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扇叶与散热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138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与散热扇叶。其中散热风扇包括轮毂以及多个散热扇叶。这些散热扇叶环绕排列于轮毂的周围。各个散热扇叶包括曲面本体以及导流部。曲面本体具有承压面与相对于承压面的负压面。导流部连接曲面本体。导流部具有凹面与相对于凹面的凸面,其中凹面内凹于承压面,且凸面外凸于负压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扇叶与散热风扇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扇叶与风扇,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扇叶与散热风扇。
技术介绍
常见的电子装置,例如伺服器、个人桌上型电脑的主机、一体式电脑(AIO)、笔记型电脑或显示器等大多内置有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所产生的气流,使电子装置运转时所产生的热散逸至外界。以离心式风扇为例,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式通常是经由塑胶射出的方式而形成一体成型的轮毂与扇叶。受到材料与处理等限制,塑胶扇叶的厚度较难薄化,不易提高排列于轮毂的周缘上的塑胶扇叶的数量。若提高塑胶扇叶的数量,则会造成离心式风扇的整体重量大幅增加。在负载过大的情况下,若提高离心式风扇的转速,则会产生高频率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扇叶与散热风扇,有助于提高散热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扇叶,适于固定于轮毂。散热扇叶包括曲面本体以及导流部。曲面本体具有承压面与相对于承压面的负压面。导流部连接曲面本体,其中导流部具有凹面与相对于凹面的凸面,凹面内凹于承压面,且凸面外凸于负压面。本专利技术的散热风扇包括轮毂以及多个散热扇叶。这些散热扇叶环绕排列于轮毂的周围。各个散热扇叶包括曲面本体以及导流部。曲面本体具有承压面与相对于承压面的负压面。导流部连接曲面本体,其中导流部具有凹面与相对于凹面的凸面,凹面内凹于承压面,且凸面外凸于负压面。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散热风扇所采用的散热扇叶具有较大的导流面积,其运转时能提高散热气流的流量而获致较佳的散热效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示意图;图1B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叶的示意图;图1C是图1B的散热扇叶沿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扇叶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散热扇叶沿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扇叶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散热扇叶沿剖线C-C的剖面示意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扇叶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散热扇叶沿剖线D-D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100A:散热风扇110:轮毂120、220、320、420:散热扇叶120a~120c:第一扇叶~第三扇叶121:曲面本体121a:承压面121b:负压面121c、221c、321c:结合端121d、221d、321d:导流端122、1221~1223:导流部122a、222a、322a、422a:凹面122b:凸面321e:开口D1~D3:深度DR:方向I1~I3:入口角O1~O3:出口角R:旋转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图1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示意图。图1B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叶的示意图。图1C是图1B的散热扇叶沿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A至图1C,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扇100可为离心式风扇,其包括轮毂110以及多个散热扇叶120,且这些散热扇叶120环绕排列于轮毂110的周围。举例来说,彼此固定的轮毂110与这些散热扇叶120可采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技术制作而得。就处理上而言,这些散热扇叶120的其中一端会先置入形成轮毂110所用的模穴内,再以射出成型技术于模穴内形成轮毂110,藉以在制作得到轮毂110的同时固定这些散热扇叶120于其上。轮毂110可为塑胶件,而这些散热扇叶120可为金属件,本专利技术对于轮毂与散热扇叶的材质不作限制。以其中一个散热扇叶120为例,散热扇叶120包括曲面本体121以及导流部122,本实施例是以曲面本体121相连有一个导流部122作说明。举例来说,散热风扇100配置用以沿旋转方向R(例如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其中曲面本体121具有承压面121a与相对于承压面121a的负压面121b,且承压面121a用以在散热风扇100运转时承接进入散热风扇100的气流。另一方面,曲面本体121还具有结合端121c与相对于结合端121c的导流端121d,其中结合端121c固定于轮毂110,且导流部122设置靠近导流端121d的末缘。也就是说,导流部122与轮毂110之间的距离大于导流部122与导流端121d的末缘之间的距离。曲面本体121与导流部122可为一体成型的板金件,且导流部122经由冲压形成于曲面本体121。进一步而言,导流部122具有凹面122a与相对于凹面122a的凸面122b,其中凹面122a内凹于承压面121a,且凸面122b外凸于负压面121b。彼此平滑地相连的曲面本体121的承压面121a与导流部122的凹面122a界定出用以在散热风扇100运转时承接进入散热风扇100的气流的导流面,相较于常见的平板散热扇叶或单一曲面散热扇叶而言,本实施例的散热扇叶120的导流面的面积较大。因此,在散热风扇100运转时,环绕排列于轮毂110的周围的这些散热扇叶120能提高散热气流的流量而获致较佳的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曲面本体121的承压面121a与导流部122的凹面122a分别为凹曲面,且两者的曲率半径不同。相对地,曲面本体121的负压面121b与导流部122的凸面122b分别为凸曲面,且两者的曲率半径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部的凹面也可为斜面、阶梯面或其他不规则面,或者是曲面、斜面以及阶梯面中至少两者的组合。常见的散热风扇(配置有平板散热扇叶或单一曲面散热扇叶)虽能通过提高转速或增加散热扇叶的数量等方式提高散热气流的流量,却会造成马达负载过大或产生高频率噪音。相较于此,在不提高转速或增加散热扇叶的数量等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00依旧能提高散热气流的流量,故能减轻马达负载,并且避免产生高频率噪音。进一步而言,在转速相同与散热扇叶的数量相同等条件下,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00在每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散热气流的流量大于常见的散热风扇(配置有平板散热扇叶或单一曲面散热扇叶)在每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散热气流的流量。换个角度来说,在散热扇叶的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即便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00调降转速,也能产生与常见的散热风扇(配置有平板散热扇叶或单一曲面散热扇叶)相等流量的散热气流。又或者是,在转速相同的条件下,即便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100减少散热扇叶的数量,也能产生与常见的散热风扇(配置有平板散热扇叶或单一曲面散热扇叶)相等流量的散热气流。以下列举其他实施例的散热扇叶220~420作为说明,该等实施例的散热扇叶220~420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散热风扇,其中该等实施例的散热扇叶220~420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叶120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原则,且结构大致相似,故该等实施例省略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与功效的说明。图2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扇叶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散热扇叶沿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A与图2B,本实施例的散热扇叶220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叶120大致相似,两者差异在于:导流部的凹面的几何形状不同。在第一实施例中,导流部122的凹面122a的几何形状近似圆形或椭圆,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部222的凹面222a的几何形状自结合端221c往导流端221d的末缘(即沿方向DR)由窄变宽。图3A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扇叶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的散热扇叶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扇叶,适于固定于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叶包括:曲面本体,具有承压面与相对于所述承压面的负压面;以及导流部,连接所述曲面本体,其中所述导流部具有凹面与相对于所述凹面的凸面,所述凹面内凹于所述承压面,且所述凸面外凸于所述负压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扇叶,适于固定于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叶包括:曲面本体,具有承压面与相对于所述承压面的负压面;以及导流部,连接所述曲面本体,其中所述导流部具有凹面与相对于所述凹面的凸面,所述凹面内凹于所述承压面,且所述凸面外凸于所述负压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本体还具有结合端与相对于所述结合端的导流端,所述结合端固定于所述轮毂,且所述导流部设置靠近所述导流端的末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本体与所述导流部为一体成型的板金件,且所述导流部经由冲压形成于所述曲面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包括凹曲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面包括凹曲面,且所述承压面的曲率半径不同于所述凹面的曲率半径。6.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以及多个散热扇叶,环绕排列于所述轮毂的周围,所述多个散热扇叶的每一个包括:曲面本体,具有承压面与相对于所述承压面的负压面;以及导流部,连接所述曲面本体,其中所述导流部具有凹面与相对于所述凹面的凸面,所述凹面内凹于所述承压面,且所述凸面外凸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顺达廖文能郑丞佑柯召汉谢铮玟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