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1057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聚烯烃A,所述聚烯烃A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95;2)制备聚烯烃B,所述聚烯烃B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8;3)通过聚合反应将上述聚烯烃A与聚烯烃B共混,得到聚烯烃共混物C,所述聚烯烃共混物C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7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共混来制备低缠结的聚烯烃共混物,使得共混物不存在相分离,且随着(超)高分子量聚烯烃加入量的增加,共混物仍具有均一的共混效果。

A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olefin Blend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olefin blend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steps: 1) preparing polyolefin A, the ratio of initial storage modulus of polyolefin A to platform storage modulus is 0.1-0.95 at 160 C; 2) preparing polyolefin B, and the ratio of initial storage modulus of polyolefin B to platform storage modulus is 0.1-0.8 at 160 C; 3) using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the above mentioned polyolefin A is prepared. Polyolefin A is blended with polyolefin B to obtain polyolefin blend C. The ratio of initial storage modulus of polyolefin blend C to platform storage modulus is 0.1-0.75 at 160 C.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re that the low entanglement polyolefin blend is prepared by chemical reaction blending, so that there is no phase separation in the blend, and the blend still has a homogeneous blending effect with the increase of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olefin con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烯烃聚合反应
,具体涉及一种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聚烯烃共混物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烯烃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混合,进而达到提升材料综合性能的目的。如双峰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共混物。以两种聚乙烯的混合为例,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然而加工性能较差;低分子量聚乙烯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与高分子量聚乙烯共混时能够作为增塑剂,大幅改善共混物的加工性能。然而制约共混物性能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两种高分子的界面作用,当两种高分子化学结构、支化结构、分子量差异越大时,这两种高分子的界面作用就越差。链缠结是高分子凝聚态物理中十分重要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分子链段的松弛行为、链扩散、混合等行为,直接影响了高分子材料的结晶、热性能、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以商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为例,商用的UHMWPE基底树脂多采用负载型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剂在淤浆聚合中进行。虽然催化剂活性高,但催化剂活性位随机分散于载体上,相距很近,增加了初生链段发生链交叠的概率。加之聚合温度≥60℃,致使初生的链段来不及结晶,极易形成链缠结。采用该法制备的1mg分子量为100万的商用UHMWPE初生颗粒中,缠结点含量可达1014个。大量的链缠结使得UHMWPE熔体粘度大,加工异常困难,限制了UHMWPE与其他聚烯烃之间的链扩散行为,制约了共混物界面作用强度的提升,共混物容易出现相分离,致使材料结构缺陷十分明显。因此,降低聚烯烃初生粒子的链缠结程度,能够减少材料的结晶缺陷、降低熔体粘度,进而不仅可改善聚乙烯的加工性能,还能够降低材料分子链扩散壁垒。低缠结状态是亚稳态,共混物后续经熔体加工时,逐渐形成新的缠结点,并最终达到稳态缠结。在链缠结重新建立平衡的过程中,低缠结的组分有利于促进各组分间分子链的相互作用,形成更多的相间缠结、共结晶等,改善材料的界面作用。聚烯烃链缠结程度通常采用转子流变进行表征。链段缠结点间的平均分子量(Me)与链缠绕密度成反比。Me与橡胶平台区的弹性模量可用如下关系式定量描述:其中gN为数量因子;ρ为密度;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温度一定的熔体中弹性模量的增加代表着链缠绕密度的增大。因此,样品初始平台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储能模量为不随测试时间变化时的模量)之比越小,表明样品的初始缠结程度越低。通常,当时,样品表现为低缠结特性。为此,申请公布号为CN105199214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聚乙烯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公布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制备低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再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蜡及低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入转矩流变仪中共混均匀后挤出成型,得到的聚乙烯共混材料。与直接将商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聚乙烯共混相比,该专利技术申请通过降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缠结点能提高共混物的均一性,大大改善了共混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力学性能。然而,该方法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含量较少,使得共混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且若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加入量,可能会导致共混材料在后续加工中出现相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以改善聚烯烃间的共混效果,进而提升共混物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重均分子量为1200~350000g/mol的聚烯烃A,所述聚烯烃A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95;2)制备重均分子量为200000~10000000g/mol的聚烯烃B,所述聚烯烃B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8;3)通过化学反应将上述聚烯烃A与聚烯烃B共混,得到聚烯烃共混物C,所述聚烯烃共混物C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75;且聚烯烃共混物C中聚烯烃B的含量为5~50wt%;所述化学反应为聚合反应。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聚烯烃B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00~6000000g/mol。作为优选,所述化学反应为聚合反应,制备聚烯烃共混物C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两个聚合反应器,分别为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第一反应器为高压管示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搅拌反应釜中的一种,第二反应器为高压管示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搅拌反应釜中的一种;(2)将烯烃、氢气和催化剂A通入第一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制得聚烯烃A,其中氢气与烯烃的摩尔比为0.01~0.5;(3)将步骤(2)制得的聚烯烃A传送至第二反应器,并将烯烃通入第二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制得聚烯烃B,进而获得聚烯烃B改性的聚烯烃A,即聚烯烃共混物C;其中,所述步骤(2)、(3)的反应温度分别为0~100℃,反应压力分别为1~60bar,反应时间分别为1min~8h;所述烯烃选自乙烯或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催化剂A为茂金属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无机铬催化剂、有机铬催化剂中的一种。较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中在第二反应器内加入催化剂B,该催化剂B为茂金属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无机铬催化剂、有机铬催化剂中的一种。同样优选的是,所述化学反应为聚合反应,制备聚烯烃共混物C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个聚合反应器,该聚合反应器选自流化床反应器或搅拌反应釜;(2)将烯烃、催化剂B通入聚合反应器进行反应,制得聚烯烃B;(3)将步骤(2)反应制得的气体从聚合反应器内分离;(4)将烯烃、氢气、催化剂A通入聚合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其中氢气与烯烃的摩尔比为0.01~0.5,制得聚烯烃A,进而获得聚烯烃共混物C。上述步骤(2)和(4)的反应温度分别为0~100℃,反应压力分别为1~60bar,反应时间分别为1min~8h;所述烯烃选自乙烯或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催化剂A、B分别为茂金属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无机铬催化剂、有机铬催化剂中的一种。改进,所述催化剂A和催化剂B均为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所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一)将多孔载体与醇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混合4~8h后,得到物质A,其中所述醇为乙醇、丙醇、1-丁醇、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二)将纳米粒子与Mg化合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混合1~4h后,加入上述物质A,其中Mg化合物为氯化镁、溴化镁、乙氧基镁、氢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二种,醇与Mg原子的摩尔比为1~10,所述纳米粒子与上述多孔载体的重量比为1~90wt%,上述多孔载体与Mg化合物的重量比为0.1~10,搅拌1~8h,过滤,将固体粉末干燥至自由流动,得到载体A;(三)将过量的烷基铝加入至步骤(二)中所得的载体A,搅拌4~8h,用四氢呋喃溶液洗涤3~8次,除去多余的烷基铝,将固体粉末干燥至自由流动,得到载体B;(四)将TiCl4或TiCl3的四氢呋喃溶液加入至步骤(三)中所得的载体B,其中Ti原子与载体B的重量比为0.1~10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重均分子量为1200~350000g/mol的聚烯烃A,所述聚烯烃A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95;2)制备重均分子量为200000~10000000g/mol的聚烯烃B,所述聚烯烃B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8;3)通过化学反应将上述聚烯烃A与聚烯烃B共混,得到聚烯烃共混物C,所述聚烯烃共混物C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75;且聚烯烃共混物C中聚烯烃B的含量为5~50wt%;所述化学反应为聚合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重均分子量为1200~350000g/mol的聚烯烃A,所述聚烯烃A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95;2)制备重均分子量为200000~10000000g/mol的聚烯烃B,所述聚烯烃B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8;3)通过化学反应将上述聚烯烃A与聚烯烃B共混,得到聚烯烃共混物C,所述聚烯烃共混物C在160℃下的起始储能模量与平台储能模量之比为0.1~0.75;且聚烯烃共混物C中聚烯烃B的含量为5~50wt%;所述化学反应为聚合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B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0~6000000g/mo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聚烯烃共混物C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两个聚合反应器,分别为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第一反应器为高压管示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搅拌反应釜中的一种,第二反应器为高压管示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搅拌反应釜中的一种;(2)将烯烃、氢气和催化剂A通入第一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制得聚烯烃A,其中氢气与烯烃的摩尔比为0.01~0.5;(3)将步骤(2)制得的聚烯烃A传送至第二反应器,并将烯烃通入第二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制得聚烯烃B,进而获得聚烯烃B改性的聚烯烃A,即聚烯烃共混物C;其中,所述步骤(2)、(3)的反应温度分别为0~100℃,反应压力分别为1~60bar,反应时间分别为1min~8h;所述烯烃选自乙烯或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且α-烯烃与乙烯的摩尔比为0~1.0;所述催化剂A为茂金属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无机铬催化剂、有机铬催化剂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第二反应器内加入催化剂B,该催化剂B为茂金属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无机铬催化剂、有机铬催化剂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聚烯烃共混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聚烯烃共混物C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个聚合反应器,该聚合反应器为流化床反应器或搅拌反应釜;(2)将烯烃、催化剂B通入聚合反应器进行反应,制得聚烯烃B;(3)将步骤(2)反应制得的气体从聚合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历伟阳永荣王靖岱蒋斌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杭州双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