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圈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919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O型圈检测装置,包括:接触座;连接圈,连接圈置于腔道内且设于开口的边沿,连接圈上设有与开口连通的通孔,连接圈上连接有电线;连接座,连接座置于腔道内,连接座上连接有电线,连接座能够与连接圈接触或分离以使O型圈检测装置的导电信号产生或断开;接触头,接触头能够穿过开口与通孔,接触头的一端置于检测槽内,另一端与连接座连接;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套设于接触座上,检测槽露出于第一壳体外;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连接座的远离接触头的一端抵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的内部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O型圈检测装置能够提高检测速度,且检测结果准确。

O-ring det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ring det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ontact seat, a connecting ring, a connecting ring placed in the cavity and at the edge of the opening, a through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opening, and a wire connected on the connecting ring; a connecting seat, a connecting seat placed in the cavity, and a wire connected on the connecting seat, so that the connecting seat can contact or separate with the connecting ring to make the O-ring detection device. The electric conduction signal is generated or disconnected; the contact head can pass through the opening and through the hole, one end of the contact head is placed in the detection groov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seat; the first shell, the first shell is set on the contact seat, and the detection groove is exposed outside the first shell; the first elastic part, one end of the first elastic part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far from the contact end of the connecting seat, and the first elastic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seat.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ior of the first housing. The O-ring detect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detection speed, and the detection result is accu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O型圈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装配
,尤其涉及O型圈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油泵涂胶工位一般使用索尼距离传感器作为工具来检测机油泵是否安装有O型密封胶圈,由于该传感器使用的是模拟量信号,而机油泵的定位面为铸造件而不是加工面,并且O型圈又有一定的压缩余量,使用索尼距离传感器可能带来较大的判断误差,从而导致发生质量事故。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O型圈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O型圈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O型圈检测装置检测误差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O型圈检测装置包括:接触座,所述接触座的一端设有检测槽以及与所述检测槽连通的开口,所述接触座内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腔道;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置于所述腔道内且设于所述开口的边沿,所述连接圈上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通孔,所述连接圈上连接有电线;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置于所述腔道内,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电线,所述连接座能够与所述连接圈接触或分离以使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的导电信号产生或断开;接触头,所述接触头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所述接触头的一端置于所述检测槽内,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接触座,所述检测槽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外;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离所述接触头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抵接。优选地,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螺栓以及限位杆,所述限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后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后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接触头靠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有容纳腔,所述连接座靠近所述接触头的一端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检测槽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地第二安装孔,所述限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螺栓的螺帽抵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沿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检测槽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对应地第四安装孔,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还包括具有中空腔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边沿抵接,所述限位螺栓穿过所述中空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或者橡胶,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或者橡胶。优选地,所述连接圈与所述电线焊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电线焊接或者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电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圈为铜圈,所述连接座均为铜座。优选地,所述接触头为硅胶头。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连接头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壳体的内部抵接,接触头可以通过压缩第一弹性件实现移动。当使用O型圈检测装置对是否安装有O型圈进行检测时,按压O型圈检测装置,将接触座压到检测面上,其中,检测槽对准O型圈,当检测面上没有安装O型圈时,连接座与连接圈一直接触,将持续产生导电信号;当检测面上安装了O型圈时,由于O型圈与检测面之间存在高度差,O型圈将会推动接触头向上位移,接触头将带动连接座上移,连接座与连接圈分离,导电信号将断开。因此,可以根据O型圈检测装置的导电信号是否存在,来逻辑检测判断是否存在漏装O型圈,在进行检测时,当导电信号存在,说明漏装了O型圈,可以发出报警信息;当导电信号不存在,说明安装了O型圈。O型圈检测装置采用触点式结构,结构简单,加工、更换、维护均较方便,且工作稳定,O型圈检测装置把传统检测装置中的高度模拟量变为了逻辑变量,可以采用PLC编程检测,提高检测速度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且检测结果准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没有检测到O型圈时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检测到O型圈时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O型圈检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O型圈检测装置检测误差较大的问题。请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O型圈检测装置100包括:接触座1,接触座1的一端设有检测槽11以及与检测槽11连通的开口(未标示),接触座1内设有与开口连通的腔道12;连接圈2,连接圈2置于腔道12内且设于开口的边沿,连接圈2上设有与开口连通的通孔(未标示),连接圈2上连接有电线16;连接座3,连接座3置于腔道12内,连接座3上连接有电线16,连接座3能够与连接圈2接触或分离以使O型圈检测装置100的导电信号产生或断开;接触头4,接触头4能够穿过开口与通孔,接触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型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包括:接触座,所述接触座的一端设有检测槽以及与所述检测槽连通的开口,所述接触座内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腔道;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置于所述腔道内且设于所述开口的边沿,所述连接圈上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通孔,所述连接圈上连接有电线;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置于所述腔道内,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电线,所述连接座能够与所述连接圈接触或分离以使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的导电信号产生或断开;接触头,所述接触头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所述接触头的一端置于所述检测槽内,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接触座,所述检测槽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外;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离所述接触头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型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包括:接触座,所述接触座的一端设有检测槽以及与所述检测槽连通的开口,所述接触座内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腔道;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置于所述腔道内且设于所述开口的边沿,所述连接圈上设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通孔,所述连接圈上连接有电线;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置于所述腔道内,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电线,所述连接座能够与所述连接圈接触或分离以使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的导电信号产生或断开;接触头,所述接触头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所述接触头的一端置于所述检测槽内,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套设于所述接触座,所述检测槽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外;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远离所述接触头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螺栓以及限位杆,所述限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后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后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型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头靠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有容纳腔,所述连接座靠近所述接触头的一端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置于所述容纳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型圈检测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明陈家贵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