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973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12:56
一种加热器,具有:发热元件(28),该发热元件通过通电而发热;正极用电极板(25)及负极用电极板(27),该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呈板状且以从两面夹持发热元件(28)的方式配置;以及放电部(31),该放电部设置于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R2)并对浪涌电流进行放电,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是正极用电极板(25)与负极用电极板(27)相对的相对部分中的除了配置有发热元件(28)的发热元件配设区域(R1)以外的区域。

heater

A heater is provided with: a heating element (28), which heats up by electrifying; a positive electrode plate (25) and a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27), which are plate-shaped and clamped from both sides of the heating element (28); and a discharge unit (31), which is arranged in a non-heating element allocation area (R2) and discharges the surge current. The non-heating element allocation area is the area other than the heating element allocation area (R1) of the relative part of the positive electrode plate (25)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27) which is provided with the heating element (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加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配置于正极用电极板与负极用电极板之间的发热元件的加热器。本申请主张2016年3月3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6-073645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以往,以电动车(以下称为“EV车辆”)、插电混合动力车(以下,称为“PHEV车辆”)的制热用为目的而使用温水PTC加热器。在EV车辆、PHEV车辆中,取代发动机废热而通过温水PTC加热器(以下,只称为“加热器”)来对水进行加热,并通过利用水泵使温水循环来进行制热。发热元件中的一个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元件以某一温度为界,电阻值大幅变化。因此,有如下特性:即使在产生负载变动、电压变动的情况下,发热元件的温度也几乎不变。因此,即使在发生设想外的事件(冷却水的消失等)的情况下,发热元件过热的可能性也极低。上述构成的加热器偶尔会有被从外部施加较高的浪涌电压(例如,雷涌)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构成光源点灯装置的电路基板设置浪涌抑制电路来对实装于电路基板的元件进行保护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5733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需要在电路基板形成浪涌抑制电路,因此难以应用于上述结构的加热器。当对上述的加热器施加来自外部的较高的浪涌电压时,会有PTC元件等的发热元件破损的担忧。尤其是,EV车辆、PHEV车辆在充电时经由充电电缆而与外部连接,因此当高电压浪涌被施加到充电电缆时,PTC元件等的发热元件破损的可能性变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热器,通过对在被施加浪涌电压时产生的浪涌电流进行放电而能够抑制发热元件的破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所涉及的加热器具有: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通过通电而发热;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该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呈板状并且以从所述发热元件的两面夹持所述发热元件的方式配置;以及放电部,该放电部设置于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对浪涌电流进行放电,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是所述正极用电极板与所述负极用电极板相对的相对部分中的除了配置有所述发热元件的发热元件配设区域以外的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在放电部对被从外部施加较高的浪涌电压时流动的浪涌电流进行放电而消耗浪涌电流。由此,能够抑制因浪涌电流引起的发热元件的破损。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加热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具有第一面,该第一面对应于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且与所述负极用电极板相对,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具有第二面,该第二面对应于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且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相对,所述放电部包含由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构成的第一放电部,所述第一突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并向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突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面,并向朝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顶端以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相对配置。如此,通过具有包含第一及第二突起部的第一放电部,在以顶端之间比正极用电极板和负极用电极板的间隔狭窄的距离配置的第一及第二突起部之间,浪涌电流变得容易流动,因此能够使浪涌电流在第一突起部的顶端与第二突起部的顶端之间放电。由此,能够抑制因浪涌电流引起的发热元件的破损。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加热器中,也可以包含金属制框体,该金属制框体收容所述发热元件、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所述放电部包含第二放电部,该第二放电部设置于所述金属制框体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相对的部分,所述第二放电部具有第三突起部和第四突起部,该第三突起部设置于所述金属制框体,该第四突起部以顶端与该第三突起部的顶端在空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通过具有如此构成的第二放电部,能够使从金属制框体向正极用电极板流动的浪涌电流在第二放电部放电。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加热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放电部包含第三放电部,该第三放电部设置于所述金属制框体与所述负极用电极板相对的部分,所述第三放电部具有第五突起部和第六突起部,该第五突起部设置于所述金属制框体,该第六突起部以顶端与该第五突起部的顶端在空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通过具有如此构成的第三放电部,能够使从金属制框体向负极用电极板流动的浪涌电流在第三放电部放电。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加热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具有第一面,该第一面对应于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且与所述负极用电极板相对,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具有第二面,该第二面对应于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且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相对,所述放电部包含第一绝缘部件,该第一绝缘部件以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并且与所述发热元件相比耐电压更低。如此,通过具有包含以与第一及第二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并且与发热元件相比耐电压更低的第一绝缘部件的放电部,能够将浪涌电流向第一绝缘部件引导并利用第一绝缘部件消耗浪涌电流,因此能够抑制因浪涌电流引起的发热元件的破损。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加热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放电部包含第二绝缘部件,该第二绝缘部件以与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接触的方式设置,以覆盖所述第一绝缘部件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并且与所述发热元件相比耐电压更高。通过使放电部包含如此构成的第二绝缘部件,能够将浪涌电流向第一绝缘部件引导,并能够将设置有第一绝缘部件的部分处的正极用电极板与负极用电极板的间隔保持为所期望的间隔。即,第二绝缘部件起到作为间隔件的功能,因此能够将第一绝缘部件的厚度保持恒定。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加热器中,也可以是,包含金属制框体,该金属制框体收容所述发热元件、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所述放电部配置为,在所述正极用电极板与所述金属制框体相对的部分及所述负极用电极板与所述金属制框体相对的部分,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所述负极用电极板及所述金属制框体接触。如此,通过在上述的场所设置包含第一绝缘部件的放电部,能够使浪涌电流在正极用电极与金属制框体相对的部分及负极用电极与金属制框体相对的部分放电。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加热器中,也可以是,包含金属制框体,该金属制框体收容所述发热元件、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及所述负极用电极板,并且该金属制框体具备盖部,所述第一绝缘部件配置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中的配置于所述金属制框体的盖部侧的电极板的端部,在所述盖部的与所述电极板的端部相对的部分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设置为这样的结构,能够经由观察窗确认在放电部中浪涌电流被放电时产生的熏黑(附着灰尘而污黑的现象)。由此,使用者能够确认浪涌电流被放电的场所。另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加热器中,也可以是,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具有第一面,该第一面对应于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且与所述负极用电极板相对,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具有第二面,该第二面对应于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且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相对,所述放电部包含: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以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且与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具有规定间隔;以及第三绝缘部件,该第三绝缘部件以与所述第一面、第二面、所述第一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通过通电而发热;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该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呈板状,并且以从所述发热元件的两面夹持所述发热元件的方式配置;以及.放电部,该放电部设置于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对浪涌电流进行放电,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是所述正极用电极板与所述负极用电极板相对的相对部分中的除了配置有所述发热元件的发热元件配设区域以外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31 JP 2016-073645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通过通电而发热;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该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呈板状,并且以从所述发热元件的两面夹持所述发热元件的方式配置;以及.放电部,该放电部设置于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对浪涌电流进行放电,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是所述正极用电极板与所述负极用电极板相对的相对部分中的除了配置有所述发热元件的发热元件配设区域以外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具有第一面,该第一面对应于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且与所述负极用电极板相对,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具有第二面,该第二面对应于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且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相对,所述放电部包含由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构成的第一放电部,所述第一突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并向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突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面,并向朝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突起部的顶端以空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相对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器,其中,包含金属制框体,该金属制框体收容所述发热元件、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及负极用电极板,所述放电部包含第二放电部,该第二放电部设置于所述金属制框体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相对的部分,所述第二放电部具有第三突起部和第四突起部,该第三突起部设置于所述金属制框体,该第四突起部以顶端与该第三突起部的顶端在空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放电部包含第三放电部,该第三放电部设置于所述金属制框体与所述负极用电极板相对的部分,所述第三放电部具有第五突起部和第六突起部,该第五突起部设置于所述金属制框体,该第六突起部以顶端与该第五突起部的顶端在空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正极用电极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具有第一面,该第一面对应于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且与所述负极用电极板相对,所述正极用电极板具有第二面,该第二面对应于所述非发热元件配设区域,并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坂圭史中村秀男久保田裕孝丸山真范佐藤秀隆大崎智康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