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137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包括一基板、一第一辐射件、一第二辐射件、一耦合件、一接地件以及一馈入件;该第一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一辐射件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二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之间的馈入部;该第二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二辐射件包括一第三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三辐射部的耦合部,其中,该第三辐射部与该第一辐射部之间具有一间隙;该耦合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耦合件与该耦合部彼此分离且相互耦合;该接地件耦接于该耦合件;该馈入件耦接于该馈入部与该接地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天线结构不仅能够提升天线性能,而且还能同时避免使用者接近时SAR值过高的问题。

antenna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enna structure. The antenna structure includes a substrate, a first radiator, a second radiator, a coupling element, a ground element and a feeding element. The first radiator is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and the first radiator includes a first radiation part, a second radiation part and a feeding part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radiation part and the second radiation part. The second radiat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The second radiator includes a third radiation part and a coupling part connected to the third radiation part, in which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third radiation part and the first radiation part; the coupl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substrate, and the coupling part and the coupling part are separated and coupled each other; the grounding part is coupled to the coupling part; the feeder is coupled between the feeding part and the grounding part. \u3002 The antenna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antenna performance, but also avoid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SAR value when the user approach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耦合结构的天线结构。
技术介绍
首先,随着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的使用率日益提高,使得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通信技术更加被重视,而无线通信质量需视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天线效率而定。因此,如何提升天线的辐射效率及易于调整整体频率,已变得相当重要。另外,由于天线所发出的电磁波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因此,目前国际非游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Non-IonizingRadiationProtection,ICNIRP)建议生物体单位质量对电磁波能量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Rate,SAR)的值不应超过2.0W/Kg,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FCC)则建议SAR值不超过1.6W/Kg。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为提升天线效率多会导致SAR值提高。随着近年来陆续开发出笔记本型计算机与平板计算机相互结合的产品,例如二合一式的笔记本型计算机(Hybridlaptops或2-in-1laptops),也就是说,笔记本型计算机具有一般操作模式及平板模式,但现有的天线架构在平板计算机模式时,SAR值并无法达到法规的规范。虽然目前如美国专利公告第8,577,289号专利案,公开了一种“具有用于基于近接射频功率控制的整合近接传感器的天线”,其能通过判断人体信号,以调整天线的发射功率。然而,由于上述专利案中主要利用设置在馈入端与收发器之间的两颗接地电容而使得天线具有感测功能,但是,这两颗接地电容将会导致天线特性及感测距离较差的情形产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天线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及其天线结构,不仅能够提升天线性能还能同时避免SAR值过高的问题产生。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包括一基板、一第一辐射件、一第二辐射件、一耦合件、一接地件以及一馈入件;该第一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一辐射件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二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之间的馈入部;该第二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二辐射件包括一第三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三辐射部的耦合部,其中,该第三辐射部与该第一辐射部之间具有一间隙;该耦合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耦合件与该耦合部彼此分离且相互耦合;该接地件耦接于该耦合件;该馈入件耦接于该馈入部与该接地件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结构不仅能够提升天线性能,而且还能同时避免使用者接近时SAR值过高的问题。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仰视透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I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天线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电压驻波比的曲线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10为图9的X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天线结构的其中一俯视透视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天线结构的其中一功能方框示意图。图18为图16的XVIII-XVIII剖线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天线结构的另外一功能方框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天线结构的另外一侧视剖面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天线结构的另外一俯视透视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U、U1、U2、U3、U4、U5、天线结构U6、U7、U8、U9、U10、U11、U12、U12’1基板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接地导孔2第一辐射件21第一辐射部22第二辐射部23馈入部231第一耦合区段232第二耦合区段3第二辐射件31第三辐射部32耦合部321第一耦合段322第二耦合段4耦合件41第一耦合臂42第二耦合臂5接地件6馈入件61馈入端62接地端7桥接件8连接件81第一耦合区块82第二耦合区块83连接导孔P感测电路P1近接感测电路P2电感器L电感组件F控制电路E金属导体S线路层V连通导孔Q系统级封装组件D1、D2焊锡R1、R2接合区Z1第一耦合区域Z2第二耦合区域W间隙G耦合狭缝M1~M5节点X、Y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天线结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或信号等,但这些组件或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乃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或”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所有组合。[第一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图1及图2分别为第一实施例天线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及仰视透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结构U1,其包括一基板1、一第一辐射件2、一第二辐射件3、一耦合件4、一接地件5以及一馈入件6。第一辐射件2、第二辐射件3以及耦合件4可设置在基板1上,且接地件5可耦接于耦合件4并与第一辐射件2及第二辐射件3分离。另外,馈入件6可耦接于第一辐射件2的一馈入部23与接地件5之间,且馈入件6用来馈入一信号。承上述,值得说明的是,基板1、第一辐射件2、第二辐射件3、耦合件4、接地件5以及馈入件6的材质可以使用任何种类的导电材质,并且上述组件也可以使用任何的成型方法制作,在此容不再赘述。举例来说,第一辐射件2、第二辐射件3、及耦合件4可以为一金属片、一金属导线或者是其他具有导电效果的导电体。另外,基板1可为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再者,馈入件6可以为一同轴电缆(Coaxialcable),但不限于此。须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不以上述举例为限。另外,请一并参阅图3,举例来说,馈入件6可以为一同轴电缆(Coaxialcable),其具有一馈入端61与一接地端62,馈入端61可电性连接于第一辐射件2的馈入部23,接地端62可电性连接于接地件5。须说明的是,为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包括:一基板;一第一辐射件,该第一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一辐射件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二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之间的馈入部;一第二辐射件,该第二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二辐射件包括一第三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三辐射部的耦合部,其中,该第三辐射部与该第一辐射部之间具有一间隙;一耦合件,该耦合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耦合件与该耦合部彼此分离且相互耦合;一接地件,该接地件耦接于该耦合件;以及一馈入件,该馈入件耦接于该馈入部与该接地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包括:一基板;一第一辐射件,该第一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一辐射件包括一第一辐射部、一第二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之间的馈入部;一第二辐射件,该第二辐射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第二辐射件包括一第三辐射部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三辐射部的耦合部,其中,该第三辐射部与该第一辐射部之间具有一间隙;一耦合件,该耦合件设置在该基板上,该耦合件与该耦合部彼此分离且相互耦合;一接地件,该接地件耦接于该耦合件;以及一馈入件,该馈入件耦接于该馈入部与该接地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中,该第一辐射部朝向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辐射部朝向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彼此相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件,其中,该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连接件耦合或连接于该馈入部,该馈入件通过该连接件而耦合或耦接于该馈入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结构,其中,该连接件设置在该第一表面上,该第一辐射件的该第一辐射部、该第二辐射部以及该馈入部设置在该第二表面上,且该连接件与该馈入部在该第一表面上的一垂直投影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结构,其中,该连接件、该第一辐射部、该第二辐射部以及该馈入部设置在该第一表面上。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天线结构,其中,该耦合件设置在该第一表面上,该第二辐射件的该耦合部设置在该第二表面,且该耦合件与该耦合部在该第一表面上的一垂直投影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天线结构,其中,该耦合件以及该第二辐射件的该耦合部都设置在该第一表面上,该耦合件具有多个耦合臂,该耦合部具有多个耦合段,多个该耦合臂与多个该耦合段彼此交错设置。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天线结构,其中,该第二辐射件的该耦合部设置在该第一表面,该耦合件设置在该第二表面上,且该耦合件与该耦合部在该第一表面上的一垂直投影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该基板还进一步包括一接地导孔,该接地导孔连接于该耦合件与该接地件之间,以使该耦合件通过该接地导孔而连接于该接地件。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中,该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世贤王志铭
申请(专利权)人: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