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南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58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气阀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气源连通,气阀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气囊连通,网袋包覆于气囊的外侧,网袋上沿均匀连接有4‑8根总长大于井深的救生索,网袋底部连接有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易携带、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应野外用电困难,大型设备不宜进入等恶劣环境,对井口狭小、被困人员位置深、被困人员无配合能力等复杂恶劣情况有独特效果,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救援或使用大型挖掘设备挖掘救援方式,具有安全、快捷、效率高、成功率高及对被困人员造成的二次危害小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
本技术属于深井救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
技术介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田面积巨大,有相当多的农田仍使用地下水灌溉,且广大农村还有许多废弃水井并没有进行填埋或设置有效的保护隔离装置,致使人员落井事故屡见报端,尤其是儿童失足落井事故更为多发,且发生落井事故后,由于井口狭小,救援环境恶劣,没有专业有效的救援工具,导致救援人员难以迅速实施有效的救援行动,被困人员最终获救的几率大大降低。目前,救援人员遇到落井事故所采取的救援方法通常是用绳索将消防官兵倒挂放入井下,由消防官兵将救援绳索绑在被困者身上,然后将被困者拖出,但这种方式仅适用于进口足够大,被困者落井位置较浅的情况,而且这种方式还严重威胁施救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因此应用有限。遇到落井位置深、进口狭小的事故,通常要采用挖掘机将整个井挖开进行施救,但这种方式会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财力,通常需要连续几个昼夜才能完成,因此救援效率和成功率大大降低。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深井救援,适应狭小井口等各种恶劣救援环境,且便于携带方便户外使用,装备成本低的专业井下救援设备,以提高落井事故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方便携带的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用于儿童或受困者难以配合实施自救的落井事故救援。由于成本较低,可推广至基层消防队等救援部门,使当地发生人员落井事故时可及时进行施救。本技术通过在被困人员下方形成承重平台,然后由位于井上的救援人员提拉救生索将承重平台连同被困者一同救出,可适用于被困者为儿童或受伤后难以配合施救的情况,并且避免了施救者自身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气阀、导管、救生索、气囊、网袋和配重块,其中气阀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气源连通,气阀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气囊连通,网袋包覆于气囊的外侧,网袋上沿均匀连接有4-8根救生索,网袋底部连接有配重块。进一步优选,所述气源为能够提供压缩空气的气泵或打气筒。进一步优选,所述气囊由橡胶材质制成,该气囊充气膨胀后的直径为40-80cm。进一步优选,所述网袋由麻绳制成,救生索由结实防水的细绳制成且该救生索总长大于水井深度。进一步优选,所述配重块呈球形或椭球形,该配重块上包覆有一层柔软层,用于防止配重块接触被困者时对其造成误伤,配重块由金属铁或铜制成,其重力大于充气前气囊和网袋及配重块所受的浮力,用于保证救生器能够顺利沉入水中,最终到达被困者下方水域。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易携带、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应野外用电困难,大型设备不宜进入等恶劣环境,对井口狭小、被困人员位置深、被困人员无配合能力等复杂恶劣情况有独特效果,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救援或使用大型挖掘设备挖掘救援方式,具有安全、快捷、效率高、成功率高及对被困人员造成的二次危害小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施救前的使用状态图;图2-b是本技术施救中的使用状态图;图2-c是本技术施救后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气阀,2-导管,3-救生索,4-气囊,5-网袋,6-配重块。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2-c所示,一种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包括气源、气阀1、导管2、救生索3、气囊4、网袋5和配重块6,其中气阀1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气源连通,气阀1另一端通过导管2与气囊4连通,网袋5包覆于气囊4的外侧,网袋5上沿均匀连接有4-8根救生索3,网袋5底部连接有配重块6。本技术所述气源为能够提供压缩空气的气泵或打气筒;所述气囊4由一定厚度的橡胶材质制成,充气后体积膨胀并具有一定的强度,该气囊4充气膨胀后的直径为40-80cm,可以根据不同井口尺寸选用不同直径的气囊4;所述网袋5由麻绳或其它耐磨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材质制成;所述救生索3由结实防水的细绳制成,救生索3总长大于常见水井深度,以保证深井救援时可使救生器下放到足够深度;所述配重块6呈球形或椭球形,该配重块6上包覆有一层柔软层,用于防止配重块6接触被困者时对其造成误伤,配重块6由密度较大的金属铁或铜等制成,其重力大于充气前气囊4和网袋5及配重块6所受的浮力,用于保证救生器能够顺利沉入水中,最终到达被困者下方水域。本技术的具体运行过程为:根据发生落井事故的井口直径大小,选用合适尺寸的气囊(充气后气囊直径略小于井口直径),首先将气囊中的空气排空,关闭气阀,2名以上救援人员手持救生索将气囊缓缓放入井中,由于气囊体积较小,气囊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沿被困者与井壁之间的间隙沉入水中(图2-a);确认气囊已完全沉入被困者下方后,打开气阀,通过气阀一端的快速接头连接气泵或打气筒,对气囊进行充气,待气囊充气膨胀后关闭气阀,救援人员缓慢挥动救生索,使各条救生索分置于被困者周围(图2-b);然后,救援人员同时缓慢向上提拉各条救生索,使气囊承载着被困人员一起向上运动,直至被困人员被抬升至井口以上,完成施救(图2-c);最后,打开气阀将气囊内空气排出,盘好救生索和导管,以备下次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气阀、导管、救生索、气囊、网袋和配重块,其中气阀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气源连通,气阀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气囊连通,网袋包覆于气囊的外侧,网袋上沿均匀连接有4‑8根救生索,网袋底部连接有配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气阀、导管、救生索、气囊、网袋和配重块,其中气阀一端通过快速接头与气源连通,气阀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气囊连通,网袋包覆于气囊的外侧,网袋上沿均匀连接有4-8根救生索,网袋底部连接有配重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为能够提供压缩空气的气泵或打气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充气式井下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由橡胶材质制成,该气囊充气膨胀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娟王蒙蒙王红霞王国盛邓长城胡洪洋千红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