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3957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灯条,包括印制电路板、第一灯珠组和第二灯珠组,印制电路板包括板体和支撑部,支撑部从板体的一侧面向外突起,第一灯珠组包括间隔设于板体上的多个第一灯珠,第二灯珠组间隔设于第一灯珠组的一侧,第二灯珠组包括间隔设于支撑部上的多个第二灯珠,第二灯珠于板体上的投影与第一灯珠交替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双层灯珠的排列结构,由于第二灯珠在板体上的投影与第一灯珠交替排列,使得在保证灯珠排列间距的情况下,允许布置更多灯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的间距影响灯条上布置LED灯珠的数量,LED灯珠数量增加导致灯条散热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显示装置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液晶面板的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分辨率的提高,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却越来越低,导致显示画面的亮度不足,为了保证显示画面的亮度,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LED灯珠的数量,然而在同一长度尺寸的灯条上,由于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需要保留一定间距,因此布置LED灯珠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LED灯珠数量增加会导致灯条的发热量急剧上升,带来灯条散热难的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在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的间距影响灯条上布置LED灯珠的数量,LED灯珠数量增加导致灯条散热难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条,包括: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板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板体的一侧面向外突起;第一灯珠组,所述第一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一灯珠,多个所述第一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板体上,并与所述板体电性连接;以及第二灯珠组,所述第二灯珠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灯珠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二灯珠,多个所述第二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并与所述支撑部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灯珠于所述板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灯珠交替排列。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所述支撑部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灯珠的电极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二灯珠的电极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灯珠的发光面和所述第二灯珠的发光面朝向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两支架,两所述支架对称并间隔分布,所述第一灯珠和所述第二灯珠分别分布于两所述支架的间隔处。可选地,所述第一灯珠与所述第二灯珠平行分布。可选地,所述第二灯珠通过其电极引脚与所述支架紧固连接。可选地,所述支架的朝向另一所述支架的侧面为斜面,两所述斜面之间的间距从所述第一灯珠的所在侧向所述第二灯珠的所在侧逐渐增大。可选地,所述斜面上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设置为反射所述第一灯珠发出的光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条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双层灯珠的排列结构,通过印制电路板上的支撑部将第二灯珠组悬挂在第一灯珠组的顶侧,有效地保证了第一灯珠组与第二灯珠组之间具有充足的散热空间,并且由于第二灯珠在板体上的投影与第一灯珠交替排列,避免了第一灯珠与第二灯珠之间发生光线的相互阻挡,使得在保证灯珠排列间距的情况下,在同一长度尺寸的灯条上允许布置更多灯珠,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相邻的两个LED灯珠之间的间距影响灯条上布置LED灯珠的数量,LED灯珠数量增加导致灯条散热难的技术问题,既保证了灯条的散热效能,又提升了灯条的亮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上述灯条,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灯条的出光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灯条,通过双层灯珠的排列结构,既保证了灯条的散热效能,又提升了背光模组的照明强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为为所述液晶面板提供照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提供更强的照明,使得液晶面板呈现的画面的亮度提升,满足了高分辨率显示装置的显示要求,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局部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右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显示装置、10—背光模组、20—液晶面板、11—灯条、12—导光板、111—板体、112—支撑部、113—第一灯珠、114—第二灯珠、1110—第一导电层、1120—支架、1121—第二导电层、1122—斜面、1130—第一灯珠的电极引脚、1140—第二灯珠的电极引脚、11220—反光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条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该灯条11包括印制电路板、第一灯珠组以及第二灯珠组(未标注),其中,该印制电路板包括板体111和支撑部112,支撑部112从板体111的一侧面向外突起,即支撑部112与板体111一体成型并且形成一个立体架构,支撑部112凸出在板体111的一侧表面上;第一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一灯珠113,多个第一灯珠113间隔设置在板体111上,并且第一灯珠113与板体111电性连接;该第二灯珠组间隔设置在该第一灯珠组的一侧,并且该第二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二灯珠114,多个第二灯珠114间隔设置在支撑部112上,并且第二灯珠114与支撑部112电性连接,同时,请参阅图3,第二灯珠114在板体111上的投影与第一灯珠113交替排列,即第一灯珠113与第二灯珠114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平面上,第二灯珠114在板体111上的投影落入相邻的两个第一灯珠113之间的间隔处或者第一灯珠113的邻侧。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灯珠113等间隔排列,多个第二灯珠114等间隔排列,并且第一灯珠113的宽度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灯珠114之间的间距,第二灯珠114的宽度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灯珠113之间的间距,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印制电路板的空间,并且保证了第一灯珠113的光能得到充分发挥。当然,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在本专利技术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灯珠113的宽度可以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灯珠114之间的间距,第二灯珠114的宽度可以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灯珠113之间的间距,此处不作唯一限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条11,采用了双层灯珠的排列结构,通过印制电路板上的支撑部112将第二灯珠组悬挂在第一灯珠组的顶侧,有效地保证了第一灯珠组与第二灯珠组之间具有充足的散热空间,并且由于第二灯珠114在板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板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板体的一侧面向外突起;第一灯珠组,所述第一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一灯珠,多个所述第一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板体上,并与所述板体电性连接;以及第二灯珠组,所述第二灯珠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灯珠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二灯珠,多个所述第二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并与所述支撑部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灯珠于所述板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灯珠交替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包括板体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从所述板体的一侧面向外突起;第一灯珠组,所述第一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一灯珠,多个所述第一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板体上,并与所述板体电性连接;以及第二灯珠组,所述第二灯珠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灯珠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灯珠组包括多个第二灯珠,多个所述第二灯珠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并与所述支撑部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灯珠于所述板体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灯珠交替排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所述支撑部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灯珠的电极引脚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二灯珠的电极引脚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珠的发光面和所述第二灯珠的发光面朝向于所述板体的同一侧。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肖葵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