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三元催化器排气导流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34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三元催化器排气导流结构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所述用于车辆的三元催化器排气导流结构位于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包括至少一个可变排气导流板;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以自身一侧为轴旋转,以改变进入所述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废气的流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排气导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三元催化器进气端的气流速度均匀性和混合均匀性,降低气流偏心率,同时缩短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时间,极大提升车辆发动机的排放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三元催化器排气导流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三元催化器排气导流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三元催化器是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尾气净化装置,它可以将尾气中的CO、HC、NOx等有害气体转化为CO2、水、N2排放至大气中,并且随着车辆发动机缸盖铸造技术的不断提升,将发动机排气歧管集成于缸盖处已成为发展趋势。但是将排气歧管集成于缸盖后,会出现三元催化器各缸排气均匀性和偏心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三元催化器的排放性能和耐久疲劳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三元催化器排气导流结构,该排气导流结构能够解决三元催化器各缸气流的排气均匀性和偏心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包含上述排气导流结构,该车辆的排气导流结构能够解决三元催化器各缸气流的排气均匀性和偏心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三元催化器排气导流结构,位于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包括:至少一个可变排气导流板;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以自身一侧为轴旋转,以改变进入所述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废气的流向。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旋转摆臂,其一端与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固定连接;收缩调节拉杆,其一端与所述旋转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和可收缩调节器,所述收缩调节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可收缩调节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可收缩调节器通过控制所述收缩调节拉杆的收缩幅度控制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的旋转幅度。进一步地,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突出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的凸起,所述旋转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凸起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流板旋转轴,与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围绕所述导流板旋转轴实现旋转;至少一个旋转摆臂,其一端与所述导流板旋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收缩调节拉杆,其一端与所述旋转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和可收缩调节器,所述收缩调节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可收缩调节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可收缩调节器通过控制所述收缩调节拉杆的收缩幅度控制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的旋转幅度。进一步地,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为两个,所述旋转摆臂为两个。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旋转轴为两个,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为两个,所述旋转摆臂为两个。进一步地,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沿以自身一侧为轴垂直的方向延伸而具有至少一种长度。特别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三元催化器,还包括上述所述的位于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的排气导流结构。本技术的排气导流结构,通过在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设置可变排气导流板,以改变进入所述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废气的流向,从而使废气均匀的吹拂在三元催化器中的载体上,因而有效提高了三元催化器进气端的气流速度均匀性和混合均匀性,降低了气流偏心率,同时也缩短了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时间,极大提升了车辆发动机的排放性能。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附图中:图1是按照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排气导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是按照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排气导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车辆的三元催化器排气导流结构,位于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其一般性的可以包括可变排气导流板1和驱动装置2。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至少为一个。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以自身一侧为轴旋转,以改变进入所述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废气的流向。在图1中,还具有表示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的进气端锥本体3和氧传感器座4,所述排气导流结构设置于所述进气端锥本体3处。本技术的排气导流结构,通过在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设置可变排气导流板1,以改变进入所述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废气的流向,从而使废气均匀的吹拂在三元催化器中的载体上,因而有效提高了三元催化器进气端的气流速度均匀性和混合均匀性,降低了气流偏心率,同时也缩短了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时间,极大提升了车辆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旋转摆臂21、收缩调节拉杆22和可收缩调节器23。所述旋转摆臂21的一端与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固定连接。所述收缩调节拉杆2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摆臂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缩调节拉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可收缩调节器23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可收缩调节器23通过控制所述收缩调节拉杆22的收缩幅度控制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的旋转幅度。更具体的,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突出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的凸起,所述旋转摆臂21的一端与所述凸起固定连接。如此,就方便了所述旋转摆臂21与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导流板旋转轴24、至少一个旋转摆臂21、收缩调节拉杆22和可收缩调节器23。所述导流板旋转轴24与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固定连接,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围绕所述导流板旋转轴24实现旋转。所述旋转摆臂21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板旋转轴2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缩调节拉杆2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摆臂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收缩调节拉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可收缩调节器23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可收缩调节器23通过控制所述收缩调节拉杆22的收缩幅度控制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的旋转幅度。具体的,在上述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旋转轴24可以为两个,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可以为两个,所述旋转摆臂21可以为两个。更具体的,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1可以为两个,所述旋转摆臂21可以为两个。为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将介绍该排气导流结构的工作过程,具体为: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监测不同发动机转速下的工作负荷,不断的给可收缩调节器23信号,可收缩调节器23接收信号并根据信号调节收缩调节拉杆22的收缩,通过收缩调节拉杆22的收缩带动旋转轴摆臂21摆动,摆动的旋转轴摆臂21带动导流板旋转轴24转动,最终带动可变排气导流板1的转动来改变进入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废气的流向。经过上述工作,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就均匀的吹拂在三元催化器中的载体上,因而有效解决了三元催化器各缸气流的排气均匀性和偏心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需要理解的是,根据缸盖排气道的不同形状和三元催化器入口的不同形状,可变排气导流板1可以有不同的走向,当然,其沿以自身一侧为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度也可以改变或者局部地方取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理解,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三元催化器,还包括上述所述的位于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的排气导流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排气导流结构与上述排气导流结构完全相同,针对排气导流结构部分本实施例不再赘述。由于所述车辆包括所述排气导流结构,因此通过在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设置可变排气导流板1,以改变进入所述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废气的流向,从而使废气均匀的吹拂在三元催化器中的载体上,因而有效提高了三元催化器进气端的气流速度均匀性和混合均匀性,降低了气流偏心率,同时也缩短了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时间,极大提升了车辆发动机的排放性能。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三元催化器排气导流结构,位于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包括:至少一个可变排气导流板;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以自身一侧为轴旋转,以改变进入所述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废气的流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三元催化器排气导流结构,位于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包括:至少一个可变排气导流板;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以自身一侧为轴旋转,以改变进入所述三元催化器的车辆废气的流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旋转摆臂,其一端与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固定连接;收缩调节拉杆,其一端与所述旋转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和可收缩调节器,所述收缩调节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可收缩调节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可收缩调节器通过控制所述收缩调节拉杆的收缩幅度控制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的旋转幅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突出所述可变排气导流板的凸起,所述旋转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凸起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流板旋转轴,与所述可变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钰王勇宋志辉袁爽沈源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