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788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18
该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具备:撑杆主体,将梁及框架间连接;撑杆加强体,将上述撑杆主体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加强;以及角撑板,设置在上述撑杆加强体及上述梁间;在上述撑杆主体的撑杆主体腹板面上设置有开口部;从上述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一对壁面部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上述各壁面部设置在与上述角撑板的设置位置对应的高度,并抵接在上述撑杆加强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本申请基于2016年8月2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6-165626号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汽车等车辆彼此碰撞时防止一方车辆钻入到另一方车辆的下方的防钻护栏(underrunprotector)的支承构造。
技术介绍
例如,在乘用车与卡车等的大型车正面碰撞或追尾那样的情况下,因为在相互的车辆上设置的横梁等强度部件的设置高度的差异,有可能乘用车会钻入到大型车的下方。因此,在大型车的前部及后部,设置有与乘用车具备的强度部件的设置高度匹配而配置的称作防钻护栏的强度部件。由此,防止碰撞时的乘用车的钻入。作为以往的防钻护栏,有在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结构。这些防钻护栏为将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经由托架或撑杆(支承构造)螺栓紧连到车体框架上的构造。防钻护栏被要求具有充分的承载性能。作为评价承载性的1个方法,有在比梁的撑杆安装位置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向梁的碰撞面(对方车辆碰撞的面)施加载荷、评价最大能够输入何种程度的载荷的方法。由于作为防钻护栏的制品的性能受承载性能的优劣影响,所以希望开发出承载性评价试验中的最大输入载荷变得比以往更大那样的防钻护栏。还希望更加轻量。在上述载荷输入时,对于梁希望有抵抗以车辆上下方向为轴的弯曲力矩的构造,对于撑杆希望抵抗以车辆上下方向为轴的扭转力矩的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撑杆和框架的固定构造将侧框架从轻微的碰撞时的冲击载荷保护的构造,所述撑杆具备:“第一部件,由固定在框架腹板面上并铅直地取向的腹板面、和从该腹板面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一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设置并固定在防钻护栏上的第一凸缘面构成”;以及“第二部件,由水平地取向并相对于框架凸缘面及该腹板面固定的上表面、从该上表面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一端向铅直下方延伸设置并固定在防钻护栏上的前表面、和从该前表面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向车辆前后方向弯曲形成并相对于该第一部件的腹板面固定的侧面构成”。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的构造:撑杆由“将车体框架与梁连结的撑杆主体”、“将撑杆主体加强的撑杆加强体”和“将撑杆与梁的连接部加强的角撑板”构成;通过跨架设置在梁与撑杆之间的角撑板,提高梁对于弯曲变形的抵抗。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还公开了以下构造:通过在撑杆主体的较短方向两端设置弯折部而在撑杆主体上形成凹部;通过在上述凹部中嵌入上述撑杆加强体而形成闭截面形状的撑杆构造,提高撑杆对于扭转变形的抵抗。专利文献3公开了以下的构造:通过具有将梁连接到车体框架上的连接构造体、沿铅直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撑杆、设置在梁与撑杆之间的L字形的托架、加强件和加强板的构造,当对梁输入了载荷时,产生阻碍由经由梁传递来的载荷带来的撑杆向内方的变形的作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20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20512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WO2016/12574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1是关于对侧框架进行保护的固定构造的,仅通过该技术,承载性能不会提高。在专利文献2的支承构造中,通过从角撑板的载荷输入及撑杆的扭转变形,撑杆加强部的铅直配置的撑杆加强部腹板面的面外变形发展。由此不能得到充分的承载性能的提高。在专利文献3的连接构造体中,在从加强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到托架或撑杆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某侧或两侧设置有开口部的情况下,承载性能下降。即,在托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某侧或两侧设置有开口部的情况下,由于托架因开口部的形成而刚性变低,所以从托架输入的载荷没有被传递给托架的车体框架侧的面整体。由此,承载性能下降。此外,在撑杆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某侧或两侧设置有开口部的情况下,由于承受来自加强部件的输入的面积减小,所以承载性能下降。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往的技术具有的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对比梁的撑杆安装位置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施加了载荷、也能够抑制对于输入到撑杆中的扭转力矩的变形、并且轻量且承载性能较好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者们对于由将梁及框架间连接的撑杆主体、将撑杆主体加强的撑杆加强体和设置在撑杆加强体及梁间的角撑板构成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专门研究了在比梁的撑杆安装位置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处在梁的碰撞面(对方车辆碰撞的面)上施加了载荷的情况下的撑杆的扭转变形的发生状况,结果拥有了以下的认识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在撑杆主体的与车辆上下方向平行取向的撑杆主体腹板面上设置开口部,进而将从开口部的两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一对壁面部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通过在至少1个角撑板的车辆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处使壁面部与撑杆加强体抵接,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旨是以下这样的。(1)一种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具备:撑杆主体,将梁及框架间连接;撑杆加强体,将上述撑杆主体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加强;以及角撑板,设置在上述撑杆加强体及上述梁间;在上述撑杆主体的撑杆主体腹板面上设置有开口部;从上述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一对壁面部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上述各壁面部设置在与上述角撑板的设置位置对应的高度,抵接在上述撑杆加强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此外,也可以是以下(2)~(8)那样的结构。(2)如上述(1)所述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上述开口部具有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直边部和相互对置的一对圆状部构成的大致圆角四边形的形状,从上述各直边部的两方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上述各壁面部抵接在上述撑杆加强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3)如上述(1)或(2)所述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上述壁面部将上述撑杆主体腹板面弯折而形成。(4)如上述(2)或(3)所述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上述开口部的长度L1、上述开口部的平均宽度W1、从上述框架下表面的凸缘起的上述撑杆主体的长度L0、上述撑杆主体的平均宽度W0、由上述撑杆主体和上述撑杆加强体形成的闭截面的车辆宽度方向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满足0.5≤L1/L0≤0.8及2×h≤W1≤0.85×W0。(5)如上述(2)~(4)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从上述圆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面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壁面部的高度h1是5mm≤h1≤15mm。(6)如上述(1)~(5)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设置有从上述撑杆加强体的车辆上下方向两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设置的撑杆加强体的上下表面部,上述上下表面部抵接在上述撑杆主体上。(7)上述(1)~(6)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上述框架具有铅直地取向的框架腹板面、和从上述框架腹板面的下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框架下表面的凸缘;上述撑杆主体被用上述框架腹板面及上述凸缘固定。(8)如上述(1)~(7)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上述撑杆主体和上述撑杆加强体由具有780MPa级以上的强度的钢板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一种即使在比梁的撑杆安装位置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施加了载荷、也能够抑制输入到撑杆中的扭转力矩所导致的变形、并且轻量且承载性能较好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防钻护栏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纸面左侧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撑杆主体,将梁及框架间连接;撑杆加强体,将上述撑杆主体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加强;以及角撑板,设置在上述撑杆加强体及上述梁间;在上述撑杆主体的撑杆主体腹板面上设置有开口部;从上述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一对壁面部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上述各壁面部设置在与上述角撑板的设置位置对应的高度,抵接在上述撑杆加强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26 JP 2016-1656261.一种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撑杆主体,将梁及框架间连接;撑杆加强体,将上述撑杆主体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加强;以及角撑板,设置在上述撑杆加强体及上述梁间;在上述撑杆主体的撑杆主体腹板面上设置有开口部;从上述开口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一对壁面部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上述各壁面部设置在与上述角撑板的设置位置对应的高度,抵接在上述撑杆加强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具有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直边部和相互对置的一对圆状部构成的大致圆角四边形的形状,从上述各直边部的两方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上述各壁面部抵接在上述撑杆加强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面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壁面部将上述撑杆主体腹板面弯折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钻护栏的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的长度L1(mm)、上述开口部的平均宽度W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日月丰矶贝荣志中田匡浩山本健二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