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084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控制器控制曳引电动机工作,曳引电动机通过吊绳带动轿厢上升,轿厢通过滑块沿着导轨滑动上升;步骤二,当轿厢上升最高处时,停止块使得轿厢驻停;步骤三,轿厢驻停后,滑块上端面与接触板下端面接触,进而挤压弹簧,活动杆向套筒内部上侧移动,此时导油管与连接管相连通,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经连接管和导油管溢流至导轨内部,进而方便了导轨的润滑;步骤四,再次使用轿厢时,轿厢向下移动,在弹簧作用下,活动杆回归原位,导油管与连接管不再相通,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电梯减振降噪效果欠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方便电梯减振降噪,使用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属于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垂直运输工具。在现代社会,电梯已经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当今世界,电梯的使用量已成为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电梯的基本规格包括电梯的用途、额定载重、额定速度、拖动方式、控制方式,轿厢尺寸门的型式等。这些方面的内容确定了电梯的服务对象、运输能力、工作性能及对井道机房的要求,因此被称为基本规格。现有的电梯减振降噪效果欠佳,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轿厢与导轨滑动连接处缺少润滑油,导致摩擦力增加,电梯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了居民生活和休息,同时在使用电梯时,还会引起一定的恐慌感,现在急需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方便电梯减振降噪,使用安全稳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控制器控制曳引电动机工作,曳引电动机通过吊绳带动轿厢上升,轿厢通过滑块沿着导轨滑动上升;步骤二,当轿厢上升最高处时,停止块使得轿厢驻停;步骤三,轿厢驻停后,滑块上端面与接触板下端面接触,进而挤压弹簧,活动杆向套筒内部上侧移动,此时导油管与连接管相连通,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经连接管和导油管溢流至导轨内部,进而方便了导轨的润滑;步骤四,再次使用轿厢时,轿厢向下移动,在弹簧作用下,活动杆回归原位,导油管与连接管不再相通。进一步的,所述停止块设有四组,且四组停止块规格相同,所述储油腔设有两组,且两组储油腔规格相同,所述套筒设有两组,且两组储油腔规格相同,所述导油管设有两组,且两组导油管规格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与套筒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接触板受挤压移动距离与导油管至连接管距离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导油管为L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轿厢下侧设有缓冲器,且缓冲器上端面设有软胶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因本专利技术添加了储油腔、安装板、套筒、活动杆、弹簧、导油管、接触板以及连接管,该设计方便电梯的减振降噪,大大降低了电梯的使用噪音,解决了原有电梯减振降噪效果欠佳的问题,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减振降噪效果。因活动杆与套筒连接处设有密封圈,该设计有效避免润滑油的泄漏,因接触板受挤压移动距离与导油管至连接管距离相同,该设计方便导油管与连接管相连通,因墙体右端面上侧有注油管,且注油管内部设有密封塞,该设计方便储油腔内部润滑油的补充,因导油管为L型结构,该设计方便了导油管与连接管相连接,因活动杆环形侧面上侧设有限位环,该设计避免活动杆从套筒内部脱落,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方便电梯减振降噪,使用安全稳定。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中润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中润滑机构的放大图;图中:1-墙体、2-导轨、3-滑块、4-轿厢、5-停止块、6-控制器、7-曳引电动机、8-吊绳、9-润滑机构、91-储油腔、92-安装板、93-套筒、94-活动杆、95-弹簧、96-导油管、97-接触板、98-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降噪方法所采用的电梯结构为,包括墙体1、导轨2、滑块3、轿厢4、停止块5、控制器6、曳引电动机7、吊绳8以及润滑机构9,导轨2安装在墙体1内壁左侧,滑块3嵌入在导轨2内部,滑块3右端面安装有轿厢4,控制器6安装在墙体1上端面左侧,曳引电动机7装配在控制器6右侧,曳引电动机7连接有吊绳8,曳引电动机7通过吊绳8与轿厢4相连接,润滑机构9设置在导轨2内部上侧,停止块5安装在导轨2右端面上下两侧。润滑机构9包括储油腔91、安装板92、套筒93、活动杆94、弹簧95、导油管96、接触板97以及连接管98,储油腔91设置在墙体1内部上侧,安装板92固定在导轨2内部上侧,套筒93固定在安装板92下端面中间位置,连接管98固定在储油腔91左端面下侧,连接管98贯穿套筒93内部右侧,活动杆94安装在套筒93内部中间位置,接触板97固定在活动杆94下端面,活动杆94环形侧面下侧套设有弹簧95,活动杆94内部中间位置内置有导油管96,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电梯减振降噪效果欠佳的问题。轿厢4下侧设有缓冲器,且缓冲器上端面设有软胶垫,增加了电梯的减振效果,活动杆94与套筒93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接触板97受挤压移动距离与导油管96至连接管98距离相同,密封圈可以有效避免润滑油泄漏,方便导油管96方便与连接管98相通,墙体1右端面上侧有注油管,且注油管内部设有密封塞,导油管96为L型结构,方便储油腔91内部润滑油的补充,密封塞避免灰尘进入储油腔91内部,L型结构的导油管96方便与连接管98相连接。导油管96与连接管98管径相同,活动杆94环形侧面上侧设有限位环,方便导油管96与连接管98相连接,限位环避免活动杆94从套筒93内部脱落,停止块5设有四组,且四组停止块5规格相同,储油腔91设有两组,且两组储油腔91规格相同,套筒93设有两组,且两组套筒93规格相同,导油管96设有两组,且两组导油管96规格相同,四组停止块5方便了轿厢4的驻停,两组储油腔91方便了电梯的润滑,提高了电梯的减振降噪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控制器控制曳引电动机工作,曳引电动机通过吊绳带动轿厢上升,轿厢通过滑块沿着导轨滑动上升;步骤二,当轿厢上升最高处时,停止块使得轿厢驻停;步骤三,轿厢驻停后,滑块上端面与接触板下端面接触,进而挤压弹簧,活动杆向套筒内部上侧移动,此时导油管与连接管相连通,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经连接管和导油管溢流至导轨内部,进而方便了导轨的润滑;步骤四,再次使用轿厢时,轿厢向下移动,在弹簧作用下,活动杆回归原位,导油管与连接管不再相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控制器控制曳引电动机工作,曳引电动机通过吊绳带动轿厢上升,轿厢通过滑块沿着导轨滑动上升;步骤二,当轿厢上升最高处时,停止块使得轿厢驻停;步骤三,轿厢驻停后,滑块上端面与接触板下端面接触,进而挤压弹簧,活动杆向套筒内部上侧移动,此时导油管与连接管相连通,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经连接管和导油管溢流至导轨内部,进而方便了导轨的润滑;步骤四,再次使用轿厢时,轿厢向下移动,在弹簧作用下,活动杆回归原位,导油管与连接管不再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减振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控制器控制曳引电动机工作,曳引电动机通过吊绳带动轿厢上升,轿厢通过滑块沿着导轨滑动上升;步骤二,当轿厢上升最高处时,停止块使得轿厢驻停;步骤三,轿厢驻停后,滑块上端面与接触板下端面接触,进而挤压弹簧,活动杆向套筒内部上侧移动,此时导油管与连接管相连通,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经连接管和导油管溢流至导轨内部,进而方便了导轨的润滑;步骤四,再次使用轿厢时,轿厢向下移动,在弹簧作用下,活动杆回归原位,导油管与连接管不再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减振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华周临震宦海祥赵雪雅夏斯伟顾玲铭徐秀虎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