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159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包括底板和第一隔水层,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加固层,且加固层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块,所述第一隔水层的左侧设置有山体,且第一隔水层位于加固层的左侧,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安装有管道,且管道的外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孔,所述管道的上方设置有顶板,且管道的内侧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顶板的内侧安装有排水板,所述顶板与排水板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加固层的右侧安装有中空层,且中空层的右侧安装有第二隔水层。该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具有发生故障或者断裂时用户方便进行排查维修,遇到自然灾害不易倒塌,能够将水进行区域排散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涵洞
,具体为一种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
技术介绍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涵洞主要由洞身、基础、端和翼墙等,涵洞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常用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筑成。现在市面上的同类产品发生故障或者断裂时用户不方便进行排查维修,导致维修不及时损坏资源,且同类产品遇到自然灾害容易总体倒塌,安全隐患大,并且不能够将水进行区域排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发生故障或者断裂时用户方便进行排查维修,遇到自然灾害不易倒塌,能够将水进行区域排散的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同类产品发生故障或者断裂时用户不方便进行排查维修,导致维修不及时损坏资源,且同类产品遇到自然灾害容易总体倒塌,安全隐患大,并且不能够将水进行区域排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包括底板和第一隔水层,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加固层,且加固层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块,所述第一隔水层的左侧设置有山体,且第一隔水层位于加固层的左侧,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安装有管道,且管道的外侧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孔,所述管道的上方设置有顶板,且管道的内侧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顶板的内侧安装有排水板,且排水板的内侧设置有排水孔,所述顶板与排水板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加固层的右侧安装有中空层,且中空层的右侧安装有第二隔水层。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与加固层的底部之间贴合,且底板与加固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管道通过安装块与顶板相连接,且管道与顶板之间相互平行,并且管道的中心线与顶板的中心线之间重合。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外侧与防腐蚀层的内侧之间紧密连接,且顶板的体积大于防腐蚀层的体积。优选的,所述排水孔沿排水板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且排水孔的中心点位于排水板的中心线上。优选的,所述第二隔水层垂直于加固层的上方,且第二隔水层与第一隔水层以顶板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1、本技术通过底板、加固层、固定块与顶板的设置,用户可以通过底板与地面贴合对装置进行安装,然后加固层通过固定块对顶板进行安装固定,增强装置总体的稳定性,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不会总体进行倒塌,增强装置的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第一隔水层、山体、中空层与第二隔水层的设置,所述第二隔水层垂直于加固层的上方,且第二隔水层与第一隔水层以顶板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第一隔水层与第二隔水层能够将山体内的自然雨水进行隔断,防止山体内的自然雨水渗入装置内部导致内部结构被腐蚀,有效的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该装置设置有管道、卡块、安装块、安装孔、顶板与防腐蚀层,管道通过安装块与顶板相连接,且管道与顶板之间相互平行,并且管道的中心线与顶板的中心线之间重合,管道可以通过安装块从顶板上进行拆卸,防止内部管道或者线路出现问题时无法维修,便于用户进行维护,防腐蚀层能够有效地防止装置在碰到腐蚀物质时被腐蚀产生破裂,在装置接触到腐蚀物质时,防腐蚀层能够有效地将腐蚀物质隔绝开,能够有效地使装置正常运行,不会在运行时发生破裂的情况;3、本技术通过排水板与排水孔的设置,排水孔沿排水板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且排水孔的中心点位于排水板的中心线上,顶板上方积水时可以通过排水板内部的排水孔进行排出,并且不会经过管道,便于用户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加固层;3、固定块;4、第一隔水层;5、山体;6、管道;7、卡块;8、安装块;9、安装孔;10、顶板;11、防腐蚀层;12、排水板;13、排水孔;14、中空层;15、第二隔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包括底板1和第一隔水层4,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加固层2,且加固层2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块3,底板1的顶部与加固层2的底部之间贴合,且底板1与加固层2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隔水层4的左侧设置有山体5,且第一隔水层4位于加固层2的左侧,固定块3的左侧安装有管道6,且管道6的外侧设置有卡块7,卡块7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块8,且安装块8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孔9;管道6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0,且管道6的内侧设置有防腐蚀层11,管道6通过安装块8与顶板10相连接,且管道6与顶板10之间相互平行,并且管道6的中心线与顶板10的中心线之间重合,顶板10的外侧与防腐蚀层11的内侧之间紧密连接,且顶板10的体积大于防腐蚀层11的体积,顶板10的内侧安装有排水板12,且排水板12的内侧设置有排水孔13,排水孔13沿排水板12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且排水孔13的中心点位于排水板12的中心线上,顶板10与排水板12之间为焊接连接,加固层2的右侧安装有中空层14,且中空层14的右侧安装有第二隔水层15,第二隔水层15垂直于加固层2的上方,且第二隔水层15与第一隔水层4以顶板10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工作原理:该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的使用流程为,首先用户可以通过底板1与地面贴合对装置进行安装,然后加固层2通过固定块3对顶板10进行安装固定,增强装置总体的稳定性,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不会总体进行倒塌,接下来第一隔水层4与第二隔水层15能够将山体5内的自然雨水进行隔断,防止山体5内的自然雨水渗入装置内部导致内部结构被腐蚀,有效的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然后管道6可以通过安装块8从顶板10上进行拆卸,防止内部管道6或者线路出现问题时无法维修,便于用户进行维护,防腐蚀层11能够有效地防止装置在碰到腐蚀物质时被腐蚀产生破裂,在装置接触到腐蚀物质时,防腐蚀层11能够有效地将腐蚀物质隔绝开,能够有效地使装置正常运行,不会在运行时发生破裂的情况,顶板10上方积水时可以通过排水板12内部的排水孔13进行排出,并且不会经过管道6,便于用户使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包括底板(1)和第一隔水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加固层(2),且加固层(2)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块(3),所述第一隔水层(4)的左侧设置有山体(5),且第一隔水层(4)位于加固层(2)的左侧,所述固定块(3)的左侧安装有管道(6),且管道(6)的外侧设置有卡块(7),所述卡块(7)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块(8),且安装块(8)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孔(9),所述管道(6)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0),且管道(6)的内侧设置有防腐蚀层(11),所述顶板(10)的内侧安装有排水板(12),且排水板(12)的内侧设置有排水孔(13),所述顶板(10)与排水板(12)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加固层(2)的右侧安装有中空层(14),且中空层(14)的右侧安装有第二隔水层(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包括底板(1)和第一隔水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加固层(2),且加固层(2)的上方安装有固定块(3),所述第一隔水层(4)的左侧设置有山体(5),且第一隔水层(4)位于加固层(2)的左侧,所述固定块(3)的左侧安装有管道(6),且管道(6)的外侧设置有卡块(7),所述卡块(7)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块(8),且安装块(8)的内侧安装有安装孔(9),所述管道(6)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0),且管道(6)的内侧设置有防腐蚀层(11),所述顶板(10)的内侧安装有排水板(12),且排水板(12)的内侧设置有排水孔(13),所述顶板(10)与排水板(12)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加固层(2)的右侧安装有中空层(14),且中空层(14)的右侧安装有第二隔水层(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洞顶板下敷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与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陈伟方亚男林铭旭陈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万山电力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