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24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缓冲结构,可以包括承载板,承载板底端设有加强板,加强板固定连接有缓冲腔,缓冲腔内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液压塞,液压塞与缓冲腔内壁密封接触,且液压塞能够在缓冲腔内滑动,液压塞与缓冲腔的内顶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缓冲部,缓冲腔底部开口;液压塞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座,基座内开设有液压腔,液压腔内设置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通过液压管与第一缓冲部连通;位于液压腔下端的基座上开设有第二缓冲部,第二缓冲部通过缓冲杆穿过缓冲腔底部开口后与地底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缓冲结构,使地面物料通过投料系统投放至井下的时候,减小物料冲击,减小了其对储料仓的仓壁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缓冲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以粉煤灰、黄土及建筑垃圾等固体物料为充填材料的综合机械化固体物料充填采煤技术的日臻成熟,逐渐实现了对压煤及金属矿山的规模性开采,并实现了对采空区的有效充填,有效的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采率,解决了我国压煤开采问题,同时解决了对废弃物及金属尾矿等的地面对方问题。很显然,综合机械化固体物料充填采煤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煤矿及金属矿山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物料作业时,当地面物料通过投料系统投放至井下的时候,如何减小物料冲击,减小其对储料仓的仓壁损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果冲击过大,容易对仓壁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地面物料通过投料系统投放至井下的时候,减小物料冲击,减小其对储料仓的仓壁损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结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底端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液压塞,所述液压塞与所述缓冲腔内壁密封接触,且所述液压塞能够在所述缓冲腔内滑动,所述液压塞与所述缓冲腔的内顶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缓冲部,所述缓冲腔底部开口;所述液压塞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内开设有液压腔,所述液压腔内设置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通过液压管与所述第一缓冲部连通;位于所述液压腔下端的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通过缓冲杆穿过所述缓冲腔底部开口后与地底连接。可选的,所述承载板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介面层、热熔胶层和吸震散压层。可选的,所述介面层和所述热熔胶层之间设置有硬质弹簧层。可选的,所述介面层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所述介面层为一个立体织物层,所述立体织物层包含一个具有织物组织的表面层、一个具有织物组织的底层、一个于经纱方向或纬纱方向呈波状弯曲且具有织物组织的结接层,其中该表面层通过该结接层与该底层连接,以形成该立体织物。可选的,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位于所述液压腔下端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连接有缓冲塞,所述缓冲塞穿设于所述缓冲杆上。可选的,所述缓冲杆位于所述缓冲腔内的部分上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缓冲塞与所述缓冲腔内底壁之间。可选的,所述吸震散压层由弹性材料所制作而成,其至少包括凝胶材料、乳胶材料、硅胶、软质橡胶、软质合成胶和软质PU胶。可选的,所述承载板为矩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缓冲结构缓冲效果良好,缓冲弹簧回弹能够受到限素约束,减少硬性冲击,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交替作用,极大的提高了缓冲效果,可有效减小物料对仓壁的冲击,实现了固定物料的安全投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缓冲结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缓冲结构的承载板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承载板、2为加强板、3为缓冲腔、4为液压塞、5为第一缓冲部、6为基座、7为液压腔、8为液压装置、9为液压管、10为第二缓冲部、11为缓冲杆、12为介面层、13为热熔胶层、14为吸震散压层、15为硬质弹簧层、16为缓冲塞、17为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地面物料通过投料系统投放至井下的时候,减小物料冲击,减小其对储料仓的仓壁损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承载板1,承载板1底端设有加强板2,加强板2固定连接有缓冲腔3,缓冲腔3内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液压塞4,液压塞4与缓冲腔3内壁密封接触,且液压塞4能够在缓冲腔3内滑动,液压塞4与缓冲腔3的内顶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缓冲部5,缓冲腔3底部开口;液压塞4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座6,基座6内开设有液压腔7,液压腔7内设置有液压装置8,液压装置8通过液压管9与第一缓冲部5连通;位于液压腔7下端的基座6上开设有第二缓冲部10,第二缓冲部10通过缓冲杆11穿过缓冲腔3底部开口后与地底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承载板1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介面层12、热熔胶层13和吸震散压层14。介面层12和热熔胶层13之间设置有硬质弹簧层15。介面层12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介面层12为一个立体织物层,立体织物层包含一个具有织物组织的表面层、一个具有织物组织的底层、一个于经纱方向或纬纱方向呈波状弯曲且具有织物组织的结接层,其中该表面层通过该结接层与该底层连接,以形成该立体织物。第二缓冲部10包括位于液压腔7下端的凹槽,凹槽内连接有缓冲塞16,缓冲塞16底部与缓冲杆11连接。缓冲杆11位于缓冲腔3内的部分上套设有缓冲弹簧17,缓冲弹簧17位于缓冲塞16与缓冲腔3内底壁之间。吸震散压层14由弹性材料所制作而成,其至少包括凝胶材料、乳胶材料、硅胶、软质橡胶、软质合成胶和软质PU胶。承载板1为矩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缓冲结构使用方便,将其通过缓冲杆11底部固定安装于井内的下端底部,承载板1的结构和大小可以根据井的内壁具体设计,与井的内壁紧密贴合即可。向井内投放物料时,物料首先落到承载板1上,承载板1特有的介面层12、热熔胶层13、吸震散压层14和硬质弹簧层15消减了物料大部分的冲击力,同时避免了物料跌落时损坏;物料落到承载板1上后,冲击力的作用下承载板1下压,第一缓冲部5内的液压油经液压管9流到液压装置8,在液压装置8的控制下流入液压腔7,从而进一步消减冲击力,当达到液压腔7的极限位置后,第一缓冲部5停止工作,第二缓冲部10开始下行,缓冲塞16与凹槽之间摩擦滑动,实现冲击力的消减,同时缓冲塞16在缓冲杆11上下行,缓冲弹簧17被压缩,从而减小缓冲塞16的下行速度,实现最终的缓冲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底端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液压塞,所述液压塞与所述缓冲腔内壁密封接触,且所述液压塞能够在所述缓冲腔内滑动,所述液压塞与所述缓冲腔的内顶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缓冲部,所述缓冲腔底部开口;所述液压塞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内开设有液压腔,所述液压腔内设置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通过液压管与所述第一缓冲部连通;位于所述液压腔下端的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通过缓冲杆穿过所述缓冲腔底部开口后与地底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底端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液压塞,所述液压塞与所述缓冲腔内壁密封接触,且所述液压塞能够在所述缓冲腔内滑动,所述液压塞与所述缓冲腔的内顶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缓冲部,所述缓冲腔底部开口;所述液压塞底部固定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内开设有液压腔,所述液压腔内设置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通过液压管与所述第一缓冲部连通;位于所述液压腔下端的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通过缓冲杆穿过所述缓冲腔底部开口后与地底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包括依次紧密连接的介面层、热熔胶层和吸震散压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面层和所述热熔胶层之间设置有硬质弹簧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果赵艳花郭岗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