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8881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6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该动力电缆包括包括动力电缆本体和吸收电容,所述动力电缆本体为双层屏蔽电缆,所述双层屏蔽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缆铜芯、电缆内绝缘层、电缆内屏蔽层、电缆中间绝缘层、电缆外屏蔽层和电缆外绝缘层,所述电缆内屏蔽层通过引出导线与大地相连接,所述电缆外屏蔽层通过引出导线与吸收电容一端相连接,所述吸收电容的另一端与大地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能够能有效的减弱电缆对外的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磁干扰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
技术介绍
现代永磁同步电动机,利用PWM斩波技术驱动控制,驱动电缆会产生强尖峰式电磁波,会向周围产生辐射和传导,影响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尤其影响速度和旋转位置信号的采集,使电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工作在不稳定状态。工业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屏蔽电缆及屏蔽接地形式抗干扰,但效果不慎理想,尤其是电机在车辆行业中应用,不能满足车辆行驶中可靠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能够能有效的减弱电缆对外的电磁干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缆本体和吸收电容7,所述动力电缆本体为双层屏蔽电缆,所述双层屏蔽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缆铜芯1、电缆内绝缘层2、电缆内屏蔽层3、电缆中间绝缘层4、电缆外屏蔽层5和电缆外绝缘层6,所述电缆内屏蔽层3通过引出导线与大地相连接,所述电缆外屏蔽层5通过引出导线与吸收电容7一端相连接,所述吸收电容7的另一端与大地相连接。可选的,所述引出导线上设置有绝缘护套。可选的,所述吸收电容7贴在所述电缆本体上。可选的,所述电缆铜芯采用无氧铜丝铰和而成,采用铜芯的数量为10根。可选的,所述吸收电容7采用安规电容。可选的,所述安规电容的取值范围为在1nF至100nF之间。可选的,所述动力电缆内还存在着内外屏蔽层寄生电容8,所述内外屏蔽层寄生电容8存在于所述电缆内屏蔽层3和所述电缆外屏蔽层5之间。可选的,所述电缆内绝缘层2、电缆中间绝缘层4和电缆外绝缘层6的材质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和交联聚乙烯;可选的,所述电缆内屏蔽层3和电缆外屏蔽层5的材质采用红铜或者镀锡铜的网状编织物。该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利用双层屏蔽电缆隔离电磁干扰的基础上,增加吸收电容结构,吸收电容设置在电缆外屏蔽层与大地之间,使高频电磁干扰和谐波通过电缆外屏蔽层对地间的电容进行吸收,电缆内屏蔽层与大地连接,使低频电磁干扰通过电缆内屏蔽层的接地导入大地,这样对低、高频全部电磁干扰信号均有良好的抑制和吸收作用,且效果明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动力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动力电缆与电机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缆铜芯;2-电缆内绝缘层;3-电缆内屏蔽层;4-电缆中间绝缘层;5-电缆外屏蔽层;6-电缆外绝缘层;7-吸收电容;8-内外屏蔽层寄生电容;9-位置传感器;10-信号电缆;11-电机;12-动力电缆;13-电机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能够能有效的减弱电缆对外的电磁干扰。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动力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缆本体和吸收电容7,所述动力电缆本体为双层屏蔽电缆,所述双层屏蔽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缆铜芯1、电缆内绝缘层2、电缆内屏蔽层3、电缆中间绝缘层4、电缆外屏蔽层5和电缆外绝缘层6,所述电缆铜芯1由所述电缆内绝缘层2包裹,所述电缆内绝缘层2由所述电缆内屏蔽层3包裹,电缆内屏蔽层3由所述电缆中间绝缘层4包裹,所述中间绝缘层4由所述电缆外屏蔽层5包裹,所述电缆外屏蔽层5由所述电缆外绝缘层6包裹。所述电缆内屏蔽层3通过引出导线与大地相连接,所述电缆内屏蔽线3也可以直接与电机外壳13相连接从而与大地相连接,电缆内屏蔽层3与大地连接,使低频电磁干扰通过电缆内屏蔽层3的接地导入大地。所述电缆外屏蔽层5通过引出导线与吸收电容7一端相连接,所述吸收电容7的另一端与大地相连接。所述吸收电容7也可以和电机外壳13相连接从而与大地相连接。吸收电容7设置在电缆外屏蔽层5与大地之间,使高频电磁干扰和谐波通过电缆外屏蔽层5对地间的吸收电容7进行吸收,这样对低、高频全部电磁干扰信号均有良好的抑制和吸收作用,且效果明显。所述引出导线上设置有绝缘护套。所述吸收电容7贴在所述电缆本体上。所述电缆铜芯采用无氧铜丝铰和而成,采用铜芯的数量为10根。所述吸收电容7采用安规电容。所述安规电容的取值范围为在1nF至100nF之间。所述动力电缆内还存在着内外屏蔽层寄生电容8,所述内外屏蔽层寄生电容8存在于所述电缆内屏蔽层3和所述电缆外屏蔽层5之间。寄生电容12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存在于布线之间,是不可避免的。所述电缆内绝缘层2、电缆中间绝缘层4和电缆外绝缘层6的材质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和交联聚乙烯;所述电缆内屏蔽层3和电缆外屏蔽层5的材质采用红铜或者镀锡铜的网状编织物。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动力电缆与电机连接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动力电缆12与电机11相连接,给电机11提供电源,电机外壳13一端与所述电机11相连接,所述电机外壳13另一端与大地相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9一端与电机11相连接,另一端与信号电缆2相连接。可以将电机11的位置信息通过信号电缆10传输给中控室,中控制可以查看电机11的运行情况。所述动力电缆12采用双层屏蔽电缆,对中低、高频全部电磁干扰信号均有良好的抑制和吸收作用,且效果明显,信号电缆10距离动力电缆12的距离不再受限制,信号电缆10内信号因干扰产生的畸变会非常小。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利用双层屏蔽电缆隔离电磁干扰的基础上,增加吸收电容结构,吸收电容设置在电缆外屏蔽层与大地之间,使高频电磁干扰和谐波通过电缆外屏蔽层对地间的电容进行吸收,电缆内屏蔽层与大地连接,使低频电磁干扰通过电缆内屏蔽层的接地导入大地,这样对低、高频全部电磁干扰信号均有良好的抑制和吸收作用,且效果明显。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动力电缆,能够能有效的减弱电缆对外的电磁干扰。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缆本体和吸收电容(7),所述动力电缆本体为双层屏蔽电缆,所述双层屏蔽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缆铜芯(1)、电缆内绝缘层(2)、电缆内屏蔽层(3)、电缆中间绝缘层(4)、电缆外屏蔽层(5)和电缆外绝缘层(6),所述电缆内屏蔽层(3)通过引出导线与大地相连接,所述电缆外屏蔽层(5)通过引出导线与吸收电容(7)一端相连接,所述吸收电容(7)的另一端与大地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缆本体和吸收电容(7),所述动力电缆本体为双层屏蔽电缆,所述双层屏蔽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缆铜芯(1)、电缆内绝缘层(2)、电缆内屏蔽层(3)、电缆中间绝缘层(4)、电缆外屏蔽层(5)和电缆外绝缘层(6),所述电缆内屏蔽层(3)通过引出导线与大地相连接,所述电缆外屏蔽层(5)通过引出导线与吸收电容(7)一端相连接,所述吸收电容(7)的另一端与大地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导线上设置有绝缘护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电容(7)贴在所述电缆本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防电磁干扰的动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铜芯采用无氧铜丝铰和而成,采用铜芯的数量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