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942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线驱动器,即使在可动件和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粘弹性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驱动可动件。例如,直线驱动器(1)包括:固定件(2);可动件(6);磁力驱动机构(5),相对于固定件(2)对可动件(6)进行直线驱动;以及粘弹性体(9),由设置在固定件(2)和可动件(6)之间的硅凝胶等构成。粘弹性体(9)设置在固定件(2)的壳体(3)和可动件(6)的第一磁轭(7)中在与磁力驱动机构(5)的驱动方向(Z)正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Y)平行相对的固定件侧平面部(第一固定板(331)、第二固定板(332)等)和可动件侧平面部(第一侧板部(76)、第二侧板部(77)等)之间。因此,驱动可动件(6)时,可动件(6)剪切变形。

Linear Driv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near driver, which can properly drive movable parts even when viscoelastic bodies are arranged between movable parts and fixing parts. For example, a linear actuator (1) comprises a fixed part (2), a movable part (6), a magnetic driving mechanism (5), a linear drive for movable parts (6) relative to the fixing piece (2), and a viscoelastic body (9), which is composed of a silicon gel arranged between the fixed part (2) and the movable part (6). The viscoelastic body (9)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hell (3) of the fixing part (2) and the first yoke (7) of the movable part (6) and the side plane part (76) of the movable part (331), the second fixing plate (332) and the side plane part (77) of the fixing part (331), which are parallel to the first direction (Z) and the second direction (Y) of the driving direction (5) of the magnetic driving mechanism. Therefore, when the movable part (6) is driven, the movable part (6) is shear deform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直线驱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可动件进行直线驱动的直线驱动器。
技术介绍
在便携式电话等领域中,使用通过振动来通知来电等的设备,作为上述设备能够使用经由弹簧构件并利用固定件支承可动件的直线驱动器(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直线驱动器中,利用设置于可动件侧的磁铁和设置于固定件侧的线圈,沿轴线方向驱动可动件。但是,在上述直线驱动器中,存在因弹簧构件引起的共振点峰,可动件有可能在上述共振点峰过度位移而与固定件碰撞。另一方面,为了抑制可动件的共振峰,提出了如下方案:在轴线方向,在由固定件和可动件夹持的部位配置硅凝胶(粘弹性体)(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7161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8573号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44342号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直线驱动器中,如果在轴线方向,在由固定件和可动件夹持的部位配置专利文献3记载的硅凝胶(粘弹性体),则粘弹性体伴随可动件沿轴线方向移动而伸缩。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减振器伸缩的过程中,减振器向可动件施加的力的大小大幅度变化,所以有损可动件的驱动特性中的线性等,从而不能适当地驱动可动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直线驱动器,即使在可动件和固定件之间设置粘弹性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驱动可动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可动件;磁力驱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对所述可动件进行直线驱动;以及粘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可动件之间,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朝向与所述驱动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以及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平行相对,所述可动件包括:可动件侧第一平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平行相对;以及可动件侧第二平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平行相对,所述粘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一平面部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二平面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固定件和可动件之间设置粘弹性体,上述粘弹性体设置在固定件的朝向与驱动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的固定件侧平面部(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和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和可动件的在第一方向与固定件侧平面部平行相对的可动件侧平面部(可动件侧第一平面部和可动件侧第二平面部)之间。因此,可动件沿驱动方向移动时,粘弹性体剪切变形,向可动件施加其恢复力。在此,与粘弹性体伸缩时的恢复力相比,粘弹性体剪切变形时的恢复力由变形程度带来的变化较小。由此,可动件移动时,可动件从粘弹性体接受的恢复力的大小的变化较小。因此,由于粘弹性体稳定的减振器特性稳定,所以能够适当地驱动可动件。此外,由于粘弹性体设置于平面部(固定件侧平面部和可动件侧平面部),所以能够将粘弹性体固定于固定件侧和可动件侧而不产生间隙等。因此,即使可动件反复振动,也不容易发生粘弹性体从固定件侧或可动件侧脱落等问题。并且,由于固定件侧平面部与可动件侧平面部平行相对,所以粘弹性体整体上对可动件施加大体固定的恢复力,由此减振器特性稳定。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侧第三平面部,朝向与所述驱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以及固定件侧第四平面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三平面部平行相对,所述可动件包括:可动件侧第三平面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三平面部平行相对;以及可动件侧第四平面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平行相对,所述粘弹性体还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第三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三平面部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第四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四平面部之间。按照上述方式,在第一方向的两个部位和第二方向的两个部位,起到使粘弹性体稳定的减振器特性稳定等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可动件仅通过所述粘弹性体被所述固定件支承成能够沿所述驱动方向移动。按照上述结构,由于不需要使用弹簧构件来支承可动件,所以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固定件包括:壳体,包括所述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和所述固定件侧第四平面部;以及线圈支架,在所述壳体的内侧保持所述磁力驱动机构的线圈,所述可动件包括:第一磁轭,所述可动件侧第一平面部、所述可动件侧第二平面部、所述可动件侧第二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四平面部作为侧板部从位于所述驱动方向的一侧的端板部向所述线圈和所述壳体之间弯曲;永磁铁,固定于所述端板部并与所述线圈相对,与所述线圈构成所述磁力驱动机构;以及第二磁轭,相对于所述永磁铁设置在与所述端板部相反侧。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壳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平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平板部平行相对的第二平板部;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平板部;以及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平板部平行相对的第四平板部,所述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由固定在所述第一平板部的外表面的第一固定板构成,所述第一固定板覆盖在所述第一平板部上形成的开口部,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由固定在所述第二平板部的外表面的第二固定板构成,所述第二固定板覆盖在所述第二平板部上形成的开口部,所述固定件侧第三平面部由固定在所述第三平板部的外表面的第三固定板构成,所述第三固定板覆盖在所述第三平板部上形成的开口部,所述固定件侧第四平面部由固定在所述第四平板部的外表面的第四固定板构成,所述第四固定板覆盖在所述第四平板部上形成的开口部。按照上述方式,能够在壳体的内侧配置可动件之后,以贯通开口部的方式设置粘弹性体。因此,容易在直线驱动器上设置粘弹性体。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永磁铁包括:第一磁铁,N极和S极在所述驱动方向相邻;以及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驱动方向上相邻的位置,N极和S极在所述驱动方向相邻,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使同极朝向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之间。按照上述结构,能够提高与线圈交链的磁场的密度。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借助磁性板连接。按照上述结构,与直接连接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情况相比,容易以同极侧连接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如下方式,所述粘弹性体由凝胶状减振构件构成。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固定件和可动件之间设置粘弹性体,上述粘弹性体设置在固定件的朝向与驱动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的固定件侧平面部(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和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和可动件的在第一方向与固定件侧平面部平行相对的可动件侧平面部(可动件侧第一平面部和可动件侧第二平面部)之间。因此,可动件沿驱动方向移动时,粘弹性体剪切变形,向可动件施加其恢复力。在此,与粘弹性体伸缩时的恢复力相比,粘弹性体剪切变形时的恢复力由变形程度带来的变化较小。由此,可动件移动时,可动件从粘弹性体接受的恢复力的大小的变化较小。因此,由于粘弹性体稳定的减振器特性稳定,所以能够适当地驱动可动件。此外,由于粘弹性体设置于平面部(固定件侧平面部和可动件侧平面部),所以能够将粘弹性体固定于固定件侧和可动件侧而不产生间隙等。因此,即使可动件反复振动,也不容易发生粘弹性体从固定件侧或可动件侧脱落等问题。并且,由于固定件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可动件;磁力驱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对所述可动件进行直线驱动;以及粘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可动件之间,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朝向与所述驱动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以及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平行相对,所述可动件包括:可动件侧第一平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平行相对;以及可动件侧第二平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平行相对,所述粘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一平面部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二平面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9 JP 2016-1568961.一种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可动件;磁力驱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对所述可动件进行直线驱动;以及粘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可动件之间,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朝向与所述驱动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以及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平行相对,所述可动件包括:可动件侧第一平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平行相对;以及可动件侧第二平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平行相对,所述粘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一平面部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二平面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件侧第三平面部,朝向与所述驱动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以及固定件侧第四平面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三平面部平行相对,所述可动件包括:可动件侧第三平面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三平面部平行相对;以及可动件侧第四平面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平行相对,所述粘弹性体还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第三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三平面部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侧第四平面部和所述可动件侧第四平面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件仅通过所述粘弹性体被所述固定件支承成能够沿所述驱动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壳体,包括所述固定件侧第一平面部、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所述固定件侧第二平面部和所述固定件侧第四平面部;以及线圈支架,在所述壳体的内侧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正北原裕士土桥将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