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69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公开了一种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一侧设置有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柜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外进气口和外出气口,所述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的内壁上均铺设有内套,内套的内表面呈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具有螺旋状的凸面和凹面,凸面和凹面交错分布,所述内套与内进气口或内出气口构成可拆卸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装置
,特别是一种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通讯基站的机房以及服务器机房内由于其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运行,必然导致机房内温度升高,影响了电子产品的正常运行。因此,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机房降温的问题,一般都是在机房的外墙上设置有换气扇,通过换气扇驱动机房内外的空气流动,实现机房的降温,这种降温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然而,由于机房内的电子设备对灰尘比较敏感,而换气扇将机房内的空气和外部空气进行交换,自然也将外部空气中的灰尘也带入到机房内,对机房内的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带来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一侧设置有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柜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外进气口和外出气口,所述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的内壁上均铺设有内套,内套的内表面呈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具有螺旋状的凸面和凹面,凸面和凹面交错分布,所述内套与内进气口或内出气口构成可拆卸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气体进出通道以及输送通道,有利于产生旋风气流,促使粉尘沿内套的内壁富集,内进气口采用该结构有助于气体中夹带的粉尘沉降,以及产生旋风云进入柜体后,旋转的气流也更容易带到风扇转动,这样不仅有利于空气中的风尘沾到除尘填料上,除尘填料可以是海绵、棉花等具有一定吸附性的材料,而且增加气体本身的流通距离,增加气体热交换的时间,提高热交换效果,内出气口采用该结构有二次除尘的作用,大大提高柜体的净化能力,因粉尘会堆积在螺旋结构上,特别是堆积在凹面处,所以要经常清洗,要不然影响除尘效果,内套的可拆卸设置就是为了方便拆卸清洗,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风叶为左右结构的左风叶和右风叶相合而成,方便拆卸,方便更换里面的除尘填料,也方便清洗,左风叶和右风叶的镂空设置,可使除尘填料充分暴露在机箱内,提高除尘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成圆筒形,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呈L形的卡槽,卡槽的一端沿内进气口或内出气口的周向分布,另一端沿内进气口或内出气口的轴向分布,所述内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卡块,卡块与卡槽构成轴向的导向滑移配合和周向的转动卡接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槽沿其轴向分布的一端延伸至内进气口或内出气口的开口处,安装时,将卡块与轴向设置的卡槽端部对齐,滑入后使其滑至底部与周向设置的卡槽端部对齐,经转动滑入,这样就在轴向上形成卡接限位配合,避免内套滑出内进气口或内出气口,拆卸时,朝反方向转动,再沿轴向的卡槽端部滑出即可,拆卸方便,加工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内套的外端向外延伸成喇叭状的开口,开口内设置有风扇以及支撑风扇的支架,风扇与支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风扇包括若干个风叶,风叶上包裹有网罩,风叶与网罩之间夹设有海绵。上述技术方案中,喇叭状开口的设置扩大了内进风口的面积,有利于聚风,因海绵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所以当空气通过风扇时,有部分粉尘会粘在海绵上,起到除尘的作用,而且随着空气的流通,风扇会被带着转动,作用就更有利于除尘,海绵通过网罩固定在风叶上,既能起到固定效果,又能使海绵达到最大的裸露面积,方便更换和维护,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柜体内设置有连通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的内循环热交换气道,该内循环热交换气道上设置有用于为空气流动提供动力的内循环泵,所述的柜体内设置有连通外进气口和外出气口的外循环热交换气道,该外循环热交换气道上设置有用于为空气流动提供动力的外循环泵,内循环热交换气道和外循环热交换气道之间设置有用于二者热交换的热交换导热芯体。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内循环热交换气道和外循环热交换气道位于热交换导热芯体位置的部位均为金属导热,通过设立两条独立的内循环热交换气道和外循环热交换气道,并通过热传导方式将相对高温的内循环热交换气道的热量传递给外循环热交换气道,实现了对机房的降温,且外部空气也不会进入机房,避免灰尘进入到机房内对电子设备带来危害。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还包括有温湿度传感器,该温湿度传感器的探头设置于内循环热交换气道或外循环热交换气道内,且该温湿度传感器与内循环泵和外循环泵控制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内循环热交换气道和外循环热交换气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并控制内循环泵和外循环泵的启闭,实现智能散热,减少了人工值守环节,方便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外观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外观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的A-A剖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结构分解图;附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内套的结构分解图;附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内套的结构分解图;附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内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7所示,一种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的一侧设置有内进气口11和内出气口12,柜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外进气口13和外出气口14,所述内进气口11和内出气口12的内壁上均铺设有内套2,内套2的内表面呈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具有螺旋状的凸面21和凹面22,凸面21和凹面22交错分布,所述内套2与内进气口11或内出气口12构成可拆卸设置。作为气体进出通道以及输送通道,有利于产生旋风气流,促使粉尘沿内套2的内壁富集,内进气口11采用该结构有助于气体中夹带的粉尘沉降,以及产生旋风云进入柜体1后,增加气体本身的流通距离,增加气体热交换的时间,提高热交换效果,内出气口12采用该结构有二次除尘的作用,大大提高柜体1的净化能力,因粉尘会堆积在螺旋结构上,特别是堆积在凹面22处,所以要经常清洗,要不然影响除尘效果,内套2的可拆卸设置就是为了方便拆卸清洗,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此处的外进气口、外出气口、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不对气体流动方向做限定。上述内进气口11和内出气口12成圆筒形,内进气口11和内出气口1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呈L形的卡槽111、121,卡槽111、121的一端沿内进气口11或内出气口12的周向分布,另一端沿内进气口11或内出气口12的轴向分布,所述内套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卡槽111、121适配的卡块23,卡块23与卡槽111、121构成轴向的导向滑移配合和周向的转动卡接配合。卡槽111、121沿其轴向分布的一端延伸至内进气口11或内出气口12的开口处,安装时,将卡块23与轴向设置的卡槽111、121端部对齐,滑入后使其滑至底部与周向设置的卡槽111、121端部对齐,经转动滑入,这样就在轴向上形成卡接限位配合,避免内套2滑出内进气口11或内出气口12,拆卸时,朝反方向转动,再沿轴向的卡槽111、121端部滑出即可,拆卸方便,加工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上述内套2的外端向外延伸成喇叭状的开口24,开口24内设置有风扇241以及支撑风扇241的支架242,风扇241与支架242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风扇241包括若干个风叶2411,风叶2411上包裹有网罩2412,风叶2411与网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一侧设置有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柜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外进气口和外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的内壁上均铺设有内套,内套的内表面呈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具有螺旋状的凸面和凹面,凸面和凹面交错分布,所述内套与内进气口或内出气口构成可拆卸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一侧设置有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柜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外进气口和外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的内壁上均铺设有内套,内套的内表面呈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具有螺旋状的凸面和凹面,凸面和凹面交错分布,所述内套与内进气口或内出气口构成可拆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成圆筒形,内进气口和内出气口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呈L形的卡槽,卡槽的一端沿内进气口或内出气口的周向分布,另一端沿内进气口或内出气口的轴向分布,所述内套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卡块,卡块与卡槽构成轴向的导向滑移配合和周向的转动卡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房用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的外端向外延伸成喇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焱张荔余晓杰孙铿锵胡乾普林健黄长克陈琪锋蒋旭东张仁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