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淤装置及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6253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促淤装置及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涉及海岸带整治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促淤装置包括:第一固岸组件和第一培养基;所述第一固岸组件与所述第一培养基连接,所述第一固岸组件用于吸附造礁生物;所述第一培养基用于培育藻类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促淤装置解决了生态促淤难以水下施工的技术问题,造礁生物能够在第一固岸组件上扩散生长,形成生物礁体,并能够增大水流阻力,有助于泥沙沉积,为藻类植物提供基质和养料,藻类植物和生物礁体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大水流阻力,促使区域泥沙沉积,并且第一固岸组件与第一培养基均可置于水下,便于水下施工,能够以生态方式促使滩面升高,加速海堤外生成自然海岸线。

Siltation Promotion Device and Natural Coastline Gene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ilt-promo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natural coastlin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astal zone remediation and restoration. The silt-promoting device includes: the first bank-fixing module and the first culture medium; the first bank-fixing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ulture medium; the first bank-fixing module is used for adsorbing reef-forming organisms; and the first culture medium is used for cultivating algae plants. The silt-promot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difficult underwater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ilt-promoting. Reef-building organisms can diffuse and grow on the first bank-fixing assembly, form reefs, increase flow resistance, contribute to sediment deposition, provide substrate and nutrients for algae plants, and the combined action of algae plants and biological reefs can further increase flow resistance and promote regional mud. Sand deposition, and the first bank-fixing component and the first culture medium can be placed underwater,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underwater construction, can promote the beach to rise ecologically and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natural coastline outside the sea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促淤装置及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岸带整治修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促淤装置及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海岸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发展沿海经济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根据《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自然岸线可分为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生物岸线等原生岸线,经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纳入自然岸线管控目标管理。现有技术中促淤装置和促淤方法主要包括:以永久的实体建筑物为主的促淤装置,如丁坝、潜锁坝以及土工编织袋坝体、潜坝等传统工程促淤方式;以及种植互花米草等植物的纯生态促淤方法。传统的促淤装置存在耗资较大,工期长且破坏区域海洋环境等缺点,而促淤植物对滩面高程要求较高,海堤外侧一般不符合促淤植物生长条件,因而无法水下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淤装置及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以解决生态促淤难以水下施工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促淤装置,包括:第一固岸组件和第一培养基;所述第一固岸组件与所述第一培养基连接,所述第一固岸组件用于吸附造礁生物;所述第一培养基用于培育藻类植物。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固岸组件包括第一生物礁和第一生物桩,所述第一生物礁上设有第一侧通孔和第一主通孔,所述第一主通孔贯穿所述第一生物礁,且与所述第一侧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生物桩插接在所述第一主通孔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固岸组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岸组件均连接在所述第一培养基的一侧,且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岸组件的所述第一侧通孔流体连通。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促淤装置包括第二培养基,所述第二培养基与所述第一培养基连接,所述第二培养基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培养基的培植孔。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培养基和所述第一培养基之间连接中部固岸组件,所述第二培养基背离所述第一培养基的一侧连接第四固岸组件。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中部固岸组件包括第二固岸组件和第三固岸组件,所述第二固岸组件与所述第一培养基连接,所述第三固岸组件与所述第二培养基连接,所述第二固岸组件与所述第三固岸组件间隔设置。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培养基放置在低潮时水深小于等于6m,且大于2m的潮下带。结合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二培养基放置在低潮时水深小于等于2m,且大于0m的潮下带。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将第一培养基放置在低潮时水深小于等于6m,且大于2m的潮下带的步骤包括:将造礁生物移植到第一固岸组件和第二固岸组件上;将藻类幼苗移植到藻类培养孔内;将第一固岸组件、第一培养基和第二固岸组件均放置到目标海域,并使第一固岸组件位于第一培养基背离海堤的一侧,第二固岸组件位于第一培养基和海堤之间;所述将第二培养基放置在低潮时水深小于等于2m,且大于0m的潮下带的步骤包括:将造礁生物移植到第四固岸组件和第三固岸组件上;将盐沼植物移植到第二培养基上;将第三固岸组件、第二培养基和第四固岸组件均放置到目标海域,并使第二培养基位于第一培养基和海堤之间,第三固岸组件位于第二培养基背离海堤的一侧,第四固岸组件位于第二培养基和海堤之间。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包括:沿海堤的延伸方向设置多个第一培养基和多个第二培养基,并使相邻第一培养基的间距范围为2m~5m,相邻第二培养基的间距范围为1m~2m;相邻的第一培养基之间形成第一缓流通道,相邻的第二培养基之间形成第二缓流通道,使第二培养基与第一缓流通道相对设置,第一培养基与第二缓流通道相对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固岸组件与第一培养基连接,第一固岸组件用于吸附造礁生物,第一培养基用于培育藻类植物的方式,通过第一固岸组件吸附牡蛎和藤壶等造礁生物,造礁生物能够在第一固岸组件上扩散生长,形成生物礁体,并能够增大水流阻力,有助于泥沙沉积,为藻类植物提供基质和养料;第一培养基用于培育藻类植物,通过藻类植物和生物礁体共同作用,进一步增大了水流阻力,促使区域泥沙沉积,增大滩面高程。其中,第一固岸组件与第一培养基均可置于水下,便于水下施工,能够作用于海堤靠海的一侧,以纯生态方式促使滩面升高,进而有利于促使人工岸线形成自然海岸线,加速海岸线的生态化建设。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促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促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促淤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促淤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标:1-第一固岸组件;11-第一生物礁;12-第一生物桩;2-第一培养基;21-藻类培养孔;3-中部固岸组件;31-第二固岸组件;311-第二生物礁;312-第二生物桩;32-第三固岸组件;4-第二培养基;5-第四固岸组件;51-第四生物礁;52-第四生物桩;6-海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促淤装置,包括:第一固岸组件1和第一培养基2,第一固岸组件1与第一培养基2连接,第一固岸组件1用于吸附造礁生物;第一培养基2用于培育藻类植物。具体地,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岸组件(1)和第一培养基(2);所述第一固岸组件(1)与所述第一培养基(2)连接,所述第一固岸组件(1)用于吸附造礁生物;所述第一培养基(2)用于培育藻类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岸组件(1)和第一培养基(2);所述第一固岸组件(1)与所述第一培养基(2)连接,所述第一固岸组件(1)用于吸附造礁生物;所述第一培养基(2)用于培育藻类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岸组件(1)包括第一生物礁(11)和第一生物桩(12),所述第一生物礁(11)上设有第一侧通孔和第一主通孔,所述第一主通孔贯穿所述第一生物礁(11),且与所述第一侧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生物桩(12)插接在所述第一主通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岸组件(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岸组件(1)均连接在所述第一培养基(2)的一侧,且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岸组件(1)的所述第一侧通孔流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淤装置包括第二培养基(4),所述第二培养基(4)与所述第一培养基(2)连接,所述第二培养基(4)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培养基(4)的培植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培养基(4)和所述第一培养基(2)之间连接中部固岸组件(3),所述第二培养基(4)背离所述第一培养基(2)的一侧连接第四固岸组件(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固岸组件(3)包括第二固岸组件(31)和第三固岸组件(32),所述第二固岸组件(31)与所述第一培养基(2)连接,所述第三固岸组件(32)与所述第二培养基(4)连接,所述第二固岸组件(31)与所述第三固岸组件(32)间隔设置。7.一种自然海岸线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培养基(2)放置在低潮时水深小于等于6m,且大于2m的潮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刚于淼程传国程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