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6236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3:47
在利用波束成型的通信中,适当地抑制吞吐量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对在上行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波束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发送单元,发送与发送接收机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在发送所述与发送接收机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后,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基于下行传播路径信息以及上行传播路径信息的哪一个形成所述波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相对于LTE(也称为LTERel.8或9)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及高速化为目的,LTE-A(也称为LTE-Advanced、LTERel.10、11或者12)被规范化,还研究了LTE的后续系统(例如,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Access))、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system))、NR(NewRadio)、NX(新无线接入(NewradioAccess))、FX(下一代无线接入(FuturegenerationradioAccess))、LTERel.13、14或15以后等)。在LTERel.10/11中,为了实现宽带化,引入了对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进行整合的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各CC将LTERel.8的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而构成。此外,在CA中,对用户终端(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设定同一无线基站(eNB:eNodeB)的多个CC。另一方面,在LTERel.12中,还引入了对UE设定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小区组(CG:CellGroup)的双重连接(DC:DualConnectivity)。各小区组由至少一个小区(CC)构成。在DC中,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CC被整合,所以DC也被称为基站间CA(Inter-eNBCA)等。此外,在LTERel.8-12中,引入了在不同的频带进行下行(DL:下行链路(Downlink))传输和上行(UL:上行链路(Uplink))传输的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以及在相同的频带以时间上切换进行下行传输和上行传输的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Duplex)。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3GPPTS36.300“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and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Overalldescription;Stage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期待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实现各种无线通信服务,以使其分别满足不同的要求条件(例如,超高速、大容量、超低延迟等)。例如,在5G中,正在研究被称为eMBB(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MobileBroadBand))、IoT(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MTC(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Communication))、M2M(机器间通信(MachineToMachine))、URLLC(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andLowLatencyCommunications))等的无线通信服务的提供。另外,根据通信的设备,M2M也可以被称为D2D(设备对设备(DeviceToDevice))、V2V(车辆对车辆(VehicleToVehicle))等。为了满足对于上述多样的通信的要求,正在研究设计新的通信接入方式(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AccessTechnology)))。在5G中,正在研究利用例如100GHz的非常高的载波频率进行服务提供。一般来说,若载波频率增大,则难以确保覆盖范围。其理由在于,距离引起的衰减加剧且电波的直线性强、由于是超宽带域发送因此发送功率密度降低。因此,为了在高频带中也满足对于上述各种通信的要求,正在研究利用使用超多元件天线的大规模MIMO(Massive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在超多元件天线中,通过控制从各元件发送/接收的信号的振幅和/或相位,能够形成波束(天线方向性)。该处理被称为波束成型(BF:BeamForming),能够降低电波传播损耗。为了使UE形成最佳的发送波束,UE需要掌握上行的传播路径的信息。如在利用TDD的情况,当上下传播路径相关的情况下,能够在上行传播路径估计中利用下行传播路径估计值。但是,即使上下传播路径相关,如果UE的发送接收机的频率特性不同(例如,相位和/或振幅特性),则存在会形成不恰当的波束的问题。利用不恰当的波束,会带来吞吐量的降低、信号质量的降低等。本专利技术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在利用波束成型的通信中,能够适当地抑制吞吐量下降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对在上行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波束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发送单元,发送与发送接收机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在发送所述与发送接收机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后,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基于下行传播路径信息以及上行传播路径信息中的哪一个形成所述波束。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利用波束成型的通信中,能够适当地抑制吞吐量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UE发送UL信号的情况下的eNB以及UE的BF处理的一例的图。图2是表示在eNB发送DL信号的情况下的eNB以及UE的BF处理的一例的图。图3是表示UE利用下行传播路径信息形成发送波束的一例的时序图。图4是表示基于特性信息,UE利用上行传播路径信息形成发送波束的一例的时序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BF能够分为数字BF以及模拟BF。数字BF是在基带上(对数字信号)进行预编码信号处理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数模转换(DAC:DigitaltoAnalogConverter)/RF(RadioFrequency)的并列处理需要与天线端口(或RF链(RFchain))的个数相应的量。另一方面,能够在任意的定时形成与对应于RF链数目的数量相应的波束。模拟BF是在RF上利用移相器的方法。在该情况下,由于仅使RF信号的相位旋转,因此其结构简单且能够廉价地实现,但不能在相同的定时形成多个波束。具体地,在模式BF中,每个移相器一次只能形成一个波束。因此,在基站(例如,被称为演化节点B(eNB:evolvedNodeB)、BS(BaseStation)等)仅具有一个移相器的情况下,在某时间可形成的波束为一个。从而,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对在上行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波束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发送单元,发送与发送接收机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在发送所述与发送接收机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后,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基于下行传播路径信息以及上行传播路径信息中的哪一个形成所述波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3 JP 2016-152974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对在上行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波束的形成进行控制;以及发送单元,发送与发送接收机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在发送所述与发送接收机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后,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基于下行传播路径信息以及上行传播路径信息中的哪一个形成所述波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当在发送所述与发送接收机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后接收上行传播路径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接收到的上行传播路径信息形成所述波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基于上行参考信号发送指令,发送用于上行传播路径估计的上行参考信号,所述上行参考信号发送指令响应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良介原田浩树柿岛佑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