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和电热煮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998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锅和电热煮饭器。所述内锅的主体为具有顶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体形状,所述主体的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并且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为凹陷部和/或凸出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锅能够有效增加内锅的受热面积,进而可以使食材均匀受热。

Internal pot and electric cook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ner pot and an electric heating cooking device. The main body of the inner pot is a rotary body with a top opening and an inner cavity.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main body has a maximum diameter D and a height H, of which D/H>2. The outer side of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convex structure, and the concave-convex structure is a concave part and/or a convex part. According to the utility model, the inner pot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heating area of the inner pot, thereby making the food uniformly he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地涉及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家庭中较常使用的诸如电饭煲和电压力锅的电热煮饭器的内锅由于其外形和材料限制,会导致在烹饪过程中内锅中的水吸热不均匀,从而使得内锅中的水的温度不均衡。而大米的吸水效果通常与温度关系很大,温度不均的结果会导致吸水效果不均,从而会影响米饭的口感。本技术期望提出一种改进的内锅和电热煮饭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内锅。所述内锅的主体为具有顶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体形状,所述主体的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并且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为凹陷部和/或凸出部。通过将内腔的最大直径D和内腔的高度H的比例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内锅的高度H相对较低,从而可有效降低内锅中食材的厚度,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内锅的受热面积,进而可以使食材均匀受热。进一步地,通过在主体的外侧设置凹凸结构,可以增加主体的受热面积。进而可以使食材均匀受热,尤其是在内锅中的液体尚未沸腾时。可选地,所述凹凸结构沿所述主体的周向方向延伸,或者所述凹凸结构沿所述主体的轴向方向延伸。可选地,所述凹陷部包括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内腔凹进的凹槽,所述凸出部包括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朝向远离所述内腔的方向突出的肋部。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折线形和/或光滑的曲线形。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2mm,或所述肋部的突出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的尺寸小于或等于2mm。可选地,所述主体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以此方式,可以扩大内锅的主体的选材范围。可选地,所述凹凸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部,所述凹凸结构的最下端距离所述顶部开口所在的平面的垂直距离H1≤2/3H。通过在主体的上部设置凹凸结构,可以增加主体的上部的受热面积,增加主体的上部获得的热量。因而,即使主体由导热速率较低的非金属材料(例如陶瓷材料)制成,也可以改善或者避免内腔中的食材受热不均,改善所烹饪的食物的口感。可选地,所述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内锅的侧壁的侧壁段、用于形成所述内锅的底壁的底壁段以及连接在所述侧壁段与所述底壁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凹凸结构设置在所述侧壁段的外侧。可选地,所述底壁段沿垂直于所述回转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底壁的直径D1满足关系:1/4≤D1/D≤3/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热煮饭器。所述电热煮饭器包括煲体以及盖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内锅。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并能够在所述内锅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锅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示出的内锅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内锅处于倒置状态;图3为图1中示出的内锅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示出的内锅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锅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中示出的内锅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内锅处于倒置状态;图7为图5中示出的内锅的侧视图;图8为图5中示出的内锅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示出的内锅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内锅处于倒置状态;图11为图9中示出的内锅的侧视图;以及图12为图9中示出的内锅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热煮饭器及其内锅。尽管未示出,但是电热煮饭器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等任何合适的电热煮饭器。电热煮饭器可以具有多种烹饪模式,例如煮饭模式、煮粥模式、煲汤模式等。电热煮饭器主要可以包括煲体以及设置在煲体上的盖体。电热煮饭器的煲体可以呈大体圆角长方体形状、大体圆筒形状或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煲体中设置有与接下来将要详细描述的内锅的形状匹配的内锅收纳部。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内锅可以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材(例如米、肉、骨头、土豆等),以烹饪出可供食用的食物,例如米饭、粥、汤等。煲体中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未示出)。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上。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可以通过例如铰接的方式在最大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置在煲体的上方。其中,当盖体处于关闭位置时,盖体盖合在煲体上,盖体和煲体的内锅之间可以形成烹饪空间。此外,电热煮饭器还可以设置有本领域已知的其他结构,为了简洁,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下面将对根据本技术的不同实施方式的内锅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锅100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内锅100主要可以包括主体110。可选地,内锅100还可以设置有把手120,以便于使用者把持内锅100。把手12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等分体成型工艺设置在主体110的外侧的任何合适的位置处,例如上部。内锅100的主体11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非金属材料(例如陶瓷等)制成。主体110可以是绕中心轴线R旋转而形成的具有顶部开口111和内腔112的回转体形状。具体地,如图4的截面示意图所示,回转体的回转母线可以包括侧壁段113、底壁段114以及连接在侧壁段113的下端与底壁段114之间的过渡段115。其中,侧壁段113可以是沿平行于中心轴线R的方向延伸的直壁,底壁段114可以是沿垂直于中心轴线R的方向延伸的直壁,过渡段115可以是连接在侧壁段113的下端和底壁段114之间的圆滑的弧形壁。上述回转母线绕旋转中心轴线R旋转,形成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具有顶部开口111和内腔112的回转体形状的主体110。其中,侧壁段113形成了主体110的侧壁116,底壁段114形成了主体110的底壁117,过渡段115形成了连接在侧壁116与底壁117之间的大体球形壁118。也就是说,由上述回转母线绕中心轴线R旋转形成的回转体的上部大致呈圆柱形,下部大致呈半球形,而底部具有平坦表面,以便于放置内锅100,防止内锅100倾倒。顶部开口111位于主体110的侧壁116的顶端,使用者可以通过顶部开口111将待烹饪的食材放入内腔112中。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回转母线的侧壁段113、底壁段1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主体为具有顶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体形状,所述主体的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并且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为凹陷部和/或凸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主体为具有顶部开口和内腔的回转体形状,所述主体的内腔具有最大直径D且具有高度H,其中D/H>2,并且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为凹陷部和/或凸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沿所述主体的周向方向延伸,或者所述凹凸结构沿所述主体的轴向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内腔凹进的凹槽,所述凸出部包括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朝向远离所述内腔的方向突出的肋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折线形和/或光滑的曲线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2mm,或所述肋部的突出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的尺寸小于或等于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涌梁恩松邱清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