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51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其提高其散热效果,避免发动机由于温度过高而缩短使用寿命的情况,提高实用性;并且提高其抗渗漏性能,避免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由于颠簸而产生裂缝的情况,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时提高对发动机的减震效果;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冷却腔,外壳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冷却腔相通的进液管和排液管,还包括多组第一散热翅片、多组第一折流板和多组第二折流板,多组第一折流板分别与多组第二折流板交错设置;还包括四组加强筋板、电机座、发动机、左减震板、右减震板、左减震弹簧和右减震弹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是设置在汽车发动机外部对汽车发动机进行保护的装置,一般通过铝合金铸造而成,其在汽车和铝型材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冷却腔,外壳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冷却腔相通的进液管和排液管,内壳体的前端设置有与内壳体内部相通的通孔;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使用时,将发动机安装于内壳体的内部,发动机的输出端通过通孔伸出至内壳体外部,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进入冷却腔内并自出液管导出,从而将发动机散热的热量带走,实现对发动机散热;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使用中发现,其散热效果较差,发动机容易由于温度过高而缩短使用寿命,导致实用性较低;并且其防渗漏性能较差,容易在颠簸的过程中使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产生裂缝从而产生渗漏,对发动机造成损坏,导致使用可靠性较低;同时其对发动机的减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其散热效果,避免发动机由于温度过高而缩短使用寿命的情况,提高实用性;并且提高其抗渗漏性能,避免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由于颠簸而产生裂缝的情况,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时提高对发动机的减震效果的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冷却腔,外壳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冷却腔相通的进液管和排液管,内壳体的前端设置有与内壳体内部相通的通孔;所述内壳体的顶端、底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多组第一散热翅片,所述外壳体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均设置有多组第一折流板,所述多组第一折流板与内壳体之间均留有间隙,内壳体的左端、右端、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多组第二折流板,所述多组第二折流板的与外壳体之间均留有间隙,并且多组第一折流板分别与多组第二折流板交错设置;还包括四组加强筋板,所述四组加强筋板的一端分别与冷却腔的左上端、右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连接,四组加强筋板的另一端分别与内壳体的左上端、右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连接;还包括电机座、发动机、左减震板、右减震板、左减震弹簧和右减震弹簧,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腔,所述电机座固定的底端与电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固定安装于电机座的顶端,所述左减震弹簧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电机腔的左侧壁和左减震板的左端连接,所述左减震板的右端与发动机的左端贴紧,所述右减震弹簧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右减震板的右端和电机腔的右侧壁连接,所述右减震板的左端与发动机的右端贴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还包括两组左螺杆、两组左调节螺母、两组右螺杆和两组右调节螺母,所述左减震板的前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均设置有左右贯通的左穿孔,所述两组左螺杆的左端均与电机腔左侧壁的前端和后端固定连接,两组左左螺杆的右端自左减震板的左端分别穿过两组左穿孔至左减震板的右侧并分别与两组左调节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右减震板的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均设置有左右贯通的右穿孔,所述两组右螺杆的右端分别与电机腔右侧壁的前端和后端固定连接,两组右螺杆的左端自右减震板的右端分别穿过两组右穿孔并分别与两组右调节螺母通过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所述外壳体的左端、右端和顶端均设置有多组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大小大于第一散热翅片的大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所述四组加强筋板均沿冷却腔的径向分布,并且四组加强筋板的前端与冷却腔的前侧壁之间留有空间,四组加强筋板的后端与冷却腔的后侧壁之间留有空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所述外壳体的左端底部和右端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板,并在固定板上设置有条形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所述内壳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冷却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来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所述两组左调节螺母分别位于发动机的前侧和后侧,所述两组右调节螺母分别位于发动机的前侧和后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所述左减震弹簧和右减震弹簧均设置有多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冷却腔内的多组第一散热翅片增加与冷却液的有效接触面积,通过多组第一折流板和多组第二折流板使冷却液在冷却腔内流动时进行弯折,从而延长冷却液在冷却腔内的有效停留时长,使冷却液与第一散热翅片和内壳体充分进行热交换,进而提高其散热效果,避免发动机由于温度过高而缩短使用寿命的情况,提高实用性;通过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四组加强筋板,从而提高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牢固性,避免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由于颠簸而产生裂缝的情况,提高其抗渗漏性能,提高使用可靠性;通过左减震板和右减震板分别对发动机的震动进行吸收,并通过左减震弹簧和右减震弹簧将震动释放,从而提高对发动机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内壳体;2、外壳体;3、冷却腔;4、进液管;5、排液管;6、第一散热翅片;7、第一折流板;8、第二折流板;9、加强筋板;10、电机座;11、发动机;12、左减震板;13、右减震板;14、左减震弹簧;15、右减震弹簧;16、左螺杆;17、左调节螺母;18、右螺杆;19、右调节螺母;20、第二散热翅片;21、固定板;22、条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内壳体1设置于外壳体2的内部,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形成冷却腔3,外壳体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冷却腔3相通的进液管4和排液管5,内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与内壳体1内部相通的通孔;内壳体1的顶端、底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多组第一散热翅片6,外壳体2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均设置有多组第一折流板7,多组第一折流板7与内壳体1之间均留有间隙,内壳体1的左端、右端、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多组第二折流板8,多组第二折流板8的与外壳体2之间均留有间隙,并且多组第一折流板7分别与多组第二折流板8交错设置;还包括四组加强筋板9,四组加强筋板9的一端分别与冷却腔3的左上端、右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连接,四组加强筋板9的另一端分别与内壳体1的左上端、右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连接;还包括电机座10、发动机11、左减震板12、右减震板13、左减震弹簧14和右减震弹簧15,内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腔,电机座10固定的底端与电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发动机11固定安装于电机座10的顶端,左减震弹簧14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电机腔的左侧壁和左减震板12的左端连接,左减震板12的右端与发动机11的左端贴紧,右减震弹簧1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右减震板13的右端和电机腔的右侧壁连接,右减震板13的左端与发动机11的右端贴紧;通过冷却腔内的多组第一散热翅片增加与冷却液的有效接触面积,通过多组第一折流板和多组第二折流板使冷却液在冷却腔内流动时进行弯折,从而延长冷却液在冷却腔内的有效停留时长,使冷却液与第一散热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内壳体(1)设置于外壳体(2)的内部,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形成冷却腔(3),外壳体(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冷却腔(3)相通的进液管(4)和排液管(5),内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与内壳体(1)内部相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的顶端、底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多组第一散热翅片(6),所述外壳体(2)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均设置有多组第一折流板(7),所述多组第一折流板(7)与内壳体(1)之间均留有间隙,内壳体(1)的左端、右端、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多组第二折流板(8),所述多组第二折流板(8)的与外壳体(2)之间均留有间隙,并且多组第一折流板(7)分别与多组第二折流板(8)交错设置;还包括四组加强筋板(9),所述四组加强筋板(9)的一端分别与冷却腔(3)的左上端、右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连接,四组加强筋板(9)的另一端分别与内壳体(1)的左上端、右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连接;还包括电机座(10)、发动机(11)、左减震板(12)、右减震板(13)、左减震弹簧(14)和右减震弹簧(15),所述内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腔,所述电机座(10)固定的底端与电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11)固定安装于电机座(10)的顶端,所述左减震弹簧(14)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电机腔的左侧壁和左减震板(12)的左端连接,所述左减震板(12)的右端与发动机(11)的左端贴紧,所述右减震弹簧(1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右减震板(13)的右端和电机腔的右侧壁连接,所述右减震板(13)的左端与发动机(11)的右端贴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包括内壳体(1)和外壳体(2),内壳体(1)设置于外壳体(2)的内部,内壳体(1)与外壳体(2)之间形成冷却腔(3),外壳体(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冷却腔(3)相通的进液管(4)和排液管(5),内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与内壳体(1)内部相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1)的顶端、底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多组第一散热翅片(6),所述外壳体(2)的左侧内壁、右侧内壁、内顶壁和内底壁上均设置有多组第一折流板(7),所述多组第一折流板(7)与内壳体(1)之间均留有间隙,内壳体(1)的左端、右端、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多组第二折流板(8),所述多组第二折流板(8)的与外壳体(2)之间均留有间隙,并且多组第一折流板(7)分别与多组第二折流板(8)交错设置;还包括四组加强筋板(9),所述四组加强筋板(9)的一端分别与冷却腔(3)的左上端、右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连接,四组加强筋板(9)的另一端分别与内壳体(1)的左上端、右上端、左下端和右下端连接;还包括电机座(10)、发动机(11)、左减震板(12)、右减震板(13)、左减震弹簧(14)和右减震弹簧(15),所述内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腔,所述电机座(10)固定的底端与电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11)固定安装于电机座(10)的顶端,所述左减震弹簧(14)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电机腔的左侧壁和左减震板(12)的左端连接,所述左减震板(12)的右端与发动机(11)的左端贴紧,所述右减震弹簧(1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右减震板(13)的右端和电机腔的右侧壁连接,所述右减震板(13)的左端与发动机(11)的右端贴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汽车发动机壳铝型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左螺杆(16)、两组左调节螺母(17)、两组右螺杆(18)和两组右调节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玲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宏宇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