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口混风结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619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风口混风结构、空调器。该一种出风口混风结构,包括出风风道、第一导流部件、第二导流部件,所述第一导流部件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形成所述出风风道,第一导流部件和/或第二导流部件上构造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能够将外部环温气流引入所述出风风道中,以使所述外部环温气流与所述出风风道中的出风气流混合。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出风口混风结构、空调器,能够使空调器出风口的气流与外界常温气流进行混合后送出,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柔和度,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并能提升空调器对空间温度调节的均衡性。

Vent mixing structure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ir mixing structure of an outlet and an air conditioner. The outlet mixing structure includes an outlet duct, a first diversion component and a second diversion component, which forms the outlet duct. The first diversion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diversion component are provided with a diversion channel, which can introduce the external annular temperature airflow into the outlet duct to make the external annular temperature airflow. The outlet airflow in the outlet airway is mixed with the outlet airflow in the outlet airway. According to a new type of air outlet mixing structure and air conditioner, the air outlet of the air conditioner can be mixed with the ambient air flow of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n sent out, which improves the air outlet softness of the air conditioner, greatly improves the comfort of users, and can improve the balance of the air conditioner to the space temperature reg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口混风结构、空调器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出风口混风结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空调器进风口中的气流首先经过换热器进行换热,进而到达空调器出风口,也即空调器出风口的气流全部是冷风或热风,导致送风不够柔和,热风或冷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用户的舒适性不高,降低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出风口混风结构、空调器,能够使空调器出风口的气流与外界常温气流进行混合后送出,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柔和度,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并能提升空调器对空间温度调节的均衡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出风口混风结构,包括出风风道、第一导流部件、第二导流部件,所述第一导流部件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形成所述出风风道,第一导流部件和/或第二导流部件上构造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能够将外部环温气流引入所述出风风道中,以使所述外部环温气流与所述出风风道中的出风气流混合。优选地,所述外部环温气流沿所述引流通道成弧线流动。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部件具有导流壁、外壁,所述引流通道由所述外壁朝向所述导流壁延伸贯通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中。优选地,所述引流通道具有引流风出口、引流风入口,所述引流风出口具有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上的宽度L2,所述引流风入口具有在所述外壁宽度方向上的宽度L1,L2≥L1。优选地,2mm≤L2≤20mm。优选地,2mm≤L1≤10mm。优选地,所述引流风出口具有靠近所述出风气流上游的通道侧壁,所述通道侧壁与所述导流壁之间形成夹角a,20°<a<90°。优选地,所述导流壁上具有真空度增强部,所述真空度增强部能够提高所述引流风出口处的真空度。优选地,所述真空度增强部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沿着所述出风方向延伸,所述凸起结构处于所述引流风出口靠近所述出风气流的上游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出风口混风结构。优选地,所述出风口混风结构为两组,两组所述出风口混风结构共用所述第二导流部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出风口混风结构、空调器,通过在所述第二导流部件和或第一导流部件上设置引流通道,从而使外部环温气流能够在出风风道中的制冷或者制热气流在流出所述空调器之前进行充分混合,使从所述空调器吹出的气流具备混流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柔和度,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并能提升空调器对空间温度调节的均衡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出风风道;2、第一导流部件;3、第二导流部件;31、引流通道;311、引流风出口;312、引流风入口;313、通道侧壁;32、导流壁;33、外壁;34、真空度增强部;100、外壳;101、换热器;102、进风口;103、气流驱动部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口混风结构,包括出风风道1、第一导流部件2、第二导流部件3,所述第一导流部件2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3形成所述出风风道1,第一导流部件2和/或第二导流部件3上构造有引流通道31,所述引流通道31能够将外部环温气流引入所述出风风道1中,以使所述外部环温气流与所述出风风道1中的出风气流混合。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引流通道31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引流通道31之间可以是等间距,也可以变间距。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第二导流部件3和或第一导流部件2上设置引流通道31,从而使外部环温气流能够在出风风道中的制冷或者制热气流在流出所述空调器之前进行充分混合,使从所述空调器吹出的气流具备混流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出风柔和度,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并能提升空调器对空间温度调节的均衡性。所述外部环温气流最好能够沿所述引流通道31成弧线流动,也即要求所述引流通道31呈现弧状结构或折线结构(如图1所示),当然所述折线结构的偏折交角处最好能够进行圆弧过渡处理(如图3所示),这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气流在引入过程中的沿程阻力,提高引风流畅性,更进一步的所述引流通道31的截面可以为常规的圆孔状,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形状,如矩形、方形,这能够提高所述第一导流部件2或第二导流部件3的外观美感。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部件3具有导流壁32、外壁33,所述引流通道31由所述外壁33朝向所述导流壁32延伸贯通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3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壁33为面对用户的第二导流部件3的一侧,此时,所述引流通道31能够将处于面对用户一侧区域的外部环温气流引入所述出风风道1,因此外部环温气流的流经路程远小于从空调器其他部位引流的路程,一方面能够更进一步的降低引流气流的沿程阻力损失,另一方面,混流的效果也更佳。优选地,所述引流通道31具有引流风出口311、引流风入口312,所述引流风出口311具有在所述出风风道1的出风方向上的宽度L2,所述引流风入口312具有在所述外壁33宽度方向上的宽度L1,L2≥L1,优选地,2mm≤L2≤20mm,和/或,2mm≤L1≤10mm。该技术方案给出了所述引流风出口311、引流风入口312在宽度上的大小关系,当所述出风风道1处有出风气流时,流速较快的出风气流将在所述引流风出口311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在此真空度的作用下,外部环温气流将被引导进入所述引流通道31中,从而实现引流的效果,由于L2≥L1,从而使所述引流通道31呈现由空调器内部向外部方向上的渐缩结构,当外部环温气流进入所述引流通道31中时,沿气流引进方向,其体积(更严格的讲应该是单位的气流端头面积)会逐渐增大,这个过程使气流前段(下游)的压强小于后段(上游)的压强,从而加速所述引流气流的流动性,提高引流效果。更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风出口311具有靠近所述出风气流上游的通道侧壁313,所述通道侧壁313与所述导流壁32之间形成夹角a,20°<a<90°,该技术方案对夹角a进行了具体限定,能够进一步提升所述引流风出口311处的真空度,提升引流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所述引流风出口311处的真空度,进一步提升所述引流通道31的引流效果,优选地,所述导流壁32上具有真空度增强部34,所述真空度增强部34能够提高所述引流风出口311处的真空度,所述真空度增强部34最好是与所述导流壁32一体成型。例如,所述真空度增强部34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沿着所述出风方向延伸,所述凸起结构处于所述引流风出口311靠近所述出风气流的上游侧,该技术方案中的凸起结构能够通过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实现对所述引流风出口311的真空度提升,具体的,所述出风风道1中的气流被所述凸起结构与其接触的侧壁所引导,在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引流风出口311之间形成背风区,而所述背风区则形成了事实上的具有一定真空度的真空区域,从而提高了所述引流通道31的引流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出风口混风结构、外壳100、换热器101、气流驱动部件103,所述外壳100上构造有进风口102及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所述出风口混风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的第一导流部件2、第二导流部件3可以是所述出风口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独立于所述出风口的单独部件,外部气流在所述气流驱动部件103的驱动作用下,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口混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风道(1)、第一导流部件(2)、第二导流部件(3),所述第一导流部件(2)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3)形成所述出风风道(1),第一导流部件(2)和/或第二导流部件(3)上构造有引流通道(31),所述引流通道(31)能够将外部环温气流引入所述出风风道(1)中,以使所述外部环温气流与所述出风风道(1)中的出风气流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口混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风道(1)、第一导流部件(2)、第二导流部件(3),所述第一导流部件(2)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3)形成所述出风风道(1),第一导流部件(2)和/或第二导流部件(3)上构造有引流通道(31),所述引流通道(31)能够将外部环温气流引入所述出风风道(1)中,以使所述外部环温气流与所述出风风道(1)中的出风气流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环温气流沿所述引流通道(31)成弧线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3)具有导流壁(32)、外壁(33),所述引流通道(31)由所述外壁(33)朝向所述导流壁(32)延伸贯通于所述第二导流部件(3)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通道(31)具有引流风出口(311)、引流风入口(312),所述引流风出口(311)具有在所述出风风道(1)的出风方向上的宽度L2,所述引流风入口(312)具有在所述外壁(33)宽度方向上的宽度L1,L2≥L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云田雅颂吴俊鸿廖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