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降噪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212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振降噪支座,该支座包括:支座本体(1);上压板(2)和第一缓冲隔层(3)。其中,上压板(2)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1)的上部;第一缓冲隔层(3)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1)和所述上压板(2)之间,用于降低所述上压板(2)和所述支座本体(1)之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噪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可有效的降低桥梁噪音污染,缓解桥梁振动幅度,防止支座及桥梁振动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降噪支座
本技术涉及支座
,尤其涉及支座的减振降噪,具体为一种减振降噪支座。
技术介绍
支座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特别是桥梁支座,应用最为广泛。桥梁支座是桥梁的重要传力和支撑装置,其架设于墩台上,顶面支持桥梁上部的结构,承受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力传递给墩台,且要求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支座都能适应上部结构的转角和位移,使上部结构可自由变形而不产生额外的附加内力,因此支座的构造非常重要。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桥梁支座减振效果不是很明显,且绝大多数只是做到垂直方向的减振。另外,因为长时间的振动,还会导致桥墩和支座发生偏移,使的桥墩和支座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久而久之会导致桥墩受力不均,从而使桥墩寿命降低,造成安全隐患。还有的减振支座为了达到一定的减振效果,使的支座的结构复杂,这样就导致支座的成本提高,而且后期的维修成本也会随之提高,不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因此,本领域亟需减振效果好,防止发生偏移且结构简单的减振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振降噪支座,该支座可有效的降低桥梁噪音污染,缓解桥梁振动幅度,防止支座及桥梁振动损坏。本技术提供一种减振降噪支座,该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上压板,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的上部;以及第一缓冲隔层,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和所述上压板之间,用于降低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支座本体之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噪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本体包括下座板和设置于所述下座板上的上座板,其中,所述上座板具有防止所述上座板滑移转动时脱落的滑动限位部。其中,所述滑动限位部连续或非连续地设置在所述上座板的四周,该减振降噪支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限位部和所述下座板之间的第二缓冲隔层,用于降低所述上座板和所述下座板相对移动时,所述滑动限位部和所述下座板之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噪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缓冲隔层通过粘接方式或锚固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下座板上或者所述滑动限位部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滑动限位部和/或所述下座板上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缓冲隔层镶嵌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隔层通过粘接方式或锚固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本体的上表面上或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上。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本体和/或所述上压板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缓冲隔层镶嵌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座本体为盆式支座、球型支座或减隔震钢支座。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隔层的材质为聚硫密封膏、聚氨酯或橡胶。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缓冲隔层的材质为聚硫密封膏与SF-1的组合或聚氨酯与SF-1的组合或橡胶与SF-1的组合。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具有以下益处:本技术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缓冲隔层,可以有效地减小垂直方向上的振动,避免垂直方向上发生碰撞,造成支座损坏。支座本体周围设置有缓冲隔层和滑动限位部,避免支座相对位移时发生碰撞,造成支座损坏。本技术可有效的降低桥梁噪音污染,缓解桥梁振动幅度,避免支座及桥梁振动损坏。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技术所欲主张的范围。附图说明下面的附图是本技术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绘示了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所附附图与说明书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座本体、2-上压板、3-第一缓冲隔层、4-第二缓冲隔层、11-上座板、12-下座板、111-滑动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在不背离本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本技术包括:支座本体1、上压板2和第一缓冲隔层3。其中,支座本体1包括上座板11和下座板12;上压板2设置于支座本体1的上部;第一缓冲隔层3设置于支座本体1和上压板2之间,用于降低上压板2和支座本体1之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噪音。设置第一缓冲隔层3可以有效地避免支座本体1和上压板2之间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噪音,而且还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小碰撞时的冲力,起到保护支座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支座本体1包括下座板12和设置于下座板12上的上座板11,其中,上座板11具有防止转动滑移时脱落的滑动限位部111。滑动限位部111可以防止上座板11和下座板12发生相对位移时,上座板11从下座板12上脱落。滑动限位部111连续或非连续地设置在上座板11的四周。上座板11四周都设置滑动限位部111可以防止上座板11和下座板12在各个方向发生过大的偏移。第一缓冲隔层3通过粘接方式或锚固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于支座本体1的上表面上或上压板2的下表面上。可以使用螺栓或螺钉来进行锚固连接。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是,将第一缓冲隔层3放置于支座本体1和上压板之间,通过使用支座螺栓穿过第一缓冲隔层3来固定。支座本体1为盆式支座、球型支座或减隔震钢支座。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支座本体1和/或上压板2具有第二凹槽,第一缓冲隔层3镶嵌在第二凹槽内。仅当支座本体1上具有第二凹槽时,第一缓冲隔层3镶嵌在支座本体1上的第二凹槽内;仅当上压板2上具有第二凹槽时,第一缓冲隔层3镶嵌在上压板2上的第二凹槽内;仅当支座本体1和上压板2上都具有凹槽时,第一缓冲隔层3同时镶嵌在支座本体1和上压板2上的凹槽内。镶嵌在凹槽内可以使得第一缓冲隔层3的固定更加稳固,不易发生偏移,使受力更加均匀。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该减振降噪支座还包括设置在滑动限位部111和下座板12之间的第二缓冲隔层4,用于降低所述上座板11和所述下座板12相对移动时所述滑动限位部111和所述下座板12之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噪声。在滑动限位部111和下座板12之间设置第二缓冲隔层4可以有效地避免上座板11和下座板12之间相对位移时发生直接的碰撞,减缓碰撞的力度,同时也能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其中,第二缓冲隔层4通过粘接方式或锚固连接方式固定在下座板12上或者滑动限位部111上。可以使用螺栓或螺钉来进行锚固连接。第二缓冲隔层4可以单独固定在下座板12上,也可以单独固定在滑动限位部111上,也可以同时固定在下座板12和滑动限位部111上。另外,第一缓冲隔层3的材质为聚硫密封膏、聚氨酯或橡胶。第二缓冲隔层4的材质为聚硫密封膏与SF-1(三层复合材料)的组合或聚氨酯与SF-1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其特征在于,该支座包括:支座本体(1);上压板(2),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1)的上部;以及第一缓冲隔层(3),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1)和所述上压板(2)之间,用于降低所述上压板(2)和所述支座本体(1)之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噪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降噪支座,其特征在于,该支座包括:支座本体(1);上压板(2),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1)的上部;以及第一缓冲隔层(3),设置于所述支座本体(1)和所述上压板(2)之间,用于降低所述上压板(2)和所述支座本体(1)之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噪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降噪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1)包括下座板(12)和设置于所述下座板(12)上的上座板(11),其中,所述上座板(11)具有防止所述上座板(11)滑移转动时脱落的滑动限位部(1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降噪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部(111)连续或非连续地设置在所述上座板(11)的四周,该减振降噪支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限位部(111)和所述下座板(12)之间的第二缓冲隔层(4),用于降低所述上座板(11)和所述下座板(12)相对移动时,所述滑动限位部(111)和所述下座板(12)之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噪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降噪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隔层(4)通过粘接方式或锚固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艳玲王希慧马利君李国峰刘一平许欣李盼到姜智勇桂鉴臣吴聪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