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水路的结构和组合淋浴器的出水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155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本体具有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切换操作件与切换件连动设置,切换件沿着自身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泄压件、连动件和第二泄压件;分水件设置在本体内,并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分水腔,两个分水腔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上下设置,其中,分水腔包括一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以及与第一出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上、下分水腔内分别对应设置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上、下密封件在上、下分水腔内进一步形成一压力形成腔,压力形成腔具有与进水口保持连通的常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合淋浴器的出水切换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换水路的结构和组合淋浴器的出水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涉及水路切换结构。
技术介绍
在卫浴行业中,经常使用一个阀控制多个出水终端的出水,比如在淋浴系统中,就是通过一个切换阀来控制手持花洒或者顶喷花洒出水。传统切换阀多采用先导阀,切换时不能做到水压平衡,导致切换的手感不好,切换所需要的力很大。如果想按压力值小,先导阀的泄压孔就要做得特别小,而泄压孔很小的时候,很难把切换阀做成按压结构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路切换结构,切换所需要的力比较轻,切换手感好。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包括:本体、切换操作件、切换件、密封件和分水件;所述本体具有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切换操作件与切换件连动设置,所述切换件沿着自身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泄压件、连动件和第二泄压件;所述分水件设置在本体内,并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分水腔,所述两个分水腔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上下设置,其中,所述分水腔包括一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以及与第一出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上、下分水腔内分别对应设置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所述上、下密封件在上、下分水腔内进一步形成一压力形成腔,所述压力形成腔具有与进水口保持连通的常开口;所述切换件移动至连动件与下密封件对应的位置时,所述连动件带动下密封件随动,所述下密封件将下分水腔的进水腔和出水腔的连通处密封并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限位,使所述切换件与下密封件形成相对运动;所述切换件移动至第二泄压件与下密封件对应的位置时,下分水腔的压力形成腔通过第二泄压件与下分水腔连通;此时,连动件与上密封件为连动关系。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皮碗和皮碗座。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分水件在进水腔和出水腔的连通处设有与所述密封件顶抵的限位件。所述密封件移动至与限位件顶抵时,密封件将进水腔和出水腔密封隔离,并且所述限位件将密封件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限位。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为设置在本体内的切换杆,所述切换杆的侧壁中一部分内凹形成所述第一、第二泄压件,所述第一、第二泄压件之间的部分为所述连动件。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下密封件与所述切换杆同轴设置,并具有供所述切换杆穿过的第一让位开口;所述上、下密封件在所述让位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密封圈;所述切换杆的内凹部分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密封圈对应的位置时,切换杆与第一或第二密封圈分离;当所述切换杆的外凸部分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密封圈对应的位置时,切换杆与第一或第二密封圈贴合。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内具有一安装所述分水件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一密封座与分水件的上端和下端密封连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座与切换杆的上下两端的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使得密封座与切换杆的上下两端的侧壁始终保持密封。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操作件包括按钮和圆珠笔切换结构,按压所述按钮带动圆珠笔切换机构以及切换件移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套设在本体外的外壳;所述外壳与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对应的位置具有让位开口,水流从进水口向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流动时,不会流至外壳与本体之间的区域。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包括一按钮座和按钮扣盖,所述按钮扣盖同轴设置在按钮座外,并与之扣合在一起;并且所述按钮座与圆珠笔切换机构连动连接;所述按钮扣盖安装于外壳的一端开口处,并且与外壳开口处的内壁不接触。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圆珠笔切换机构包括上棘轮杆和下棘轮杆;所述上棘轮杆和下棘轮杆同轴相向放置,并且在相向的一面具有相互配合的棘齿;所述上棘轮杆和下棘轮杆相向的一面还具有将二者插接为一体的插接配合结构;所述下棘轮杆朝向上棘轮杆的一面沿着径向延伸,并且与本体内壁的筋条顶抵,使得上棘轮杆在本体内不晃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分水件包括一固定座和上、下分水座;所述上分水座、固定座、下分水座依次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与切换件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座具有供所述切换件穿过的第二让位开口;所述第二让位开口处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切换件移动时,所述第三密封圈与切换件3始终贴合密封将上、下分水腔隔离开;所述上分水座与固定座、下分水座与固定座之间分别拼合形成所述上、下分水腔;所述上、下分水座分别具有一从出水腔向进水腔延伸的环形凸台形成所述限位件;所述上分水座、下分水座的侧壁与空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底座;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沿着轴线固定连接,并且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处通过一压盖密封隔离;所述压盖具有一让位孔,所述切换杆通过所述让位孔使得其一端位于上壳体内与切换操作件连动连接,另一端位于下壳体内;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所述上分水腔,并且下壳体的内壁具有从上分水腔的出水腔向进水腔延伸的环形凸台形成所述限位件;所述底座与下壳体的下端连接,并且底座内设置所述下分水腔,所述底座的内壁具有从下分水腔的出水腔向进水腔延伸的环形凸台形成所述限位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合淋浴器的出水切换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至于外壳内的水路切换机构;所述水路切换机构如上所述的切换水路的结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外套设一外壳,所述外壳与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对应的位置具有让位开口,水流从进水口向第一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流动时,不会流至外壳与本体之间的区域。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当所述切换件移动至连动件与下密封件对应的位置时,所述切换移动件带动下密封件移动,所述下密封件将下分水腔的进水腔和出水腔的连通处密封并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限位,此时下分水腔的出水腔不出水。并且由于下分水腔中压力形成腔中有水,但是出水腔中没有水。压力形成腔中的水压就会推动下密封件更好地将出水腔密封。由于下密封件在于出水腔密封状态下被沿着切换件运动的方向限位,因此,切换件继续移动时,切换件与下密封件形成相对运动;当所述切换件移动至泄压件与下密封件对应的位置时,下分水腔的压力形成腔与进水腔连通,压力形成腔的水流动至进水腔从,从而推动下密封件复位,将下分水腔的出水腔打开;而出水腔打开后,水流从进水腔向出水腔中流动,水流就能够推动下密封件更快地复位。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切换件移动的过程中,都不需要克服水压,因此切换力很小,手感比较好。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由于切换杆在移动时会带动密封件移动,这样密封件在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时,不仅仅依靠水压驱动其移动。避免了低压时密封件密封性能不好的问题。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分水座上的第四密封圈始终处于水压平衡的状态,使得分水座的强度要求比较低,可以用塑料开模降低成本。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分水件通过上密封座和下密封座安装在空腔内。上、下密封座朝向空腔的一侧设置有Y型密封圈,当下密封件关闭时,上密封座的Y型密封圈与下密封件的皮碗座的第二密封圈受力面积相等,处于水压平衡状态。而当上密封件关闭时,下密封座的Y型密封圈与上密封件的皮碗座的第一密封圈受力面积相等,处于水压平衡状态。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由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切换操作件、切换件、密封件和分水件;所述本体具有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切换操作件与切换件连动设置,所述切换件沿着自身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泄压件、连动件和第二泄压件;所述分水件设置在本体内,并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分水腔,所述两个分水腔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上下设置,其中,所述分水腔包括一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以及与第一出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上、下分水腔内分别对应设置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所述上、下密封件在上、下分水腔内进一步形成一压力形成腔,所述压力形成腔具有与进水口保持连通的常开口;所述切换件移动至连动件与下密封件对应的位置时,所述连动件带动下密封件随动,所述下密封件将下分水腔的进水腔和出水腔的连通处密封并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限位,使所述切换件与下密封件形成相对运动;所述切换件移动至第二泄压件与下密封件对应的位置时,下分水腔的压力形成腔通过第二泄压件与下分水腔连通;此时,连动件与上密封件为连动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切换操作件、切换件、密封件和分水件;所述本体具有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所述切换操作件与切换件连动设置,所述切换件沿着自身移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泄压件、连动件和第二泄压件;所述分水件设置在本体内,并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分水腔,所述两个分水腔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上下设置,其中,所述分水腔包括一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以及与第一出水口或者第二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上、下分水腔内分别对应设置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所述上、下密封件在上、下分水腔内进一步形成一压力形成腔,所述压力形成腔具有与进水口保持连通的常开口;所述切换件移动至连动件与下密封件对应的位置时,所述连动件带动下密封件随动,所述下密封件将下分水腔的进水腔和出水腔的连通处密封并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限位,使所述切换件与下密封件形成相对运动;所述切换件移动至第二泄压件与下密封件对应的位置时,下分水腔的压力形成腔通过第二泄压件与下分水腔连通;此时,连动件与上密封件为连动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皮碗和皮碗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件在进水腔和出水腔的连通处设有与所述密封件顶抵的限位件;所述密封件移动至与限位件顶抵时,密封件将进水腔和出水腔密封隔离,并且所述限位件将密封件沿着切换件的移动方向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件为设置在本体内的切换杆,所述切换杆的侧壁中一部分内凹形成所述第一、第二泄压件,所述第一、第二泄压件之间的部分为所述连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密封件与所述切换杆同轴设置,并具有供所述切换杆穿过的第一让位开口;所述上、下密封件在所述让位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密封圈;所述切换杆的内凹部分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密封圈对应的位置时,切换杆与第一或第二密封圈分离;当所述切换杆的外凸部分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或第二密封圈对应的位置时,切换杆与第一或第二密封圈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具有一安装所述分水件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一密封座与分水件的上端和下端密封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与切换杆的上下两端的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使得密封座与切换杆的上下两端的侧壁始终保持密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换水路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坚林方棋胡力宏但堂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