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2144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笔,其包括笔杆、第一笔管、第二笔管、驱动件以及致动件。第一笔管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二端部的第一卡槽。第一端部固定于笔杆。第二笔管套设于第二端部。驱动件设置于第一笔管内,且包括卡合部。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槽。致动件穿设于第二笔管与第一笔管,且耦接驱动件。致动件配置用以于受力后朝第一方向移动而使驱动件产生弹性变形,以使卡合部与第一卡槽分离开来,进而使驱动件带动致动件与第二笔管朝反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

Stylu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ouch pen, which comprises a pen rod, a first pen tube, a second pen tube, a driving member and an actuator. The first pen tube has a first end, a second end relative to the first end, and a first chuck at the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is fixed to the penholder. The second pen pipe is sleeved at the second end. The driving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pen tube and includes a clamping part. The clamping part is clamped in the first clamping slot. The actuator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second pen tube and the first pen tube, and is coupled with the driving part. The actuator configuration is used to move the actuator in the first direction after the force is applied, so that the clamping part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first slot, and then the actuator and the second pen tube can move in the second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first di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笔,尤其涉及一种伸缩式触控笔。
技术介绍
常见的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型电脑或销售终端机(POS),大多设置有触控荧幕,使用者可选择以手指或触控笔触碰触控荧幕,以操作电子装置。常见的触控笔的长度为固定不变的,并且为满足电子产品轻薄化的设计趋势,触控笔的尺寸亦往轻薄短小作发展,以便于使用者携带,或者是收纳于电子装置中的预留空间内。然而,轻薄短小的触控笔并不便于使用者握持,甚而影响到使用者操作上的顺畅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笔,其能提高使用上的灵活度,并提供使用者较佳的操作手感。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笔包括笔杆、第一笔管、第二笔管、驱动件以及致动件。第一笔管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第二端部的第一卡槽。第一端部固定于笔杆。第二笔管套设于第二端部。驱动件设置于第一笔管内,且包括卡合部。卡合部卡合于第一卡槽。致动件穿设于第二笔管与第一笔管,且耦接驱动件。致动件配置用以于受力后朝第一方向移动而使驱动件产生弹性变形,以使卡合部与第一卡槽分离开来,进而使驱动件带动致动件与第二笔管朝反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笔能通过按压致动的方式,使其整体长度伸长或回复至初始长度,以提高使用上的灵活度。并且,使用者能依据个人需求而调整触控笔的整体长度,以获致较佳的操作手感。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笔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触控笔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触控笔的致动件受外力按压后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触控笔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3的触控笔的第二笔管朝第二方向移动后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触控笔的局部剖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触控笔110:笔杆111:管体112:笔芯113、114:端部120:第一笔管121:第一端部122:第二端部123:第一卡槽124:第二卡槽125:滑槽130:第二笔管131:第一空间132:第一通孔133:第二空间134:第二通孔135:第三卡槽140:驱动件141:本体142:弹性变形部143:卡合部143a:第一卡合部143b:第二卡合部144:第二连接部145:让位空间146:第二定位部150:致动件151:致动部152:限位部153:按压部154:第一连接部155:第一定位部160:第一弹性件170:第二弹性件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笔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触控笔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示与便于说明,图1以透视的方式显示出笔杆110的管体111与第二笔管130,并以虚线显示出第二笔管130的内部轮廓。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笔100可以是电容式触控笔或电阻式触控笔,本专利技术对此不多作限制。触控笔100包括笔杆110、第一笔管120、第二笔管130、驱动件140、致动件150、第一弹性件160以及第二弹性件170。详细而言,笔杆110包括管体111与笔芯112,其中笔芯112穿设于管体111内,且管体111具有相对的两端部113、114。笔芯112局部外露于端部113,以作为触控笔100触碰触控荧幕所用的触控部。第一笔管120具有第一端部121、相对于第一端部121的第二端部122以及位于第二端部122的第一卡槽123,其中第一端部121穿设固定于笔杆110的端部114,且第二笔管130套设于第二端部122(或称,第二端部122穿设于第二笔管130)。第二笔管130保有相对于笔杆110与第一笔管120往复移动的自由度,以与端部114相抵接或移动远离端部114,使得触控笔100的整体长度能够视使用者的个人需求而作调整,以获致较佳的操作手感。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40设置于第一笔管120的第二端部122内,且第一弹性件160的相对两端部分别抵接笔杆110与驱动件140。详细而言,驱动件140包括本体141、弹性变形部142以及卡合部143,其中图2示例性地显示出对称设置的两个弹性变形部142、对称设置的两个卡合部143以及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卡槽123。以下仅就其中一组弹性变形部142、卡合部143以及第一卡槽123举例说明。请继续参考图1与图2,弹性变形部142连接本体141,其中卡合部143凸设于弹性变形部142的外壁面,且卡合部143卡合于第一卡槽123。当卡合部143卡合于第一卡槽123时,第二笔管130的其中一端部抵接笔杆110的端部114(此时的第一笔管120完全隐藏于管体111与第二笔管130内),且触控笔100的整体长度可维持于初始长度(即图1所示的状态),以便于使用者携带,或者是收纳于相应的电子装置中的预留空间内。进一步而言,卡合部143可通过弹性变形部142所产生的弹性变形,而与第一卡槽123分离开来,以使驱动件140能够在第一笔管120内自由移动,并通过驱动件140带动致动件150与第二笔管130,以达到调整触控笔100的整体长度之目的。详细而言,第一弹性件160设置于第一笔管120内,其中驱动件140的本体141抵接第一弹性件160的其中一端部,且第一弹性件160的另一端部抵接笔杆110的笔芯112。此时的第一弹性件160处于压缩状态,在卡合部143与第一卡槽123相卡合的情况下,驱动件140无法相对于第一笔管120移动,因此第一弹性件160所积蓄的弹性位能并无法获得释放。具体而言,第二笔管130还具有朝远离笔杆110的方向依序排列的第一空间131、第一通孔132、第二空间133以及第二通孔134。第一空间131配置用以容纳第一笔管120的第二端部122,并与第一笔管12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第一通孔132连通第一空间131与第二空间133,且第二通孔134连通第二空间133与外界。其中,第一通孔132与第二通孔134分别位于第二空间133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致动件150穿设于第二笔管130与第一笔管120,并以位于第一笔管120内的部分耦接驱动件140。其中,第一弹性件160与致动件150分别位于驱动件140的相对两侧。详细而言,致动件150包括致动部151、限位部152以及按压部153,其中致动部151与按压部153分别位于限位部152的相对两侧,且限位部152连接致动部151与按压部153。致动部151穿过第二空间133、第一通孔132以及第一空间131,并穿入第一笔管120,以抵接弹性变形部142。换言之,按压部153与弹性变形部142分别位于致动部151的相对两侧。限位部152配置在第二空间133内,由于限位部152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132与第二通孔134的内径,因此限位部152被限制在第二空间133内往复移动。按压部153穿设于第二通孔134,且按压部153的至少部分外露于第二通孔134,以供使用者按压。第二弹性件170设置于第一笔管120内,且第二弹性件170的相对两端部分别连接致动件150与驱动件140。详细而言,致动件150还包括位于第一笔管120内的第一连接部154与第一定位部155。如图2所示,致动部15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54的相对两侧。进一步而言,第一连接部154用以连接对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杆;第一笔管,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卡槽,且所述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笔杆;第二笔管,套设于所述第二端部;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笔管内,且包括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以及致动件,穿设于所述第二笔管与所述第一笔管,且耦接所述驱动件,所述致动件配置用以于受力后朝第一方向移动而使所述驱动件产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槽分离开来,进而使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致动件与所述第二笔管朝反向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杆;第一笔管,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第二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卡槽,且所述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笔杆;第二笔管,套设于所述第二端部;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笔管内,且包括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以及致动件,穿设于所述第二笔管与所述第一笔管,且耦接所述驱动件,所述致动件配置用以于受力后朝第一方向移动而使所述驱动件产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槽分离开来,进而使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致动件与所述第二笔管朝反向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笔杆,且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致动件分别位于所述驱动件的相对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弹性变形部,耦接所述致动件,且所述卡合部凸设于所述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配置用以受所述致动件的推抵而产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槽分离开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包括:致动部,位于所述第一笔管内,且耦接所述弹性变形部;以及按压部,连接所述致动部,其中所述按压部的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二笔管,且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分别位于所述致动部的相对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笔管内,且连接所述致动件与所述驱动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笔管内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致动部的旁侧且朝向所述驱动件延伸,且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所述弹性变形部的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铠麟郭彦麟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