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15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包括:车钩以及两个柔性补偿式跨接部;其中车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柔性补偿式跨接部;柔性补偿式跨接部包括安装部、转动部以及活动部;安装部设置在车钩上,安装部以及活动部分别与转动部转动连接,活动部与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活动部上设置有接线座。跨接线通过接线座接在活动部上,活动部通过绕转动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避免了采用现有技术,车辆过曲线时列车曲线内侧车端面相对距离减小,跨接线下面距轨面距离太小,有一定的隐患,并且会造成线缆浪费,增加设计成本和运行能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每两节车厢之间采用一组车端跨接线连接,一般以5节车厢为一编组,每一编组有4组车端跨接线。现有技术车端跨接线采用传统结构,即:跨接线+固定安装座+跨接线。在轨道车辆直线行驶时,正常长度的跨接线即可满足轨道车辆的行驶需要;在轨道车辆进入曲线过程中,须加大跨接线长度才能通过曲线线路。最终跨接线的长度由轨道车辆在进入曲线过程中的最长跨接线长度决定。然而,采用现有技术,车辆过曲线时列车曲线内侧车端面相对距离减小,跨接线下面距轨面距离太小,有一定的隐患,并且会造成线缆浪费,增加设计成本和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包括:车钩以及两个柔性补偿式跨接部;其中所述车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柔性补偿式跨接部;所述柔性补偿式跨接部包括安装部、转动部以及活动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车钩上,所述安装部以及所述活动部分别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活动部上设置有接线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弹性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活动部与所述车钩垂直设置,且两个所述柔性补偿式跨接部所包括的活动部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部包括转接板和固定板;其中所述转接板与所述车钩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转接板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板本体以及与所述固定板本体连接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转动部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活动部包括活动板与所述活动板连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所述转动部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套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套筒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套筒之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弹性件为复位弹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弹性件的两端距离所述转动部的距离相等。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弹性件满足所述活动板的旋转角度介于-30°至30°之间。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N节车厢以及N-1个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其中,所述N为大于2的整数;每两节车厢通过一个所述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包括:车钩以及两个柔性补偿式跨接部;其中车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柔性补偿式跨接部;柔性补偿式跨接部包括安装部、转动部以及活动部;安装部设置在车钩上,安装部以及活动部分别与转动部转动连接,活动部与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活动部上设置有接线座。跨接线通过接线座接在活动部上,活动部通过绕转动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可以使跨接线处于伸长或者缩短的状态,适应轨道车辆的不同运行状态。活动部通过绕转动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时可拉伸或者压缩弹性件。当列车的运行轨迹恢复时,弹性件恢复,使活动部绕相反的方向转动,跨接线状态恢复,避免了采用现有技术,车辆过曲线时列车曲线内侧车端面相对距离减小,跨接线下面距轨面距离太小,有一定的隐患,并且会造成线缆浪费,增加设计成本和运行能耗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跨接线结构简图;图5为传统跨接线结构直线线路的跨接线状态图;图6为传统跨接线结构30米定圆曲线线路的跨接线状态图;图7为传统跨接线结构直线入30米曲线的跨接线状态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直线入30米曲线的跨接线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1:车钩;12:柔性补偿式跨接部;121:安装部;1211:转接板;1212:固定板;12121:固定板本体;12122:第一套筒;122:转动部;123:活动部;1231:活动板;1232:第二套筒;124: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包括:车钩11以及两个柔性补偿式跨接部12。其中,车钩11车钩是指轨道车辆车皮或车厢两端的挂钩,有连结、牵引及缓冲的作用。车钩11是用来实现车厢和车厢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柔性补偿式跨接部12用来实现轨道车辆车厢之间跨接线的连接。轨道车辆由多节车箱进行编组而成,每节车箱之间的电气连接通过布置在车箱端部的跨接线进行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轨道车辆的两节车厢分别为1车和2车,1车和2车通过车钩11连接,在车钩11的A侧和B侧分别设置有柔性补偿式跨接部12。可选的,柔性补偿式跨接部12包括安装部121、转动部122以及活动部123。其中,安装部121设置在车钩11上,安装部121以及活动部123分别与转动部122转动连接,活动部123与安装部12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活动部123上设置有接线座。安装部121设置在车钩11上,实现对柔性补偿式跨接部12的固定安装,使柔性补偿式跨接部12可以固定在车钩11上。可选的,该安装部121与车钩11之间可以通过链接、螺接等方式实现连接。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21与车钩1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安装部12固定在车钩11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方式简单且固定可靠,便于操作。可选的,该安装部121可以采用合金材质、高强度塑料、塑钢等材质来制作。对于安装部12具体采用的材质,本实施例此处不做限制,只要该材料能够制成具有固定安装作用的安装部即可。该安装部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多个部件组装而成,本实施例对安装部12的具体制作工艺不做特别限制。可选的,该转动部122可以采用合金材质、塑钢等材质来制作。对于安装部12具体采用的材质,本实施例此处不做限制,只要该材料能够制成具有转动作用的转动部即可。可选的,该转动部122可以以转轴的形式实现。活动部123上设置有接线座1231,跨接线的一端接在接线座1231上,另一端接在车厢的端部,通过活动部123上设置有接线座,实现轨道车辆车厢之间跨接线的连接。可选的,该活动部123可以采用合金材质、塑钢等材质来制作。对于活动部123具体采用的材质,本实施例此处不做限制。在轨道车辆运行过程过,当轨道车辆的运行轨迹发生变化或者轨道车辆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活动部123可以绕转动部122转动。可选的,可采用合页或其它转轴形式,实现活动部123可以绕转动部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钩以及两个柔性补偿式跨接部;其中所述车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柔性补偿式跨接部;所述柔性补偿式跨接部包括安装部、转动部以及活动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车钩上,所述安装部以及所述活动部分别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活动部上设置有接线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柔性补偿式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钩以及两个柔性补偿式跨接部;其中所述车钩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柔性补偿式跨接部;所述柔性补偿式跨接部包括安装部、转动部以及活动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车钩上,所述安装部以及所述活动部分别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活动部上设置有接线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活动部与所述车钩垂直设置,且两个所述柔性补偿式跨接部所包括的活动部位于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转接板和固定板;其中所述转接板与所述车钩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转接板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板本体以及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刚李宝泉徐晓刚岳成林唐立国曹春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