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02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削减部件数量。屏蔽连接器(A)具备:电介质模块(20),在电介质(21)中安装有L字状的端子配件(24);及外导体(30),收容电介质模块(20),外导体(30)为具有箱状的模块收容部(31)和板状的盖部(43)的单一部件,模块收容部(31)的前端面开放而作为第一开口部(35),下表面的后端侧区域开放而作为第二开口部(36),后端面开口而作为与第二开口部(36)连通的插入口(37),盖部(43)与插入口(37)的开口缘相连,并从开放位置向封闭位置位移,上述开放位置是使插入口(37)开放而允许电介质模块(20)向模块收容部(31)插入的位置,上述封闭位置是堵住插入口(37)的位置。

Shielded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is us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The shielded connector (A) has: a dielectric module (20), an L-shaped terminal accessory (24) mounted in the dielectric (21), an outer conductor (30), a receiving dielectric module (20), an outer conductor (30) as a single component with a box-shaped module receiving part (31) and a plate-shaped cover part (43), a front end of the module receiving part (31) is opened as a first opening part (35), and a rear end area of the lower surface is open and open. As the second opening (36), the rear end opening serves as an insertion opening (37)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opening (36), and the cover (43) is connected with the opening edge of the insertion opening (37) and displaced from the open position to the closed position, which is the position where the insertion opening (37) allows the dielectric module (20) to be inserted into the module receiving part (31), and the closed position is the position where the insertion opening (37) is blocked.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屏蔽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屏蔽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在电介质中组装有L字状的端子配件的电介质模块和收容电介质模块的外导体的屏蔽连接器。外导体是组装外导体主体和盖体而构成的。外导体主体呈前端面、后端面和下表面后端部开口的箱状,后端面的开口与下表面后端部的开口连通。电介质模块从后端面的开口部插入外导体主体内。在将电介质模块插入外导体主体后,用盖体堵住电介质主体的后端面的开口部,从而外导体的组装结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24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述屏蔽连接器的外导体由外导体主体和盖体这两个部件构成,因此具有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等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削减部件数量。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电介质模块,在电介质中安装有L字状的端子配件;及外导体,收容上述电介质模块,上述外导体是具有箱状的模块收容部和板状的盖部的单一部件,上述模块收容部的前端面开放而作为第一开口部,下表面的后端侧区域开放而作为第二开口部,后端面开口而作为与上述第二开口部连通的插入口,上述盖部与上述插入口的开口缘相连,并能够从开放位置向封闭位置位移,上述开放位置是使上述插入口开放而允许上述电介质模块向上述模块收容部插入的位置,上述封闭位置是堵住上述插入口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在盖部处于开放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电介质模块从插入口插入模块收容部内。如果在将电介质模块插入模块收容部之后,使盖部从开放位置位移至封闭位置,则插入口被堵住。外导体是使模块收容部与盖部一体化而成的单一部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示出使电介质与端子配件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电介质模块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使外导体与电介质模块分离的状态的上下颠倒立体图。图5是示出将电介质模块插入于模块收容部的状态的上下颠倒立体图。图6是示出将电介质模块插入于模块收容部的状态的仰视剖视图。图7是示出将电介质模块插入于模块收容部后使盖部从开放位置向封闭位置位移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使盖部位移至封闭位置的状态的上下颠倒立体图。图9是外导体的侧视图。图10是外导体的仰视图。图11是示出屏蔽连接器的上下颠倒状态的上下颠倒立体图。图12是示出实施例2的屏蔽连接器的上下颠倒状态的上下颠倒立体图。图13是示出实施例3的屏蔽连接器的上下颠倒状态的上下颠倒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具备外板部,上述外板部与上述盖部相连,并在上述盖部位移至封闭位置的状态下与上述模块收容部的外表面重叠。根据该结构,在模块收容部中的与外板部重叠的区域,屏蔽功能提高。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在上述模块收容部中的与上述外板部重叠的区域配置有保持部,上述保持部通过卡止上述电介质而将上述电介质模块保持在上述模块收容部内。根据该结构,保持部能够防止因异物的干涉而使电介质分解脱离,因此能够将电介质模块可靠地收容于模块收容部内。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具备:突起,形成于上述模块收容部的外表面;及窗孔,形成于上述外板部,并仅在上述盖部处于封闭位置时使上述突起露出。根据该结构,能够基于突起是否从窗孔露出,检测盖部是否位移至封闭位置。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在划分上述模块收容部与上述盖部的边界线的两端部形成一对缺口部。根据该结构,通过一对缺口部,边界线成为易于弯曲的枢轴,因此使盖部从开放位置向封闭位置位移时的加工精度提高。<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图11来说明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了的实施例1。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1中的斜左下方、图2~5、7、8、11中的斜右上方、图6、9、10中的右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3、7、9所示的方向原封不动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在图4、5、8、11中,示出上下颠倒的方向。本实施例1的屏蔽连接器A安装于水平地设置的电路基板(省略图示)的上表面。屏蔽连接器A是组装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0、电介质模块20及外导体30而构成的。壳体10的前端面、后端面及下表面后端部向外部开放。在壳体10的内部收容有电介质模块20和外导体30。<电介质模块20>电介质模块20是组装合成树脂制的电介质21、侧视形状弯曲为大致L字状的多个细长的端子配件24而构成的。电介质21呈块状,在电介质21的左右两侧面形成有面向后方的台阶状的防脱部22。在电介质21的内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安装孔23。端子配件24具有呈水平地与线束的阴端子配件(省略图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5及从第一连接部25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出的第二连接部26。第二连接部26与电路基板连接。端子配件24通过将第一连接部25从电介质21的后方插入于安装孔23,而安装于电介质21。在将端子配件24安装于电介质21上的状态下,第一连接部25从电介质21的前端面向前方突出,第二连接部26从电介质2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外导体30>外导体30是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实施弯曲加工等而成形为预定形状而成的。外导体30是具备呈箱形的模块收容部31、与模块收容部31的后端部相连的一块平板状的盖部43及与盖部43相连的左右对称的一对外板部47的单一部件。模块收容部31具有:上板部32,俯视时呈方形;一对侧板部33,从上板部32的左右两侧缘呈大致直角地向下方延伸,并且呈方形;及下板部34,从一个侧板部33的下端缘呈大致直角地延伸并与另一个侧板部33的下端缘卡止,模块收容部31整体呈方筒状。模块收容部31的前端面在其整个区域作为第一开口部35而向前方(模块收容部31的外部)开放。在第一开口部35嵌合连接有线束的屏蔽壳(省略图示)。模块收容部31的下表面中的后端侧区域作为第二开口部36而向下方(模块收容部31的外部)开放。第二开口部36配置为在将屏蔽连接器A安装于电路基板时与电路基板的表面(安装面)相向。模块收容部31的后端面的整个区域开口而作为插入口37。插入口37使模块收容部31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并且在整个宽度上与第二开口部36连通。为了形成第二开口部36,下板部34的后端位于比上板部32和侧板部33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并且,在下板部34上形成有从其后端缘在整个宽度上向下方呈大致直角地延伸处的突板部38。突板部38沿着第二开口部36的前端缘配置。在突板部38上形成有从突板部38的下端缘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向下方呈齐平面状地延伸出的接地用第一腿部39。接地用第一腿部39配置于第二开口部36的开口缘中的前缘部。另外,在左右两侧板部33的下端缘中的与突板部38的后方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卡止凹部40。在左右两侧板部33中的比卡止凹部40靠后方且比卡止凹部40靠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保持部41。保持部41是将侧板部33的一部分向模块收容部31的内侧倾斜地切折为悬臂状的形态,并能够弹性变形。保持部41的自由端朝向前方。在左右两侧板部33中的比保持部41靠后方的位置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突起42。突起42是将侧板部33的一部分向模块收容部31的外侧敲出而成的形态。盖部43在整个宽度上与上板部32的后端缘即插入口37的开口缘中的上缘部37E(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插入口的开口缘)相连。在向模块收容部31插入电介质模块20之前的状态下,盖部43成为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电介质模块,在电介质中安装有L字状的端子配件;及外导体,收容所述电介质模块,所述外导体是具有箱状的模块收容部和板状的盖部的单一部件,所述模块收容部的前端面开放而作为第一开口部,下表面的后端侧区域开放而作为第二开口部,后端面开口而作为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的插入口,所述盖部与所述插入口的开口缘相连,并能够从开放位置向封闭位置位移,所述开放位置是使所述插入口开放而允许所述电介质模块向所述模块收容部插入的位置,所述封闭位置是堵住所述插入口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01 JP 2016-1314381.一种屏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电介质模块,在电介质中安装有L字状的端子配件;及外导体,收容所述电介质模块,所述外导体是具有箱状的模块收容部和板状的盖部的单一部件,所述模块收容部的前端面开放而作为第一开口部,下表面的后端侧区域开放而作为第二开口部,后端面开口而作为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的插入口,所述盖部与所述插入口的开口缘相连,并能够从开放位置向封闭位置位移,所述开放位置是使所述插入口开放而允许所述电介质模块向所述模块收容部插入的位置,所述封闭位置是堵住所述插入口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岨宏芳吉田和弘一尾敏文山下真直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