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85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包括浸染室,其内设有隔板和浸染辊,其上设有用于驱动该浸染辊发生转动的驱动部件,该浸染室被隔板分隔为上浸染室和下浸染室;加料部件,用于向上浸染室间歇性投加物料;液体循环部件,用于驱动液体在上浸染室和下浸染室之间进行循环流动;搅拌部件,设于所述下浸染室内,用于将进入至下浸染室内的物料与下浸染室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混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搅拌部件的设置,使得染料在进入至下浸染室之后,能够在搅拌部件的搅拌下快速实现与染液的均匀混合,保证了染料的浓度均匀,从而布料染色效果更为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布料印染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
技术介绍
印染又称为染整,是对布料的一种加工方式,通常包括前处理,印花,染色,后整理,洗水等多个步骤;现有的染色设备,通常为采用染色辊带动布料从染池的染液中经过,实现对布料的染色。如中国专利CN204939851U公开了《一种布匹染色用装置》,其包括染池、染色辊、导入辊及导出辊,染色辊部分或全部置于染池内,布料在绕过染色辊时与染液接触,实现染色。但该种结构下,布料为连续不同的向前输送,染料将会被布料带走,导致染池内的染液浓度降低,进而布料的色度容易不均匀。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设备,可在染布过程中间歇的向染池内投加染料,但投加的染料通常会因为漂浮在水面而粘覆至布料上,或者造成染液的部分浓度过高,将会影响布料染色的均匀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间歇补给染料且染料与染液混合均匀的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包括浸染室,其内设有隔板和浸染辊,其上设有用于驱动该浸染辊发生转动的驱动部件,该浸染室被隔板分隔为上浸染室和下浸染室;加料部件,用于向上浸染室间歇性投加物料;液体循环部件,用于驱动液体在上浸染室和下浸染室之间进行循环流动;搅拌部件,设于所述下浸染室内,用于将进入至下浸染室内的物料与下浸染室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混合。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加料部件间歇性的向浸染室中投加染料,进而使得染液内的染料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即使长时间染色,染液的浓度基本不会受到影响,进而染色得到的布料色差小,染色效果良好;其次,由于将浸染室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且配合了液体循环部件,进而使得投加至浸染室内的染料能够在流动的过程中充分与染液进行混合,有效避免了染料的投加造成一部分染液浓度过高的情况,提高了布料染色的均匀度;其次,通过搅拌部件的设置,使得染料在进入至下浸染室之后,能够在搅拌部件的搅拌下快速实现与染液的均匀混合,保证了染料的浓度均匀,从而布料染色效果更为良好。优选的,所述搅拌部件包括多个搅拌件、设于下浸染室下部的腔室及设于腔室内用于驱动多个搅拌部件同步发生转动的搅拌驱动件;通过单独的搅拌驱动件驱动搅拌件转动,从而搅拌件的转速可设置的较快,搅拌混合的效果更为良好。优选的,所述的其中一搅拌件与搅拌驱动件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皮带相连,其余搅拌件之间通过第二传动皮带相连;传动效果良好。优选的,所述搅拌件包括下部至少部分穿入至腔室内的搅拌轴和设于搅拌轴上的多个搅拌叶,该搅拌轴上部穿设于隔板内,下部设有穿入至腔室侧壁内的支撑轴;该种结构下,搅拌轴的上下部均受到了限位,保证了搅拌轴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有效避免搅拌轴与下浸染室相连处出现泄漏的情况,密封性能良好。优选的,所述加料部件通过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液体循环部件通过第二传动结构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液体循环部件包括设于所述隔板上的进液口、出液口、用于将上浸染室内的液体由出液口处输送至下浸染室的第一导液组件及用于将下浸染室内的液体由进液口处输送至上浸染室的第二导液组件;通过该种结构,实现液体从浸染室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实现液体最大程度的紊流,保证投加进入浸染室内的染料能够与染液发生充分混合,染料溶解充分,且染液浓度均匀。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搅拌部件的设置,使得染料在进入至下浸染室之后,能够在搅拌部件的搅拌下快速实现与染液的均匀混合,保证了染料的浓度均匀,从而布料染色效果更为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侧视图。图3为图2中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6为图5中沿C-C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剖视图。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9所示,一种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包括浸染室1、隔板2、浸染辊3、驱动部件、加料部件、液体循环部件以及搅拌部件,所述隔板2为金属制成,且固连在浸染室内,将浸染室被隔板分隔为上浸染室11和下浸染室12;所述浸染辊3设于浸染室1内,可于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发生转动;所述加料部件用于向上浸染室1间歇性投加物料;液体循环部件,用于驱动液体在上浸染室11和下浸染室12之间进行循环流动;所述加料部件通过第一传动结构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液体循环部件通过第二传动结构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连接;通过加料部件间歇性的向浸染室中投加染料,进而使得染液内的染料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染色得到的布料色差小,染色效果良好;其次,由于将浸染室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且配合了液体循环部件,进而使得投加至浸染室内的染料能够在流动的过程中充分与染液进行混合,提高了布料染色的均匀度;其次通过用一驱动部件同时带动染布辊、加料部件、液体循环部件进行工作,节能减耗;且投料的速度能够配合布料输送速度,更为精准的控制投料量,有效避免染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具体的,所述液体循环部件包括进液口41、出液口42、第一导液组件及第二导液组件;所述进液口41、出液口42分别设于所述隔板对应于染布辊的左右两侧上,且为圆形状设置;所述第一导液组件用于将上浸染室内的液体由出液口42处输送至下浸染室,所述第二导液组件用于将下浸染室12内的液体由进液口41处输送至上浸染室;通过该种结构,实现液体从浸染室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实现液体最大程度的紊流,保证投加进入浸染室内的染料能够与染液发生充分混合,染料溶解充分,且染液浓度均匀。所述第一导液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51、多个第一导液扇52、定位杆53以及定位环槽54,所述第一导液扇52设置为2个,且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两导液扇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定位杆53为固连在第一转动轴的下部位置的金属杆,所述定位环槽54为设于出液口的内壁上环形凹槽,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分别插入至该定位环槽内,可于定位环槽内发生移动;通过定位杆和定位环槽的配合,保证对转动轴的位置进行良好限定,且保证了转动轴与出液口之间能够存在间隙,保证染液能够从出液口处顺畅的向外流通;且由于导液扇未对出液口造成阻挡,进而能够保证液体流速,染液循环速度快,进而对不同位置处的布料染色的染液基本都为新鲜的染液,不会存在同一处染液对较长长度的布料进行染色后染液浓度降低而导致布料颜色过淡的情况,有效提高布料染色的均匀度;所述第一转动轴51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导液扇52将带动液体向下流动,具体通过扇叶的朝向和曲度实现,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第二导液组件包括第二转动轴61、设于第二转动轴上的多个第二导液扇62及设于第二转动轴下部的限位杆63及设于进液口内壁上供所述限位杆穿入的滑槽64;所述第二导液扇设置为2个,且沿第二转动轴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第二导液扇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限位杆为固连在第二转动轴的下部的金属杆,所述滑槽为设于进液口内壁上的环形的凹槽,该限位杆两端分别穿入至所述滑槽内,通过滑槽为限位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包括浸染室(1),其内设有隔板(2)和浸染辊(3),其上设有用于驱动该浸染辊(3)发生转动的驱动部件,该浸染室被隔板分隔为上浸染室(11)和下浸染室(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料部件,用于向上浸染室(1)间歇性投加物料;液体循环部件,用于驱动液体在上浸染室(11)和下浸染室(12)之间进行循环流动;搅拌部件,设于所述下浸染室(12)内,用于将进入至下浸染室内的物料与下浸染室(12)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包括浸染室(1),其内设有隔板(2)和浸染辊(3),其上设有用于驱动该浸染辊(3)发生转动的驱动部件,该浸染室被隔板分隔为上浸染室(11)和下浸染室(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料部件,用于向上浸染室(1)间歇性投加物料;液体循环部件,用于驱动液体在上浸染室(11)和下浸染室(12)之间进行循环流动;搅拌部件,设于所述下浸染室(12)内,用于将进入至下浸染室内的物料与下浸染室(12)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件包括多个搅拌件(91)、设于下浸染室下部的腔室(92)及设于腔室内用于驱动多个搅拌部件同步发生转动的搅拌驱动件(9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中一搅拌件(91)与搅拌驱动件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皮带(94)相连,其余搅拌件之间通过第二传动皮带(95)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间歇性补给染料的印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件(91)包括下部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丽娟张新华王秀庆潘露丹何绍木陈坤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