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线关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533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雷达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摆线关节,该摆线关节包括:一种摆线关节,包括:摆线支座、摆动筒(7)、进线管道、两第一挡片、两第二挡片、两摆线管道、挡片驱动结构。其能够随可移动部件实现的往复摆动运动,满足运动设备的行程要求且在摆动过程中通过两第一挡片、两第二挡片、摆动筒壁面及第三挡片的配合避免运动线束的直接裸露,从而避免运动线束与运动部件、周围环境设备的摩擦以及过度的扭绞和弯曲,为运动线束提供保护,提高运动线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摆线关节
本技术涉及雷达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摆线关节。
技术介绍
运动多电飞机已成为先进飞机的重要特征,其中,运动线束在飞机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雷达扫描器等关键系统上均有运动线束的应用需求。运动线束与可移动部件连接,既要满足所规定的“用来在两个或多个点之间传输电能,包括数据和信号”的要求,同时又要满足运动设备的运动行程要求。由于没有专门的保护固定装置,运动线束不可避免的与可移动部件及其组合的相对运动而引起的布线损坏,这种损坏包括线束内的电线、电缆之间的摩擦,运动线束与运动部件、周围环境设备的摩擦,以及过度的扭绞和弯曲。上述原因致使运动线束的使用寿命远低于预期。某型雷达扫描器中,运动线束一分为二且需要实现±45°的往复摆动运动,为保护运动线束、提高其使用寿命,需要设计一种专门的保护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摆线关节,以克服或减轻上述至少一方面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摆线关节,包括:摆线支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支撑面,其上同轴开设有第一导轨槽及第二导轨槽;摆动筒,设置在两支撑面之间,且与两支撑面垂直,其侧壁开设有摆线入口及两摆线出口,摆线入口的两侧存在一个沿摆动筒7轴向的对称平面,两摆线出口关于对称平面对称;两摆线管道,关于对称平面对称设置,其中任一摆线管道的一端均与同侧的摆线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可移动部件固定连接,可移动部件能够带动两摆线管道摆动,摆动筒能够跟随两摆线管道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进线管道,固定设置,包括进线端及出线端,出线端朝向摆线入口且与摆线入口连通,摆线入口的两侧位于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一挡片,均设置在第一导轨槽内,且分别位于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二挡片,均设置于第二导轨槽内,且分别位于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三挡片,分别位于出线端的两侧,且分别与出线端侧壁固定连接;挡片驱动结构,固定设置在摆动筒外侧,其能够跟随摆动筒转动,且能够带动两的第一挡片沿第一导轨槽转动及带动两第二挡沿第二导轨槽转动;其中,两第一挡片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与摆动筒外壁及处于出线端同一侧的两第二挡片贴合;两第二挡片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与处于出线端同一侧的两第一挡片及处于出线端同一侧的两第三挡片贴合。优选地,两第一挡片和两第二挡片均开设有缺口;挡片驱动结构包括:第一卡块,其一端与一个第一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其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且其与摆动筒外壁固定连接;第二卡块,其一端与一个第二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其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二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且其与摆动筒外壁固定连接。优选地,设置对称平面能够偏离进线管道1出口端轴线±45度。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摆线关节,作为运动线束的安装结构,其能够随可移动部件实现的往复摆动运动,满足运动设备的行程要求且在摆动过程中通过两第一挡片、两第二挡片、摆动筒壁面及两第三挡片的配合避免运动线束的直接裸露,从而避免运动线束与运动部件、周围环境设备的摩擦以及过度的扭绞和弯曲,为运动线束提供保护,提高运动线束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摆动关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支撑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去除进线管道1及一支撑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向示图。图5是进线管道与第三挡片6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摆线关节,包括:摆线支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支撑面2,其上同轴开设有第一导轨槽及第二导轨槽;摆动筒7,设置在两支撑面2之间,且与两支撑面2垂直,其侧壁开设有摆线入口及两摆线出口,摆线入口的两侧存在一个沿摆动筒7轴向的对称平面,两摆线出口关于对称平面对称;两摆线管道3,关于对称平面对称设置,其中任一摆线管道3的一端均与同侧的摆线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可移动部件固定连接,可移动部件能够带动两摆线管道摆动,摆动筒7能够跟随两摆线管道3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进线管道1,固定设置,包括进线端及出线端,出线端朝向摆线入口且与摆线入口连通,摆线入口的两侧位于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一挡片4,均设置在第一导轨槽内,且分别位于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二挡片5,均设置于第二导轨槽内,且分别位于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三挡片6,分别位于出线端的两侧,且分别与出线端侧壁固定连接;挡片驱动结构8,固定设置在摆动筒7外侧,其能够跟随摆动筒7转动,且能够带动两的第一挡片4沿第一导轨槽转动及带动两第二挡片5沿第二导轨槽转动;其中,两第一挡片4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与摆动筒7外壁及处于出线端同一侧的两第二挡片贴合;两第二挡片5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与处于出线端同一侧的两第一挡片4及处于出线端同一侧的两第三挡片6贴合。进一步地,两第一挡片4和两第二挡片5均开设有缺口;挡片驱动结构8包括:第一卡块,其一端与一个第一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其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且其与摆动筒7外壁固定连接;第二卡块,其一端与一个第二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其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二挡片上的缺口配合设置,且其与摆动筒7外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设置对称平面能够偏离进线管道1出口端轴线±45度。在本实施例中,运动线束从进线管道1进入摆线关节,其后分为两束分别自两摆线管道3穿出连接至设备,摆线入口的轴线能够偏离进线管道1出口端轴线处于任一角度时,两第一挡片4、两第二挡片5、摆动筒7及两第三挡片6的配合使该摆线关节处于封闭状态,从而避免了其内运动线束的裸露。假定摆线入口的轴线与进线管道1出口端轴线重合为该摆线关节的第一状态,摆线入口的轴线偏离进线管道1出口端轴线45度该摆线关节的第二状态。设计该摆线关节自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变化的过程中,摆动筒7带动第一卡块及第二卡块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该侧的第一卡块首先与第一缺口配合带动第一挡片4在第一导轨槽内转动12度,其后第二卡块与第二缺口配合带动第二挡片5在第二导轨槽内转动直至到达第二状态;另一侧摆线管道壁面依次与第一挡片4及第二挡片5接触并分别推动其在第一导轨槽及第二导轨槽内运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摆线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摆线支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支撑面(2),其上同轴开设有第一导轨槽及第二导轨槽;摆动筒(7),设置在两所述支撑面(2)之间,且与两所述支撑面(2)垂直,其侧壁开设有摆线入口及两摆线出口,所述摆线入口的两侧存在一个沿所述摆动筒(7)轴向的对称平面,两所述摆线出口关于所述对称平面对称;两摆线管道(3),关于所述对称平面对称设置,其中任一所述摆线管道(3)的一端均与同侧的所述摆线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可移动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可移动部件能够带动两所述摆线管道摆动,所述摆动筒(7)能够跟随两所述摆线管道(3)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进线管道(1),固定设置,包括进线端及出线端,所述出线端朝向所述摆线入口且与所述摆线入口连通,所述摆线入口的两侧位于所述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一挡片(4),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二挡片(5),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三挡片(6),分别位于所述出线端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出线端侧壁固定连接;挡片驱动结构(8),固定设置在所述摆动筒(7)外侧,其能够跟随所述摆动筒(7)转动,且能够带动两所述的第一挡片(4)沿所述第一导轨槽转动及带动两所述第二挡片(5)沿所述第二导轨槽转动;其中,两所述第一挡片(4)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与所述摆动筒(7)外壁及处于所述出线端同一侧的两所述第二挡片贴合;两所述第二挡片(5)在转动过程中,分别与处于所述出线端同一侧的两所述第一挡片(4)及处于所述出线端同一侧的两所述第三挡片(6)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线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摆线支座,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支撑面(2),其上同轴开设有第一导轨槽及第二导轨槽;摆动筒(7),设置在两所述支撑面(2)之间,且与两所述支撑面(2)垂直,其侧壁开设有摆线入口及两摆线出口,所述摆线入口的两侧存在一个沿所述摆动筒(7)轴向的对称平面,两所述摆线出口关于所述对称平面对称;两摆线管道(3),关于所述对称平面对称设置,其中任一所述摆线管道(3)的一端均与同侧的所述摆线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可移动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可移动部件能够带动两所述摆线管道摆动,所述摆动筒(7)能够跟随两所述摆线管道(3)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进线管道(1),固定设置,包括进线端及出线端,所述出线端朝向所述摆线入口且与所述摆线入口连通,所述摆线入口的两侧位于所述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一挡片(4),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二挡片(5),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槽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出线端的两侧;两第三挡片(6),分别位于所述出线端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出线端侧壁固定连接;挡片驱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东程相明张笑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