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286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梁柱接头结构,其包括第一H型钢、与所述第一H型钢的一侧大致垂直连接的第二H型钢及与所述第一H型钢的另一侧大致垂直连接的第三H型钢,其中主螺旋箍筋穿过所述第一H型钢、所述第二H型钢及所述第三H型钢并环绕所述H型钢的接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梁柱接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梁柱接头结构,特别是一种关于预铸钢骨钢筋混凝土柱与钢骨梁的梁柱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现场浇置的钢筋混凝土(RC)建筑物构筑方式需等待建筑物每一层混凝土的强度到达预定强度后方能逐层向上施工,耗费时间,不仅如此,由于需有大量工人于施工现场捆扎、组模及灌浆等流程,因此施工品质掌控不易,易受到工人素质及天候影响。相较之下,钢骨钢筋混凝土(SRC)建筑物构筑方式可大幅减少工程时间,然而,如果全部结构梁与结构柱都采用钢骨结构,将耗费大量钢材,提高建置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混凝土预铸结构及钢骨结构的工法应运而生。在操作上,工作人员在工厂预先完成钢骨钢筋混凝土柱并运送到建筑现场吊装,再于建筑现场接合钢骨梁。然而,常规的此类梁柱接头在强度及耐震度上有加强的空间。有鉴于上述常规技术的缺点,一种能提供充分强度及耐震度的预铸钢骨钢筋混凝土柱与钢骨梁的梁柱接头结构为业界所长久企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梁柱接头结构,其具有良好的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并可用于将多个钢梁彼此连接。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梁柱接头结构,其包括:第一H型钢,其具有上翼板、与所述上翼板大致平行的下翼板及大致垂直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的腹板;第二H型钢,其具有上翼板、与所述上翼板大致平行的下翼板及大致垂直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的腹板,其中所述第二H型钢的第一端是与所述第一H型钢的一侧大致垂直连接;第三H型钢,其具有上翼板、与所述上翼板大致平行的下翼板及大致垂直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的腹板,其中所述第三H型钢的第一端是与所述第一H型钢的另一侧大致垂直连接,且其中所述第三H型钢大致对准所述第二H型钢;多个第一穿孔,其设置于所述第一H型钢的所述腹板中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H型钢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第二穿孔,其设置于所述第二H型钢的所述腹板中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H型钢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第三穿孔,其设置于所述第一H型钢的所述腹板中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H型钢的所述长度方向排列,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穿孔是相对于所述第二H型钢及所述第三H型钢与所述多个第一穿孔相对设置;多个第四穿孔,其设置于所述第三H型钢的所述腹板中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三H型钢的长度方向排列;以及主螺旋箍筋,其中所述主螺旋箍筋是穿过所述多个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穿孔而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H型钢接合。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是一种梁柱接头结构,其包括:第一金属板,其大致呈十字型,且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及位于所述端之间的第一孔;第二金属板,其大致呈十字型,且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及位于所述端之间的第二孔;其中所述第二金属板大致与所述第一金属板平行并间隔所述第一金属板一个距离设置;第一端板,其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所述第一端连接;第二端板,其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第二端及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所述第二端连接;第三端板,其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第三端及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所述第三端连接;第四端板,其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第四端及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所述第四端连接;及主螺旋箍筋,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及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空间中。还预期本技术的其他态样及实施例。前述创作内容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意欲将本技术限于任何特定实施例,而是仅意欲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本质及目标,将参考结合随附图式而采取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在图式中,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类似参考编号表示类似元件。图1为本技术的梁柱接头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梁柱接头结构的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梁柱接头结构的实施例的又一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梁柱接头结构的实施例的又一立体示意图。图5A、5B、5C及5D为本技术的梁柱接头结构与钢梁连接的结合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梁柱接头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梁柱接头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8A、8B、8C及8D为本技术的梁柱接头结构与钢梁连接的结合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2、3、4分别为本技术的梁柱接头结构的实施例的四个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的梁柱接头1为图1所示的钢骨结构1逆时钟旋转九十度者,图3所示的梁柱接头1为图2所示的钢骨结构1逆时钟旋转九十度者,图4所示的梁柱接头1为图3所示的钢骨结构1逆时钟旋转九十度者;通过图1、2、3、4则可清楚揭示钢骨结构1的所有特征与细节。如图1所示,梁柱接头结构1包含有第一H型钢11,其具有上翼板111、与上翼板111大致平行的下翼板112及大致垂直连接于上翼板111及所述下翼板112的腹板113;第一H型钢11具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31及多个第二连接孔1132,其中多个第一连接孔1131设置于腹板113上并邻近第一H型钢11的第一端117,而多个第二连接孔1132设置于腹板113上并邻近所述第一H型钢11的相对所述第一端117的第二端119。再参考图1,梁柱接头结构1进一步包含第二H型钢12,其具有上翼板121、与上翼板121大致平行的下翼板122及大致垂直连接于上翼板121及下翼板122的腹板123。第二H型钢12的第一端127是与第一H型钢11的一侧连接,如此使得第二H型钢12大致垂直于第一H型钢11;此外,第二H型钢12具有多个第三连接孔1231,其设置于腹板123上并邻近第二H型钢12的相对于第一端127的第二端129。参考图3,梁柱接头结构1进一步包含第三H型钢13,其具有上翼板131、与上翼板131大致平行的下翼板132及大致垂直连接于上翼板131及所述下翼板132的腹板133。第三H型钢13的第一端137与第一H型钢11的另一侧连接,如此使得第三H型钢13大致垂直于第一H型钢11,且其中第三H型钢13大致对准第二H型钢12。此外,第三H型钢13具有多个第四连接孔1331,其设置于腹板133上并邻近所述第三H型钢13的相对于第一端137的第二端139。其中,第二H型钢12的长度大致与第三H型钢13的长度相等;尤其,第一H型钢11的第一端117到第一H型钢11与第二H型钢12及第三H型钢13的连接处的距离大致与第一H型钢11的第二端119到第一H型钢11与第二H型钢12及第三H型钢13的连接处的距离相等,且大致与第二H型钢12的长度或第三H型钢13的长度相等。此外,第一H型钢11的上翼板111、第二H型钢12的上翼板121及第三H型钢13的上翼板131上设置有多个剪力钉18。梁柱接头1于上述H型钢中11、12、13中,进一步具有多个第一穿孔114、多个第二穿孔124、多个第三穿孔116及多个第四穿孔134。多个第一穿孔114设置于第一H型钢11的腹板113中且大致垂直于第一H型钢11的长度方向排列(参考图1);多个第二穿孔124设置于第二H型钢12的腹板123中且大致垂直于第二H型钢12的长度方向排列(参考图4);多个第三穿孔116设置于第一H型钢11的腹板113中且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长度方向排列,其中多个第三穿孔116相对于第二H型钢12及所述第三H型钢13与所述多个第一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梁柱接头结构(1),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H型钢(11),其具有上翼板(111)、与所述上翼板(111)平行的下翼板(112)及垂直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的腹板(113);第二H型钢(12),其具有上翼板(121)、与所述上翼板(121)平行的下翼板(122)及垂直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的腹板(123),其中所述第二H型钢(12)的第一端是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一侧垂直连接;第三H型钢(13),其具有上翼板(131)、与所述上翼板(131)平行的下翼板(132)及垂直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的腹板(133),其中所述第三H型钢(13)的第一端是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另一侧垂直连接,且其中所述第三H型钢(13)对准所述第二H型钢(12);多个第一穿孔(114),其设置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所述腹板(113)中且垂直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第二穿孔(124),其设置于所述第二H型钢(12)的所述腹板(123)中且垂直于所述第二H型钢(12)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第三穿孔(116),其设置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所述腹板(113)中且垂直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所述长度方向排列,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穿孔(116)相对于所述第二H型钢(12)及所述第三H型钢(13)与所述多个第一穿孔(114)相对设置;多个第四穿孔(134),其设置于所述第三H型钢(13)的所述腹板(133)中且垂直于所述第三H型钢(13)的长度方向排列;以及主螺旋箍筋(15),其中所述主螺旋箍筋(15)穿过所述多个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穿孔而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H型钢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柱接头结构(1),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H型钢(11),其具有上翼板(111)、与所述上翼板(111)平行的下翼板(112)及垂直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的腹板(113);第二H型钢(12),其具有上翼板(121)、与所述上翼板(121)平行的下翼板(122)及垂直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的腹板(123),其中所述第二H型钢(12)的第一端是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一侧垂直连接;第三H型钢(13),其具有上翼板(131)、与所述上翼板(131)平行的下翼板(132)及垂直连接于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的腹板(133),其中所述第三H型钢(13)的第一端是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另一侧垂直连接,且其中所述第三H型钢(13)对准所述第二H型钢(12);多个第一穿孔(114),其设置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所述腹板(113)中且垂直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第二穿孔(124),其设置于所述第二H型钢(12)的所述腹板(123)中且垂直于所述第二H型钢(12)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第三穿孔(116),其设置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所述腹板(113)中且垂直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所述长度方向排列,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穿孔(116)相对于所述第二H型钢(12)及所述第三H型钢(13)与所述多个第一穿孔(114)相对设置;多个第四穿孔(134),其设置于所述第三H型钢(13)的所述腹板(133)中且垂直于所述第三H型钢(13)的长度方向排列;以及主螺旋箍筋(15),其中所述主螺旋箍筋(15)穿过所述多个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穿孔而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H型钢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接头结构(1),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第一副螺旋箍筋(161),其经设置与介于所述多个第一穿孔(114)与所述多个第二穿孔(124)的所述主螺旋箍筋(15)的部分重叠相交;第二副螺旋箍筋(162),其经设置与介于所述多个第二穿孔(124)与所述多个第三穿孔(116)的所述主螺旋箍筋(15)的部分重叠相交;第三副螺旋箍筋(163),其经设置与介于所述多个第三穿孔(116)与所述多个第四穿孔(134)的所述主螺旋箍筋(15)的部分重叠相交;以及第四副螺旋箍筋(164),其经设置与介于所述多个第四穿孔(134)与所述多个第一穿孔(114)的所述主螺旋箍筋(15)的部分重叠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柱接头结构(1),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连接孔(1131)设置于所述腹板(113)邻近所述第一H型钢(11)的第一端的边缘中,及多个第二连接孔(1132)设置于所述腹板(113)邻近所述第一H型钢(11)的相对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的边缘中,且其中多个第三连接孔(1231)设置于第二H型钢(12)的所述腹板(123)邻近所述第二H型钢(12)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的边缘中,以及多个第四连接孔(1331)设置于所述第三H型钢(13)的所述腹板(133)邻近所述第三H型钢(13)的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的边缘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柱接头结构(1),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多个剪力钉,其设置于所述第一H型钢的所述上翼板上、所述第二H型钢的所述上翼板上及所述第三H型钢的所述上翼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柱接头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H型钢(12)的长度与所述第三H型钢(13)的长度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柱接头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一H型钢(11)与所述第二H型钢(12)及所述第三H型钢(13)的连接处的距离与所述第一H型钢(11)的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H型钢(11)与所述第二H型钢(12)及所述第三H型钢(13)的连接处的距离相等,且与所述第二H型钢(12)的长度或所述第三H型钢(13)的长度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柱接头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穿孔(114)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H型钢彼此相连接处之间的距离、所述多个第二穿孔(124)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H型钢彼此相连接处之间的距离、所述多个第三穿孔(116)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H型钢彼此相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及所述多个第四穿孔(134)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H型钢彼此相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彼此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柱接头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螺旋箍筋(15)具有多个间隙,且其中所述多个间隙的各个具有间距,且所述间隙的所述间距彼此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梁柱接头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穿孔(114)彼此之间的距离、所述多个第二穿孔(124)彼此之间的距离、所述多个第三穿孔(116)彼此之间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樑王瑞祯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