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山区牦牛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641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畜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海拔山区牦牛饲养方法。具体方法为:先饲喂微生物发酵料,待采食完成后,再饲喂精料,待采食完成后,再饲喂粗料;所述微生物发酵料由精料发酵制备而成,所述精料中包括饲料添加剂,所述饲料添加剂包括股绞蓝、三七总皂苷、小檗碱、葛根素、乌梅、首乌藤和丹参。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饲养方法喂牛,可有效降低牦牛饲养冬季死亡率、缩短牦牛出栏时间、提高牦牛肉质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海拔山区牦牛饲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畜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海拔山区牦牛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牦牛是生长在海拔最高地方的哺乳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其生活环境具有高海拔、低氧、温差大、冬季极为寒冷等特点。同时,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牦牛喂养依然大部分依赖于放牧这样极为传统的饲养模式,使牦牛长期处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中。牦牛每年10~11月达到当年体重峰值,随后掉膘严重,体重不断下降,呈“锯齿形”生长,导致育肥牛往往要到5岁甚至6岁才能达到出栏标准。另外,牦牛的肉质虽然蛋白质高,但同时其脂肪含量偏低,口感较普通肉牛更为粗糙。这一现象受到众多因素影响,目前尚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因此,提供一种降低牦牛饲养冬季死亡率、缩短牦牛出栏时间、提高牦牛肉质水平的牦牛饲养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牦牛饲养冬季死亡率、缩短牦牛出栏时间、提高牦牛肉质水平的牦牛饲养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饲料添加剂,配方包括股绞蓝、三七总皂苷、小檗碱、葛根素、乌梅、首乌藤和丹参。优选的,按重量份数,10~15份股绞蓝、3~5份三七总皂苷、3~5份小檗碱、1~3份葛根素、1~3份乌梅、2~5份首乌藤、1~3份丹参。相应的,利用所述饲料添加剂制备的饲料。优选的,配方包括:青稞、玉米、豆粕、饲料添加剂。优选的,配方包括:10~15份青稞、35~45份玉米、35~45份豆粕、0.5~1份VC、0.5~1份VE、1~2份饲料添加剂。相应的,利用所述饲料添加剂制备的微生物发酵料。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发酵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向饲料添加剂中加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为肠道益生菌,所述菌剂中活菌量≥3×108CFU/ml。优选的,所述菌剂中,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按活菌量为1:1:1:1组合而成。相应的,一种喂牛方法,先饲喂微生物发酵料,待采食完成后,再饲喂精料,待采食完成后,再饲喂粗料;所述微生物发酵料由精料发酵制备而成,所述精料中包括饲料添加剂,所述饲料添加剂包括股绞蓝、三七总皂苷、小檗碱、葛根素、乌梅、首乌藤和丹参。优选的,所述方法在秋冬季节进行,对牛进行舍养。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结合牦牛自身生理特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喂牛方法。传统的喂牛方法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先粗料后精料,这种方式利于瘤胃的正常发育和反刍运动,但牦牛在采食过多粗料后,往往无法采食完全当日所需的精料,不利于育肥牛的养膘;第二种是先精料后粗料,这种方式让牦牛先采食充足的重要营养成分,适宜于育肥牛,但先喂精料无法激活瘤胃,长期饲喂容易让牛出现消化方面的疾病;第三种为精粗料混合饲喂(TMR),这种方式看似理想,将当日所需的精料和粗料混匀后让牦牛同时采食,既保证了牦牛的正常消化,又保证了牦牛的营养摄入,但实际操作时,牦牛非常容易发生挑食的行为,面对混匀的精粗料,牦牛会利用口鼻对饲料进行挑选,先选出适口性更佳的精料食用,最后剩下大量粗料,实际饲喂效果与先精料后粗料类似,甚至因为部分精料被粗料掩盖,挑选困难,导致牦牛对精料和粗料都摄入不足。本专利技术经过大量研究,结合喂料系统,摸索出一套全新的饲喂方法:先饲喂部分含微生物的精粗混合料,帮助激活瘤胃,促进消化;系统检测到精粗混合料被采食完全后,才会补加精料,避免精粗混合料中的粗料被剩下,精料保证当天重要营养成分的全部摄入;系统检测到精料被采食完全后,再饲喂粗料,保证牦牛的肠胃运动,让牛吃饱。2、本专利技术还基于牦牛特殊的生理特征,提供了提高牦牛肉质的饲料添加剂及饲料,进一步完善了饲养方法。该饲料通过调节了牦牛部分耐低氧基因的表达量,在维持牦牛耐低氧能力和正常健康状况的情况下,极显著提高了牦牛的肉质水平,同时有效帮助牦牛预防了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饲养方法,育肥牛可以在3岁左右即达到出栏水平,极大缩短了饲养时间。3、本专利技术基于所述饲养方法,提供了一种针对高海拔地区喂养牦牛的系统,结合当地建筑特色,节省了建造成本。该系统可以简便、轻松地根据实时情况调整通风、保温状态,为牦牛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本系统还针对育肥牛的营养需要,提供了特制的喂料系统,避免牦牛挑食,保证牦牛当日所需的营养摄入,且操作简单,无需人工反复加料,节省大量人力财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通风仓的透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加料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针对现有牦牛饲喂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饲养方法,主要针对2~3岁的育肥牛。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当地的优势品种,准备粗料,优选粗料为青稞秸秆,粗料切碎为3~5cm的长度,方便牦牛进食;配制精料;利用粗料和精料配制微生物发酵精料-粗料混合料。(2)牦牛当日的精料和粗料的重量比为2:8~3:7。先投入微生物发酵精料-粗料混合料,待牦牛采食完毕后,再投入精料,采食完毕后,再投入粗料,任其自由采食。整个采食过程中,保证牛自由饮水。其中,所述精料的配方为:按重量份数,10~15份青稞、35~45份玉米、35~45份豆粕、0.5~1份VC、0.5~1份VE、1~2份饲料添加剂。所述精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加入搅拌机内,加入20~35份水,25~35℃下粉碎、搅拌、混匀,并持续搅拌2~3h,挤压成型,室温干燥,即得所需饲料。其中,所述饲料添加剂的配方为:按重量份数,10~15份股绞蓝、3~5份三七总皂苷、3~5份小檗碱、1~3份葛根素、1~3份乌梅、2~5份首乌藤、1~3份丹参。其中,为了去除首乌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优选对首乌藤进行预处理后再使用,本专利技术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去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具体处理方法如下:将首乌藤粉碎至过80目筛后投入超临界萃取装置中,使用SC-CO2进行萃取,SC-CO2流量为15L/h,萃取压力为33MPa,温度为92℃,萃取时间为3h。萃取完成后,取出固体,即为处理后的首乌藤。其中,所述SC-CO2(超流体CO2)中混有NaDDC(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钠盐),按质量比,CO2:NaDDC=3:1~2:1。所述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加入密封性能良好的罐中,优选为陶瓷罐,加入体积为组分总体积3~5倍的水,浸泡0.5h后加热煮沸,小火保温30~50min,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获得膏体,干燥后即得所需饲料添加剂。所述微生物发酵精料-粗料混合料的配方为:总量为100份,按重量份数,35~45份精料、40~45份粗料、3~5份微生物菌剂,余量为水。所述微生物菌剂为牦牛肠道益生菌制剂,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活菌量≥3×108CFU/ml。所述微生物菌剂中的微生物优选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按活菌量1:1:1:1组合而成。所述微生物发酵精料-粗料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为:将精料、粗料和水混匀,再加入微生物菌剂混匀,室温条件下发酵12~24h,即得所需混合料。牦牛生活在特殊的高海拔、低氧环境中,生存条件恶劣,为了适应这样的气候环境,进化出一些与普通牛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背后也有其对应的基因。其中,最主要的适应体现在,其耐低氧、高寒环境的基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配方包括股绞蓝、三七总皂苷、小檗碱、葛根素、乌梅、首乌藤和丹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配方包括股绞蓝、三七总皂苷、小檗碱、葛根素、乌梅、首乌藤和丹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10~15份股绞蓝、3~5份三七总皂苷、3~5份小檗碱、1~3份葛根素、1~3份乌梅、2~5份首乌藤、1~3份丹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首乌藤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预处理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后再使用;所述超临界流体萃取预处理的步骤为:将首乌藤粉碎,使用SC-CO2进行萃取,SC-CO2流量为15L/h,萃取压力为30~35MPa,温度为90~95℃,萃取3h以上;萃取完成后,取出固体,即为预处理后的首乌藤;其中,所述SC-CO2中混有NaDDC,按质量比,CO2:NaDDC=3:1~2:1。4.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饲料添加剂制备的饲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饲料,其特征在于:配方包括:青稞、玉米、豆粕、饲料添加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