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负重运载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20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17
一种负重运载平台,包括车架、减震装置、车轮和摇臂;车架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若干摇臂,同一侧的摇等间距设置,每个摇臂端部连接有车轮;每个设置有摇臂位置的车架侧面上部和摇臂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减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上下异形叉臂、羊角、车轮总成装配结构紧凑,节省空间;上下异形叉臂双层结构,承载力强。

A Load-carrying Platform

A load-bearing platform includes a frame, a shock absorber, wheels and rockers; several rocker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with equal rocking spacing on the same side, and wheels are connected at the end of each rocker arm; a set of shock absorber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side and the rocker arm of each frame with rocker arm position; the upper and lower special-shaped fork arms, sheep horns and wheel assembly of the invention are assembled. The structure is compact and space-saving,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special-shaped fork arm double-layer structure has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重运载平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运载平台
,特别涉及一种负重运载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消费者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的订单处理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高时效”的特点,物流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在全球范围逐渐被重视。作为机器人领域最柔性的自动化装配及搬运设备,物流机器人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从2017年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物流机器人行业获得跨越式发展,且这一趋势未来几年会越来越明显。随着智能科技时代的来临,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已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作为工业基础的生产制造以及物流等行业领域,对于物流机器人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2017年,国内物流机器人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的产品出口海外市场能力增强,进一步提升了国产物流机器人产品质量及稳定性的整体形象,间接促进了行业快速发展。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产品都有承载能力差,避震性能差,功能单一等缺点,所以就更加需要一个多功能的运载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重运载平台,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负重运载平台,包括车架、减震装置、车轮和摇臂;车架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若干摇臂,同一侧的摇等间距设置,每个摇臂端部连接有车轮;每个设置有摇臂位置的车架侧面上部和摇臂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减震装置;摇臂包括上叉臂、下叉臂、下羊角、上羊角、上羊角连接杆和下羊角连接杆;上叉臂的一端铰接在车架的侧面中部,下叉臂的一端铰接在车架的底部;上羊角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上羊角,另一端铰接在上叉臂的另一端;下羊角连接杆的一端固定盖在下羊角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叉臂的另一端;下羊角和上羊角结构相同,均为半圆状,且下羊角和上羊角开口相对设置形成车轮固定环。进一步的,车架包括上车架、下车架和支撑柱;下车架的上表面边缘等间距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设置上车架。进一步的,上车架包括两根槽钢和若干角钢;两根槽钢平行设置,若干角钢垂直焊接在两根槽钢之间,形成上车架;下车架包括若干槽钢,两根槽钢平行设置,若干槽钢垂直焊接在两根槽钢之间,形成下车架。进一步的,上车架的侧面等间距设置有三组第一插耳,每组第一插耳包括两个第一插耳;下车架的底部等间距设置有三个第二插耳;第二插耳的位置与第一插耳的位置对应;第二插耳和第一插耳之间的支撑柱上设置有第三插耳。进一步的,上叉臂的一端铰接在第三插耳上,下叉臂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插耳上;减震装置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插耳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叉臂上。进一步的,减震装置包括两个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插耳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叉臂上。进一步的,上车架上表面设置有外壳;车架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防撞杠。进一步的,车轮包括外胎、轮毂、刹车片、轴承、封闭环和转轴;轮毂的外侧套设外胎,刹车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轮毂上;轮毂的中心设置有轴承,轴承侧面设置有封闭环;轴承与轮毂键连接;轴承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端部设置在车轮固定环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上下异形叉臂、羊角、车轮总成装配结构紧凑,节省空间;上下异形叉臂双层结构,承载力强。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减震筒结构,越障和减震效果相较于单减震筒更优秀,并且提高了整车的强度。本专利技术可搭载多种作业机构和不同型号的电机,更换不同装备即可实现一机多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不考虑车体外壳时的整体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车架。图4是本专利技术车身外壳。图5是本专利技术车轮总成。图6是本专利技术减震系统。图7是本专利技术悬挂系统。图8是本专利技术防撞杠。其中,1-上车架,2-下车架,3、第一插耳;4、第二插耳;5-第三插耳,6-外壳,7-外胎,9-轮毂,10-刹车片,12-轴承,13-封闭环,14-传动轴,16-减震弹簧,17-上叉臂,18-下叉臂,19-下羊角,20-上羊角,21-防撞杠,22-上羊角连接杆;23-下羊角连接杆;24-支撑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负重运载平台,包括车架、减震装置、车轮和摇臂;车架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若干摇臂,同一侧的摇等间距设置,每个摇臂端部连接有车轮;每个设置有摇臂位置的车架侧面上部和摇臂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减震装置;摇臂包括上叉臂17、下叉臂18、下羊角19、上羊角20、上羊角连接杆22和下羊角连接杆23;上叉臂17的一端铰接在车架的侧面中部,下叉臂18的一端铰接在车架1的底部;上羊角连接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上羊角20,另一端铰接在上叉臂17的另一端;下羊角连接杆23的一端固定盖在下羊角19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叉臂18的另一端;下羊角19和上羊角20结构相同,均为半圆状,且下羊角19和上羊角20开口相对设置形成车轮固定环。车架包括上车架1、下车架2和支撑柱24;下车架2的上表面边缘等间距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4,支撑柱24的顶端固定设置上车架。上车架1包括两根槽钢和若干角钢;两根槽钢平行设置,若干角钢垂直焊接在两根槽钢之间,形成上车架1;下车架2包括若干槽钢,两根槽钢平行设置,若干槽钢垂直焊接在两根槽钢之间,形成下车架2。上车架1的侧面等间距设置有三组第一插耳3,每组第一插耳3包括两个第一插耳3;下车架2的底部等间距设置有三个第二插耳4;第二插耳4的位置与第一插耳3的位置对应;第二插耳4和第一插耳3之间的支撑柱24上设置有第三插耳5。上叉臂17的一端铰接在第三插耳5上,下叉臂18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插耳4上;减震装置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插耳3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叉臂18上。减震装置包括两个减震弹簧16,减震弹簧16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插耳3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叉臂18上。上车架1上表面设置有外壳6;车架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防撞杠21。车轮包括外胎7、轮毂9、刹车片10、轴承12、封闭环13和转轴14;轮毂9的外侧套设外胎7,刹车片10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轮毂9上;轮毂9的中心设置有轴承12,轴承12侧面设置有封闭环13;轴承12与轮毂9键连接;轴承12内部设置有转轴14;转轴14端部设置在车轮固定环内。本产品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车架、车身外壳、车轮总成、减震系统、悬挂系统。1.车架分为上车架和下车架。上车架由U型钢、槽钢和角钢组成,主要起到承载的作用;下车架由U型钢、槽钢和工字钢组成,上下车架通过支撑块连接。2.车身外壳根据车体的结构量身定做,其中加入了一些挡板和倒角,挡板的作用是防止灰尘等异物进入车体内部,对润滑和传动造成影响;设置倒角一方面为了美观,另一方面配合防撞杠的弧度来减少小车的体积。3.车轮总成由轮毂、外胎、刹车片、轴承、传动轴和万向联轴器组成。4.减震系统是由双减震弹簧组成,相比于传统的单减震弹簧,其减震效果更显著,承载能力更强,越障性能更好,通过性更好。5.悬挂系统是由上下异形叉臂和羊角组成,为了更好的与减震系统相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异形叉臂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经过拓扑优化,各开设两个孔供双减震弹簧通过;羊角连接上下叉臂和供传动轴通过。本产品目前主要针对民用领域,例如机场码头运输货物、野外勘探救援、室内工厂搬运零部件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重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减震装置、车轮和摇臂;车架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若干摇臂,同一侧的摇等间距设置,每个摇臂端部连接有车轮;每个设置有摇臂位置的车架侧面上部和摇臂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减震装置;摇臂包括上叉臂(17)、下叉臂(18)、下羊角(19)、上羊角(20)、上羊角连接杆(22)和下羊角连接杆(23);上叉臂(17)的一端铰接在车架的侧面中部,下叉臂(18)的一端铰接在车架(1)的底部;上羊角连接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上羊角(20),另一端铰接在上叉臂(17)的另一端;下羊角连接杆(23)的一端固定盖在下羊角(19)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叉臂(18)的另一端;下羊角(19)和上羊角(20)结构相同,均为半圆状,且下羊角(19)和上羊角(20)开口相对设置形成车轮固定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重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减震装置、车轮和摇臂;车架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若干摇臂,同一侧的摇等间距设置,每个摇臂端部连接有车轮;每个设置有摇臂位置的车架侧面上部和摇臂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减震装置;摇臂包括上叉臂(17)、下叉臂(18)、下羊角(19)、上羊角(20)、上羊角连接杆(22)和下羊角连接杆(23);上叉臂(17)的一端铰接在车架的侧面中部,下叉臂(18)的一端铰接在车架(1)的底部;上羊角连接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上羊角(20),另一端铰接在上叉臂(17)的另一端;下羊角连接杆(23)的一端固定盖在下羊角(19)上,另一端铰接在下叉臂(18)的另一端;下羊角(19)和上羊角(20)结构相同,均为半圆状,且下羊角(19)和上羊角(20)开口相对设置形成车轮固定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重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上车架(1)、下车架(2)和支撑柱(24);下车架(2)的上表面边缘等间距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4),支撑柱(24)的顶端固定设置上车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重运载平台,其特征在于,上车架(1)包括两根槽钢和若干角钢;两根槽钢平行设置,若干角钢垂直焊接在两根槽钢之间,形成上车架(1);下车架(2)包括若干槽钢,两根槽钢平行设置,若干槽钢垂直焊接在两根槽钢之间,形成下车架(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重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硕吕毅波舒红张烜谢廷船康靖谢步庆陆星宇程博苏进展张接信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