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以及投影仪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2078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3:39
提供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以及投影仪,能够对液体制冷剂进行高效地冷却。热交换装置具有:1个流入路径,其具有流入口,液体制冷剂经由该流入口流入;1个流出路径,其具有使流入到流入路径的液体制冷剂流出的流出口;多个流路,它们在流入路径内流通方向上并排配置,分别将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连接起来,使从流入路径流入的液体制冷剂流通到流出路径,该流入路径内流通方向是在流入路径内流通的液体制冷剂的流通方向,在从流入口到流入路径的末端之间,多个流路分别与流入路径连接,流入路径在从流入口到末端之间,具有使流入到流入路径的液体制冷剂的流速降低的缓冲部。

Heat exchanger, cooling device and projector

Provides heat exchangers, cooling devices and projectors to efficiently cool liquid refrigerants.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has: an inflow path, which has an inflow inlet through which liquid refrigerant flows; a flow outlet path, which has an outflow outlet for liquid refrigerant flowing into the inflow path; and multiple flow paths, which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in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inflow path, respectively, to connect the inflow path and the outflow path to make the liquid flowing into the inflow path. The flow direction of refrigerant in the inflow path is the flow direction of liquid refrigerant in the inflow path. Between the inflow inlet and the end of the inflow path, multiple flow path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inflow path respectively. The inflow path is between the inflow inlet and the end, and has a buffer which reduces the flow rate of liquid refrigerant in the inflow p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以及投影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以及投影仪。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使液体制冷剂在内部流通的散热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散热器具有:一对集管(header),它们上下相对地设置;多个配管,它们连接在该一对集管之间;以及散热部件,其通过安装设置在该多个配管之间的波纹状的翅片而构成。并且,流入到下侧的集管的液体制冷剂穿过多个配管向上侧的集管流通。向这些配管和翅片吹送来自电动风扇的冷却风,由此,在该配管内流通的液体制冷剂被冷却。并且,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热交换器构成了设置于投影仪的液体冷却循环,具有一对集管和安装在该一对集管之间的多个微裸管。在该热交换器中,与上述散热器同样,流入到一方的集管内的液体制冷剂穿过多个微裸管的内部向另一方的集管移动,并从该另一方的集管排出。在该液体制冷剂穿过微裸管的内部时,该液体制冷剂的热经由该微裸管的微细的壁面散出到外部,由此,液体制冷剂被冷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42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32819号公报这里,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散热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热交换器具有集管,所以容易地大型化。与此相对,提出了无集管的热交换装置。但是,例如,当采用了具有供液体制冷剂流入的流入路径、使液体制冷剂流出的流出路径、以及将这些流入路径和流出路径连接起来的多个流路的结构时,在该多个流路中,容易地产生被称为偏流的现象,即、虽然在某个流路中液体制冷剂容易地流通,但在其他流路中液体制冷剂不容易地流通。具体而言,由于流入到流入路径的液体制冷剂聚集在流入路径的末端,所以该液体制冷剂的流速在流入路径的上游侧(基端侧)的部位较高,在下游侧(末端侧)的部位较低。因此,流入到流入路径的液体制冷剂容易在上述多个流路中的、与上述下游侧的部位连接的流路中流通,不容易在与上述上游侧的部位连接的流路中流通。当产生这样的液体制冷剂的偏流时,液体制冷剂在热交换装置中未被均匀地冷却,产生了无法充分地冷却该液体制冷剂的可能性。因此,希望采用使液体制冷剂高效地流通而提高该液体制冷剂的冷却效率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为目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冷却液体制冷剂的热交换装置、冷却装置以及投影仪。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1个流入路径,其具有流入口,液体制冷剂经由该流入口流入,在该1个流入路径的内部,所述液体制冷剂沿着第1方向流通;1个流出路径,流入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在该1个流出路径的内部流通,该1个流出路径具有使在内部流通的所述液体制冷剂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以及多个流路,它们分别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并排配置,将所述流入路径与所述流出路径连接起来,使从所述流入路径流入的所述液体制冷剂流通到所述流出路径,在从所述流入口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末端之间,所述多个流路分别与所述流入路径连接,所述流入路径具有缓冲部,该缓冲部配置在所述流入口到所述末端之间,使流入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所述液体制冷剂的流速降低。根据这样的结构,经由流入口流入到流入路径的液体制冷剂在多个流路中流通而流入到流出路径,并经由流出口排出到外部,其中,该多个流路在第1方向上并排配置,该第1方向是在该流入路径中流通的液体制冷剂的流通方向。此时,通过在流入路径中在流入口到末端之间设置缓冲部,使流通方向的流路阻力在该缓冲部附近的部位增大,液体制冷剂的流速降低。因此,不仅能够使液体制冷剂在上述多个流路中的、与流入路径的末端附近的部位连接的流路中流通,还能够使液体制冷剂容易地在与该缓冲部附近的部位连接的流路中流通。因此,由于能够使液体制冷剂容易地在各流路中流通,所以能够提高液体制冷剂的冷却效率。并且,在这样的热交换装置中,由于不需要设置上述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一对集管,所以能够使该热交换装置小型化。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缓冲部使得:所述流入路径中的所述缓冲部所位于的部位处的沿着第3方向的截面积比所述流入路径中的未设置所述缓冲部的部位处的沿着所述第3方向的截面积小,其中,所述第3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缓冲部附近的部位的第1方向的流路阻力可靠地增大。因此,能够使液体制冷剂在与该部位连接的上述流路中可靠地流通。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缓冲部是从所述流入路径的内壁向径向内侧突出而使所述流入路径的直径缩小的缩径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简单地构成实现上述功能的缓冲部。因此,不用采用复杂的结构便能够构成起到上述效果的热交换装置。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流入路径沿着所述第1方向具有多个所述缩径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流入路径中设定多个第1方向的流路阻力增大的部位。由此,能够使液体制冷剂容易地在全部的上述多个流路中流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装置对液体制冷剂的冷却效率。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缓冲部是设置在所述流入路径内的、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轴,所述轴具有:第1部分,其外径为第1长度;以及第2部分,其在所述第1方向上比所述第1部分靠下游侧,外径为大于所述第1长度的第2长度。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1部分处能够使流路阻力增大,在第2部分处能够使流路阻力更大。因此,在液体制冷剂在第1部分和第2部分上流通时,能够使该液体制冷剂的流速逐渐降低。因此,能够使液体制冷剂容易地在上述多个流路中的与流入口到第1部分的范围连接的流路、与第1部分到第2部分的范围连接的流路、以及与第2部分到末端的范围连接的流路中分别流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装置对液体制冷剂的冷却效率。在上述第1方式中,优选所述轴的外径随着朝向所述第1方向的下游侧而增大。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上述缓冲部使液体制冷剂能够在流入路径中流通的截面积随着朝向第1方向而减小。由此,能够使液体制冷剂的流速随着朝向第1方向而降低,并且能够使流路阻力增大。因此,由于能够使液体制冷剂容易地在多个流路中分别流通,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液体制冷剂的冷却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的热交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1个流入路径,其具有流入口,液体制冷剂经由该流入口流入,在该1个流入路径的内部,所述液体制冷剂沿着第1方向流通;第1主流路,其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流入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在该第1主流路的内部流通;第2主流路,其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流入到所述第1主流路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在该第2主流路的内部流通;1个流出路径,流入到所述第2主流路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在该1个流出路径的内部流通,该1个流出路径具有使在内部流通的所述液体制冷剂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多个第1流路,它们分别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并排排列,将所述流入路径与所述第1主流路连接起来,使从所述流入路径流入的所述液体制冷剂流通到所述第1主流路;多个第2流路,它们分别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并排排列,将所述第1主流路与所述第2主流路连接起来,使从所述第1主流路流入的所述液体制冷剂流通到所述第2主流路;以及多个第3流路,它们分别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并排排列,将所述第2主流路与所述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装置具有:1个流入路径,其具有流入口,液体制冷剂经由该流入口流入,在该1个流入路径的内部,所述液体制冷剂沿着第1方向流通;1个流出路径,流入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在该1个流出路径的内部流通,该1个流出路径具有使在内部流通的所述液体制冷剂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以及多个流路,它们分别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并排配置,将所述流入路径与所述流出路径连接起来,使从所述流入路径流入的所述液体制冷剂流通到所述流出路径,在从所述流入口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末端之间,所述多个流路分别与所述流入路径连接,所述流入路径具有缓冲部,该缓冲部配置在所述流入口到所述末端之间,使流入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所述液体制冷剂的流速降低。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12 JP 2017-175130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装置具有:1个流入路径,其具有流入口,液体制冷剂经由该流入口流入,在该1个流入路径的内部,所述液体制冷剂沿着第1方向流通;1个流出路径,流入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在该1个流出路径的内部流通,该1个流出路径具有使在内部流通的所述液体制冷剂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以及多个流路,它们分别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并排配置,将所述流入路径与所述流出路径连接起来,使从所述流入路径流入的所述液体制冷剂流通到所述流出路径,在从所述流入口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末端之间,所述多个流路分别与所述流入路径连接,所述流入路径具有缓冲部,该缓冲部配置在所述流入口到所述末端之间,使流入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所述液体制冷剂的流速降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使得:所述流入路径中的所述缓冲部所位于的部位处的沿着第3方向的截面积比所述流入路径中的未设置所述缓冲部的部位处的沿着所述第3方向的截面积小,其中,所述第3方向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是从所述流入路径的内壁向径向内侧突出而使所述流入路径的直径缩小的缩径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路径沿着所述第1方向具有多个所述缩径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是设置在所述流入路径内的、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轴,所述轴具有:第1部分,其外径为第1长度;以及第2部分,其在所述第1方向上比所述第1部分靠下游侧,外径为大于所述第1长度的第2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的外径随着朝向所述第1方向的下游侧而增大。7.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装置具有:1个流入路径,其具有流入口,液体制冷剂经由该流入口流入,在该1个流入路径的内部,所述液体制冷剂沿着第1方向流通;第1主流路,其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流入到所述流入路径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在该第1主流路的内部流通;第2主流路,其沿着所述第1方向配置,流入到所述第1主流路的所述液体制冷剂在该第2主流路的内部流通;1个流出路径,流入到所述第2主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要中村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