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柱结构及使用所述结构的厂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06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承重柱结构及使用所述结构的厂房。所述承重柱结构包含第一柱结构、第二柱结构及第三柱结构。第一柱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设置于地下楼层。第二柱结构为预铸钢筋混凝土柱,其设置于地上楼层且与第一柱结构连接。第三柱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柱结构上且与所述第二柱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柱结构包含钢柱及从所述钢柱的底端沿轴向方向向上包围所述钢柱的周缘到一段预定距离的第三钢筋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承重柱结构及使用所述结构的厂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重柱结构及使用所述结构的厂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具有格子板的厂房的承重柱结构及使用所述结构的具有格子板的厂房。
技术介绍
由于高科技产品高精密度化,例如芯片或晶片等在制造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周遭的灰尘量,以免破坏产品精度及可靠性。以格子梁穿孔楼板构造(格子板)建造洁净室,是利用正压将灰尘透过格子梁穿孔排出洁净室并经过过滤回风将干净的空器再次进人洁净室内,是目前常使用在高科技厂房的设计方式。此类具有格子板所构成洁净室的厂房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厂房的建置,以掌握稍纵即逝的商机。钢骨结构或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SteelReinforcedConcrete,SRC),由于可减少混凝土浇置及组装的时间,因此经常被使用于此类高科技厂房,例如承重柱部分,以缩减工期。然而,如果厂房的承重柱全部采用钢骨结构或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将耗费大量钢材,提高厂房的建置成本。有鉴于此,业界急需一种全新的承重柱结构及采用此承重柱结构的厂房,其可相当程度地降低厂房的建置成本,且同样可缩减工期并符合厂房的结构强度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较优选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厂房承重柱结构,其包含第一柱结构、第二柱结构及第三柱结构。第一柱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设置于地下楼层。第二柱结构为预铸钢筋混凝土柱,其设置于地上楼层且与第一柱结构连接。第三柱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柱结构上且与所述第二柱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柱结构包含钢柱及从所述钢柱的底端沿轴向方向向上包围所述钢柱的周缘到一段预定距离的第三钢筋组件。在另一较优选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厂房,其包含多个如前述承重柱结构的第一承重柱结构,其中多个所述第二柱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三柱结构之间水平设置有格子板。在另一较优选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厂房,其包含多个如前述承重柱结构的第二承重柱结构,其中在所述多个承重柱结构的每一所述段预定距离处之间水平设置有格子板。在另一较优选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厂房,其包含如前述的第一承重柱结构,以及如前述的第二承重柱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承重柱结构的第二柱结构与第三柱结构之间定义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承重柱结构的所述段预定距离处定义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水平设置有格子板。为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并可据以实施,兹以下列的实施例配合图式详加说明,其叙述仅为用于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较优选实施例,而非作出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在相同专利技术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饰或变更,都属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第一承重柱结构的厂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有第二承重柱结构的厂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同时具有第一承重柱结构及第二承重柱结构的厂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柱结构第一实施例的钢筋笼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柱结构第一实施例形成钢筋混凝土柱的立体示意图。图4C为图4B的剖面示意图。图4D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箍筋组件的箍筋以一笔划的方式弯折围束成形的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柱结构第二实施例的钢筋笼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柱结构第二实施例形成钢筋混凝土柱的立体示意图。图5C为图5B的剖面示意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柱结构第一实施例的钢筋笼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柱结构第一实施例形成钢筋混凝土柱的立体示意图。.图6C为图6B的剖面示意图。图6D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箍筋组件的箍筋以一笔划的方式弯折围束成形的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柱结构第二实施例的钢筋笼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柱结构第二实施例形成钢筋混凝土柱的立体示意图。图7C为图7B的剖面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柱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B为图8A的剖面示意图。图9A为本专利技术第三柱结构第二实施例的钢筋笼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9B为本专利技术第三柱结构第二实施例形成钢骨钢筋混凝土柱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第一钢筋续接器连结第一柱结构与第二柱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第二钢筋续接器连接第二柱结构与第三柱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第三钢筋续接器连接第一柱结构与第二柱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第四钢筋续接器连接第二柱结构与第三柱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第五钢筋续接器连接第二柱结构与第三柱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第一承重柱结构1的厂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四层楼的厂房结构或无尘厂房结构。在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中,厂房不局限于四层楼,可依实际需求调整楼层数。厂房结构主要包含多个第一承重柱结构1、格子板5、楼板6及桁架7。第一承重柱结构1包含第一柱结构10、第二柱结构20及第三柱结构30。第一柱结构10设置于地下楼层,以作为地基层中的承重柱。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柱结构10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柱结构10可在施工现场经组模灌浆后形成钢筋混凝土柱;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柱结构10可于预铸厂内组模灌浆以形成预铸钢筋混凝土柱,之后经运送到工地现场安装。第二柱结构20设置于地上楼层,且连接于第一柱结构10上。第二柱结构20的高度约二层楼高,位于第一楼及第二楼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柱结构20的楼层位置不局限于上述楼层,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另外,楼层数及楼层高度也可依实际需求调整。第二柱结构20是预铸钢筋混凝土柱,其可克服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柱需于施工现场架设钢筋笼及组模灌浆造成工期长以及质量不易掌控的缺点。另外,经由结构技师计算,比较厂房的第二柱结构20采用预铸钢筋混凝土柱或钢骨钢筋混凝土柱的两种方式,发现两个均可达到需要的结构强度。此外,相较于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的第二柱结构20采用预铸钢筋混凝土柱,可节省约40~50%的钢材使用量,进而节省厂房的建置成本。第三柱结构30连接于第二柱结构20的上端。第三柱结构30包含钢柱301及环绕钢柱301的第三钢筋组件300,所述部分经浇置混凝土后形成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三钢筋组件300从钢柱301的底部沿轴向向上包围钢柱301的周缘到一预定距离(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四层楼的厂房结构,第三柱结构30约二层楼高,位于第三楼及第四楼的位置,其中前述预定距离约一层楼高。在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中,第三柱结构30的楼层位置不局限于上述楼层,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另外,楼层数及楼层高度也可依实际需求调整。格子板5大致设置于多个第一承重柱结构1的多个第二柱结构20与多个第三柱结构30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四层楼的厂房结构,格子板5设置于第二楼与第三楼之间。在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中,格子板5的位置不局限于上述楼层,可配合第二柱结构20与第三柱结构30的楼层位置或楼层数而作调整。以本实施例为例,第三楼的空间作为洁净室,洁净室的含灰尘空气经由格子板5中的孔洞向下排出并经过滤后将洁净的空气循环使用。桁架7位于多个第三柱结构30中第三钢筋组件300未施作钢筋混凝土的钢柱301的楼层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例四层楼的厂房结构,桁架7设置于第四楼。在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中,桁架7不局限于设置于上述楼层,可配合第三柱结构30的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具有格子板的厂房的承重柱结构,其包含:第一柱结构,其设置于地下楼层,其中所述第一柱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二柱结构,其设置于地上楼层且与所述第一柱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柱结构为预铸钢筋混凝土柱;及第三柱结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柱结构上且与所述第二柱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柱结构包含:钢柱;及第三钢筋组件,从所述钢柱的底端沿轴向方向向上包围所述钢柱的周缘到一段预定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具有格子板的厂房的承重柱结构,其包含:第一柱结构,其设置于地下楼层,其中所述第一柱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二柱结构,其设置于地上楼层且与所述第一柱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柱结构为预铸钢筋混凝土柱;及第三柱结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柱结构上且与所述第二柱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柱结构包含:钢柱;及第三钢筋组件,从所述钢柱的底端沿轴向方向向上包围所述钢柱的周缘到一段预定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柱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柱结构包含第一钢筋组件,其包含第一主筋组件及固定于所述第一主筋组件的第一箍筋组件;所述第二柱结构包含第二钢筋组件,其包含第二主筋组件及固定于所述第二主筋组件相连的第二箍筋组件;及所述第三柱结构的所述第三钢筋组件包含第三主筋组件及固定于所述第三主筋组件的第三箍筋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柱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柱结构为预铸钢筋混凝土柱。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柱结构,进一步包含多个钢筋续接器,其可旋转套接于所述第一主筋组件及所述第二主筋组件,以将所述第二柱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柱结构上,且所述多个钢筋续接器可旋转套接于所述第二主筋组件及所述第三主筋组件,以将所述第三柱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柱结构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柱结构,其中所述第三柱结构的所述钢柱的底面具有凸缘,所述凸缘具有多个通孔,供所述第二柱结构的所述第二主筋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主筋穿入并突出于所述多个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重柱结构,进一步包含多个另一钢筋续接器,其可旋转套接于突出于所述多个通孔的所述第二主筋组件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主筋及所述第三主筋组件中对应的主筋。7.根据权利要求2到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承重柱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钢筋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一系筋组件,所述第一系筋组件中的每一系筋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弯勾系固于所述第一主筋组件中的主筋,所述第二端弯勾系固于所述第一主筋组件中的另一主筋,且所述主筋与所述另一主筋相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2到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承重柱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箍筋组件为螺旋箍筋组件,且其中所述第一箍筋组件包含第一主螺旋箍筋及多个第一副螺旋箍筋,所述多个第一副螺旋箍筋大致设置于所述第一主螺旋箍筋外侧,且所述多个第一副螺旋箍筋有部分穿入于所述第一主螺旋箍筋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重柱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主筋组件包含:第一内主筋,所述第一主螺旋箍筋围绕所述第一内主筋外;第一中主筋,其穿置于所述第一主螺旋箍筋与所述第一副螺旋箍筋之间;及第一外主筋,其穿置于所述第一主螺旋箍筋外且在所述第一副螺旋箍筋内。10.根据权利要求2到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承重柱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钢筋组件进一步包含第二系筋组件,所述第二系筋组件中的每一系筋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弯勾系固于所述第二主筋组件中的主筋,所述第二端弯勾系固于所述第二主筋组件中的另一主筋,且所述主筋与所述另一主筋相对应。11.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樑邓彬斌曹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