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484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量子点膜包括: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其包括被封装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以及设置在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一侧的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包括第二封装材料以及间隔地设置在第二封装材料中的多个量子点部,各量子点部之间的间隙允许光线从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的一侧直接射向另一侧,量子点部包括第三封装材料以及分散于第三封装材料中的蓝色量子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转化有害蓝光的量子点部,从而减少了有害蓝光,降低蓝光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量子点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量子点又称为纳米晶,是一种由Ⅱ-Ⅵ族或者Ⅲ-V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因为量子点的量子限域,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离能级领域,受光刺激后可以发射荧光。而量子点的激发光谱的半峰宽窄且对称并可调节,发射光颜色可调,光化学稳定性高,荧光寿命长等优点,量子点材料在光电行业、材料行业等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当下利用红绿量子点膜在蓝光背光源的激发下发射红光和绿光,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形成白光,红绿蓝三色光在液晶面板和不同电路信号共同作用,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色混合形成其他各种各样的颜色,从而用于显示各种各样信息传递光信号。但是无论是量子点的蓝色背光源还是传统的白色光源,都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蓝光危害问题。蓝光危害,在显示器或者一些其他照明产品中,蓝光因为其波长短能量大,一定时间的蓝光照射下容易对人眼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常将410-450nm波段的蓝光定义为有危害蓝光。蓝光危害主要体现在:(1)有害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一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萎缩甚至死亡;(2)蓝光波长较短,聚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成像不清晰,容易造成眼球的紧张状态;(3)蓝光会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直接影响睡眠。对于蓝光危害的避免,主要可以为光源控制和蓝光转化滤除两大类。光源控制就是从光源上改变光源发射光谱,减少甚至去掉有害蓝光波段的光;蓝光转化滤除,是在光进入人眼之前,通过光吸收,光选择性透射等作用完成有害蓝光的转化或滤除。较传统的白光光源,蓝色背光源的有害蓝光问题解决基本通过在光进入人眼之前进行有效的削减和滤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量子点膜可有效降低蓝光危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量子点膜,包括: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其包括被封装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一侧的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包括第二封装材料以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封装材料中的多个量子点部,各所述量子点部之间的间隙允许光线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的一侧直接射向另一侧,所述量子点部包括第三封装材料以及分散于所述第三封装材料中的蓝色量子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封装材料为无机封装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二封装材料选自SiOx或SiNy,其中0<x≤2,0<y≤4/3。进一步地,所述蓝色量子点适于吸收390~450nm波长的光,并发射波长大于450nm的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之间还设置有光学作用层。进一步地,各所述量子点部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光学作用层,所述第二封装材料沉积在所述光学作用层以及各所述量子点部上,从而在所述光学作用层上形成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膜还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以及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的两侧,各所述量子点部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基膜,所述第二封装材料沉积在所述基膜以及各所述量子点部上,从而在所述基膜上形成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包括量子点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一侧的第一阻隔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第一封装材料以及分散于第一封装材料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所述第一阻隔层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分别位于所述量子点层的两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包括量子点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两侧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第一封装材料以及分散于第一封装材料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进一步地,各所述量子点部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阻隔层外侧,所述第二封装材料沉积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以及各所述量子点部上,从而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形成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包括量子点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两侧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第一封装材料以及分散于第一封装材料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之间还设置有光学作用层,各所述量子点部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光学作用层,所述第二封装材料沉积在所述光学作用层以及各所述量子点部上,从而在所述光学作用层上形成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于基膜上相互间隔地设置多个量子点部,所述量子点部由包含蓝色量子点的树脂固化形成;S12,于所述基膜以及所述量子点部上沉积第二封装材料,以在所述基膜上形成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S13,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外设置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被封装的红色量子点以及绿色量子点。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1中,将包含蓝色量子点的树脂通过丝网印刷或喷墨印刷的方式印刷在所述基膜上,包含蓝色量子点的树脂固化后形成所述量子点部。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2中,采用ICP-PECVD法沉积第二封装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提供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包括被封装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S22,于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的一侧相互间隔地设置多个量子点部,所述量子点部由包含蓝色量子点的树脂固化形成;S23,于所述量子点部上沉积第二封装材料,以在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的一侧形成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2中,将包含蓝色量子点的树脂通过丝网印刷或喷墨印刷的方式印刷在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的一侧,包含蓝色量子点的树脂固化后形成所述量子点部。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3中,采用ICP-PECVD法沉积第二封装材料。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在现有的红绿量子点膜(也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可以将有害蓝光转化的量子点部,因此可以有效减少有害蓝光,降低蓝光危害;(2)本专利技术包含蓝色量子点的量子点部首先阵列结构,相互间隔地设置,通过调整各量子点部的空间参数(阵列的空隙、量子点部的形状以及大小等)改变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对有害蓝光的转化比例,实现有害蓝光的转化与整体光能量的合理调控;(3)本专利技术通过光学作用层与第二封装材料或其他层的组合作用,实现对蓝色量子点发射光的汇集和对红绿量子点向下层发射的光的反射。本专利技术的以上以及其他技术特征与有益效果将在以下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点膜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点膜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点膜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点膜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点膜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点膜的第六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点膜的第七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点膜的第八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作用层用于反射向下发射的红光和绿光L2-1的光路示意图;图1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其包括被封装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一侧的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包括第二封装材料以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封装材料中的多个量子点部,各所述量子点部之间的间隙允许光线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的一侧直接射向另一侧,所述量子点部包括第三封装材料以及分散于所述第三封装材料中的蓝色量子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其包括被封装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一侧的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包括第二封装材料以及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封装材料中的多个量子点部,各所述量子点部之间的间隙允许光线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的一侧直接射向另一侧,所述量子点部包括第三封装材料以及分散于所述第三封装材料中的蓝色量子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材料为无机封装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二封装材料选自SiOx或SiNy,其中0<x≤2,0<y≤4/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量子点适于吸收390~450nm波长的光,并发射波长大于450nm的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之间还设置有光学作用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量子点部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光学作用层,所述第二封装材料沉积在所述光学作用层以及各所述量子点部上,从而在所述光学作用层上形成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以及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的两侧,各所述量子点部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基膜,所述第二封装材料沉积在所述基膜以及各所述量子点部上,从而在所述基膜上形成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包括量子点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一侧的第一阻隔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第一封装材料以及分散于第一封装材料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所述第一阻隔层与所述第二量子点封装结构分别位于所述量子点层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量子点封装结构包括量子点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量子点层两侧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第一封装材料以及分散于第一封装材料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量子点膜,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