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02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梁位于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且第一支撑梁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抵触。由此可知,通过第一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梁抵触,使得管道的整体结构得到稳定支撑;当管道在输送热风过程中,在盲板力的作用,管道会沿着背离空气预热器的方向移动,该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通过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梁抵触,使得作用在管道上的盲板力得到抵消,从而有效防止补偿器被撕裂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Supporting structure withstanding both upward and downward load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port structure which bears both upward and downward loads, including a first support beam, a first support frame and a second support frame. The first supporting beam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ing fram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frame,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beam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supporting fram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frame respectively. It can be seen from this that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pipeline is stabilized by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frame and the first support beam. When the pipeline is transported with hot air, under the action of blind plate force, the pipeline will move in the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air preheater, and the support structure which bears both upward and downward loads will collide with the first support beam through the second support frame, thus acting on the pipeline. The blind plate force is offset to prevent the safety accident caused by the tearing of the compens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支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在输送热空气过程中,一般会在管道与空气预热器之间装设有非金属补偿器,用于吸收管道的接口的三向位移。然而,由于设置了非金属补偿器(柔性结构),管道内部无法通过管壁内力消化介质在管道盲端产生的作用力(该作用力称为盲板力)。向上的盲板力通常大于管道本身的结构荷载,很容易导致管道发生脱空,严重时容易导致管道的补偿器撕裂。传统的支架结构仅仅对管道具有静态支撑作用,无法同时承受向上盲板力和向下结构荷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它能够承受向上盲板力和向下结构载荷。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用于搭建在锅炉框架上;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均用于装设在管道上,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隔开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抵触,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架抵触。上述的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通过第一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梁抵触,使得管道的整体结构得到稳定支撑;当管道在输送热风过程中,由于盲板力的作用,因此,管道会沿着背离空气预热器的方向移动,该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通过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梁抵触,使得作用在管道上的盲板力得到抵消,从而有效避免管道沿着背离空气预热器的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管道结构的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架及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梁用于搭建在所述锅炉框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并列间隔设置、且用于分别位于所述管道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均用于装设在管道上,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隔开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之间,且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侧与所述第三支撑架抵触,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四支撑架抵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及第四支撑架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另一侧;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侧,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另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导向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架上和/或所述第四支撑架上设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梁导向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与装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装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导向配合;所述第二导向件包括第二连接部与装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三支撑架上和/或所述第四支撑架上装设有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梁导向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设有第一垫片,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之间设有第二垫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均包括侧板与装设在所述侧板上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梁抵触;所述侧板的侧面弯曲度用于与所述管道的侧面弯曲度相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加强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均为工字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示意一视角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示意另一视角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管道与补偿器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管道受力及管道热膨胀分析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撑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110、第一支撑梁,120、第一支撑架,121、侧板,122、底板、123、加强板,130、第二支撑架,140、第二支撑梁,150、第三支撑架,160、第四支撑架,170、第一导向件,171、第一连接部,172、第一导向部,180、第二导向件,181、第二连接部,182、第二导向部,200、管道,300、补偿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100,包括:第一支撑梁110、第一支撑架120、第二支撑架130。第一支撑梁110用于搭建在锅炉框架上。第一支撑架120与第二支撑架130均用于装设在管道200上,第一支撑架120与第二支撑架130隔开设置。第一支撑梁110位于第一支撑架120与第二支撑架130之间,且第一支撑梁110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架120抵触,第一支撑梁110的另一侧与第二支撑架130抵触。上述的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100,请参考图1、图3、图4,图4为管道200受力及管道200受热膨胀分析图,由于重力作用,管道200会受到一个垂直向下的载荷G。通过第一支撑架120与第一支撑梁110抵触,使得管道200受到一个与载荷G相反的力,从而使得管道200的整体结构得到稳定支撑。由于管道200设置了补偿器300,管道200内部无法通过管壁内力抵消介质在管道200的盲端产生的作用力,而该作用力为盲板力F。因此,当管道200在输送热风过程中,管道200还会受到一个垂直向上的盲板力F,当盲板力F大于载荷G时,管道200会沿着背离空气预热器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通过第二支撑架130与第一支撑梁110抵触,使得作用在管道200上的盲板力得到抵消,从而有效避免管道200沿着背离空气预热器的方向移动,从而有效防止补偿器300被撕裂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和图2,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100还包括第二支撑梁140、第三支撑架150及第四支撑架160。第二支撑梁140用于搭建在锅炉框架上,第二支撑梁140与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用于搭建在锅炉框架上;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均用于装设在管道上,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隔开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抵触,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架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用于搭建在锅炉框架上;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均用于装设在管道上,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隔开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架抵触,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架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梁、第三支撑架及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梁用于搭建在所述锅炉框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并列间隔设置、且用于分别位于所述管道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均用于装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隔开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架之间,且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侧与所述第三支撑架抵触,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四支撑架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及第四支撑架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另一侧;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侧,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另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时承受向上及向下载荷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韬吴阿峰范旭霍沛强樊晓茹王观华凌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