设备等辅机类的倾向,包括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在内的各种辅机类要求尽可能小型化、减少零件数量。另外,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尤其是用于将电源电路部、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向外部散失的散热部件配置在马达壳体和ECU壳体之间。因此,存在轴向的长度与散热部件的量相应地额外变长的倾向。另外,构成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电气部件的发热量大,在进行小型化的情况下,需要将该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因此,正在寻求一种能够尽量缩短轴向的长度并且能够将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的电动驱动装置。并且,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在连接器壳体与散热部件之间、散热部件与马达壳体部件之间配置O型环而设为防水结构,以防止水从外部的侵入。然而,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因电子控制部自身的发热、外部的冷气(冷热)的影响而产生内压变动。因此,马达壳体的内部与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之间利用供旋转轴贯穿的通孔来确保透气性,从而抑制由温度变动引起的内压变动。但是,在采用使马达壳体的内部与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之间利用通孔通气的结构的情况下,若收纳空间因温度变动而使得压力比外部低,则从马达壳体的输出侧侵入到了马达壳体内的水分经由通孔也侵入到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侧的可能性增高,假设水分侵入到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则会导致电子控制部的电气部件产生故障。因此,在这种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希望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为前提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的内压变动以及水分向收纳空间的侵入的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的内压变动以及水分向收纳空间的侵入、除此之外还能够尽量缩短轴向的长度并且可以将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的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在于:在通孔的周围安装从外侧覆盖至通孔和旋转轴的端部的具有水密功能的水密盖部件,所述通孔在位于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马达壳体的端面部形成并供旋转轴贯穿,在水密盖部件的一部分设置有抑制水分通过但允许空气、水蒸气通过的防水通气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输出部相反的一侧形成马达壳体的端面部,在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形成至少使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的散热部,并且,在形成于端面部的供旋转轴贯穿的通孔的周围,安装从外侧覆盖至通孔和旋转轴的端部的具有水密功能的水密盖部件,在水密盖部件的一部分设置有抑制水分通过但允许空气、水蒸气通过的防水通气部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利用设置有防水通气部件的水密盖部件来覆盖通孔,因此,可以抑制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的内压变动,进而可以抑制水分向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的侵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通过使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从而可以省略散热部件而缩短轴向的长度。另外,由于马达壳体具有足够的热容量,因此,可以将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并且,由于利用设置有防水通气部件的水密盖部件来覆盖通孔,因此,可以抑制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的内压变动,进而可以抑制水分向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的侵入。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的转向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马达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在轴向上剖开图4所示的马达壳体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将电力转换电路部载置于图4所示的马达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电源电路部载置于图4所示的马达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控制电路部载置于图4所示的马达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在轴向上剖开组装好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电子控制部附近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水密盖部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9所示的水密盖部件的外观侧面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概念中在其范围内也包括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在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前,使用图1对作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首先,对用于使汽车的前轮转向的转向装置进行说明。转向装置1如图1所示构成。在与未图示的方向盘连结的转向轴2的下端设置有未图示的小齿轮,该小齿轮与在车身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未图示的齿条啮合。在该齿条的两端连结有用于使前轮向左右方向转向的转向横拉杆3,齿条被齿条壳体4覆盖。而且,在齿条壳体4和转向横拉杆3之间设置有橡胶保护罩5。为了辅助对方向盘进行转动操作时的转矩而设置有电动动力转向装置6。即,设置有对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收纳有驱动机械系控制构件的电动马达;马达壳体的端面部,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形成有供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其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旋转轴的端部贯穿的通孔;以及电子控制部,所述电子控制部收纳在由安装于所述端面部的罩形成的收纳空间内,与所述端面部之侧相邻地配置,并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电动马达的控制电路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旋转轴贯穿的所述通孔的周围的所述端面部安装有具有水密功能的水密盖部件,所述水密盖部件从外侧覆盖至所述通孔和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端部,在所述水密盖部件的一部分设置有抑制水分通过但允许空气、水蒸气通过的防水通气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02 JP 2016-1714531.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收纳有驱动机械系控制构件的电动马达;马达壳体的端面部,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形成有供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其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旋转轴的端部贯穿的通孔;以及电子控制部,所述电子控制部收纳在由安装于所述端面部的罩形成的收纳空间内,与所述端面部之侧相邻地配置,并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电动马达的控制电路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旋转轴贯穿的所述通孔的周围的所述端面部安装有具有水密功能的水密盖部件,所述水密盖部件从外侧覆盖至所述通孔和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端部,在所述水密盖部件的一部分设置有抑制水分通过但允许空气、水蒸气通过的防水通气部件。2.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收纳有驱动机械系控制构件的电动马达;马达壳体的端面部,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形成有供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其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旋转轴的端部贯穿的通孔;以及电子控制部,所述电子控制部收纳在由安装于所述端面部的罩形成的收纳空间内,与所述端面部之侧相邻地配置,并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电动马达的控制电路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形成有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以及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源电路部,在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以及所述电源电路部产生的热,经由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以及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向所述马达壳体散失,并且,在所述旋转轴贯穿的所述通孔的周围的所述端面部安装有具有水密功能的水密盖部件,所述水密盖部件从外侧覆盖至所述通孔和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端部,在所述水密盖部件的一部分设置有抑制水分通过但允许空气、水蒸气通过的防水通气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盖部件形成为具备中空壁面部和底面壁部的中空有底形状,所述中空壁面部被压入到固定孔中,所述固定孔在形成于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的所述通孔的周围形成,进而在所述底面壁部设置有所述防水通气部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端部固定有构成旋转检测部的永磁铁,所述水密盖部件覆盖至所述永磁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的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形成为在离开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的方向上具有台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形成有突状散热部,所述突状散热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沿从所述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延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在从所述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上,按照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所述电源电路部、所述控制电路部的顺序配置。8.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泽拓朗滨田启二元田晴晃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