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472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包括玻璃导光板、以及LED灯,所述玻璃导光板的网点面上端覆盖有第一ITO导电膜,所述第一ITO导电膜上端覆盖有第一电致发光层、第二电致发光层,所述第一电致发光层呈直角三角形覆盖在所述第一ITO导电膜两边缘,所述第二电致发光层呈等腰三角形且位于每两个所述LED灯之间的中垂线上,所述玻璃导光板的两侧边还设有第二ITO导电膜,所述第二ITO导电膜表面焊接有导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及其加工方法,在玻璃导光板的网点面镀上第一ITO导电膜,利用第一ITO导电膜的导电性能,第一电致发光层、第二电致发光层通电发亮,能够对两个LED灯之间的暗区进行亮度补偿,提高显示屏的导光质量。

A Light Guide Component without Dark Angle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ight guide component without dark angle, which includes a glass light guide plate and an LED lamp. The top end of the dot surface of the glass light guide plate is covered with a first ITO conductive film. The top end of the first ITO conductive film is covered with a first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 and a second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 The first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 is covered with two edges of the first ITO conductive film in a right triangle.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 is isosceles triangle and is located on the middle vertical line between each two LED lamps. The two sides of the glass guide plate are also provided with a second ITO conductive film, and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ITO conductive film is welded with wires. The light guide component without dark angle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are coated with the first ITO conductive film on the dot surface of the glass guide plate. By utilizing the condu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first ITO conductive film, the first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 and the second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 are electrically illuminated, which can compensate the brightness of the dark area between the two LED lights and improve the light guide quality of the display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显示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人们对显示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出现了各种轻薄化的显示屏。由于侧入式光源能够降低显示屏的厚度,因此直下式光源的显示屏被逐渐淘汰。对于侧入式光源的显示屏,其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一侧,多个光源并列式排列在导光板一侧,由于每个光源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如图1所示,每两个LED灯2之间的交汇处上方存在暗区8,导致显示屏的边缘出现多个亮度低的三角形的显示区域。影响显示屏的导光质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及其加工方法,在玻璃导光板的网点面镀上一层第一ITO导电膜,然后在第一ITO导电膜上印刷第一电致发光层、第二电致发光层,利用第一ITO导电膜的导电性能,使第一电致发光层、第二电致发光层通电发亮,能够对两个LED灯之间的暗区进行亮度补偿,提高显示屏的导光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包括玻璃导光板、以及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一侧的若干LED灯,所述玻璃导光板靠向所述LED灯一侧边为入光边,所述玻璃导光板的网点面上端还覆盖有一层第一ITO导电膜,所述第一ITO导电膜上端还覆盖有第一电致发光层、第二电致发光层,所述第一电致发光层呈直角三角形覆盖在所述第一ITO导电膜两边缘,所述第二电致发光层呈等腰三角形且位于每两个所述LED灯之间的中垂线上,所述玻璃导光板的两侧边还设有连接所述第一ITO导电膜的第二ITO导电膜,所述第二ITO导电膜表面焊接有导线。具体的,所述第一ITO导电膜、第二ITO导电膜的厚度均为30~100μm。具体的,所述第一电致发光层、第二电致发光层的厚度均为150~300μm。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导光板的网点面以及两侧边溅射透明氧化烟锡,经过高温退火处理网点面上端覆盖了一层第一ITO导电膜,两侧边表面覆盖了第二ITO导电膜;S2在第一ITO导电膜上端印刷电致发光油墨,干燥后形成第一电致发光层、第二电致发光层,第一电致发光层呈直角三角形覆盖在第一ITO导电膜两边缘,第二电致发光层呈等腰三角形且位于每两个LED灯之间的中垂线上;S3在第二ITO导电膜表面都焊接导线。具体的,所述电致发光油墨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构成:40~5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30~40份环氧丙烯酸酯、5~8份荧光粉、3~6份银粉、0.1~1份光引发剂。具体的,所述荧光粉的粒径为50~80μ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及其加工方法,在玻璃导光板的网点面镀上一层第一ITO导电膜,在玻璃导光板的两侧边还镀上用于实现与第一ITO导电膜电连接的第二ITO导电膜,然后在第一ITO导电膜上印刷第一电致发光层、第二电致发光层,第二ITO导电膜焊接导线,利用第一ITO导电膜、第二ITO导电膜的导电性能,使第一电致发光层、第二电致发光层通电发亮,能够对两个LED灯之间的暗区进行亮度补偿,提高显示屏的导光质量;第二、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电致发光油墨固化后膜层稳定,耐高低温性能良好,且导电质量、发光质量优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LED灯的模拟光线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为:玻璃导光板1、LED灯2、第一ITO导电膜3、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第二ITO导电膜6、导线7、暗区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2-3所示:实施例1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包括玻璃导光板1、以及位于玻璃导光板1一侧的若干LED灯2,玻璃导光板1靠向LED灯2一侧边为入光边,玻璃导光板1的网点面上端还覆盖有一层第一ITO导电膜3,第一ITO导电膜3上端还覆盖有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第一电致发光层4呈直角三角形覆盖在第一ITO导电膜3两边缘,第二电致发光层5呈等腰三角形且位于每两个LED灯2之间的中垂线上,玻璃导光板1的两侧边还设有连接第一ITO导电膜3的第二ITO导电膜6,第二ITO导电膜6表面焊接有导线7,两导线7分别与外电路的正负极连接,通电后电流依次流经第二ITO导电膜6、第一ITO导电膜3、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第二ITO导电膜6,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通电发光,用于补偿亮度。优选的,第一ITO导电膜3、第二ITO导电膜6的厚度均为50μm。优选的,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的厚度均为180μm。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导光板1的网点面以及两侧边溅射透明氧化烟锡,经过高温退火处理网点面上端覆盖了一层第一ITO导电膜3,两侧边表面覆盖了第二ITO导电膜6;S2在第一ITO导电膜3上端印刷电致发光油墨,干燥后形成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第一电致发光层4呈直角三角形覆盖在第一ITO导电膜3两边缘,第二电致发光层5呈等腰三角形且位于每两个LED灯2之间的中垂线上;S3在第二ITO导电膜6表面都焊接导线7。优选的,电致发光油墨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构成:40份聚氨酯丙烯酸酯、40份环氧丙烯酸酯、6份荧光粉、5份银粉、0.1份光引发剂。优选的,荧光粉的粒径为50μm。实施例2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包括玻璃导光板1、以及位于玻璃导光板1一侧的若干LED灯2,玻璃导光板1靠向LED灯2一侧边为入光边,玻璃导光板1的网点面上端还覆盖有一层第一ITO导电膜3,第一ITO导电膜3上端还覆盖有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第一电致发光层4呈直角三角形覆盖在第一ITO导电膜3两边缘,第二电致发光层5呈等腰三角形且位于每两个LED灯2之间的中垂线上,玻璃导光板1的两侧边还设有连接第一ITO导电膜3的第二ITO导电膜6,第二ITO导电膜6表面焊接有导线7,两导线7分别与外电路的正负极连接,通电后电流依次流经第二ITO导电膜6、第一ITO导电膜3、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第二ITO导电膜6,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通电发光,用于补偿亮度。优选的,第一ITO导电膜3、第二ITO导电膜6的厚度均为60μm。优选的,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的厚度均为150μm。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导光板1的网点面以及两侧边溅射透明氧化烟锡,经过高温退火处理网点面上端覆盖了一层第一ITO导电膜3,两侧边表面覆盖了第二ITO导电膜6;S2在第一ITO导电膜3上端印刷电致发光油墨,干燥后形成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第一电致发光层4呈直角三角形覆盖在第一ITO导电膜3两边缘,第二电致发光层5呈等腰三角形且位于每两个LED灯2之间的中垂线上;S3在第二ITO导电膜6表面都焊接导线7。优选的,电致发光油墨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构成:45份聚氨酯丙烯酸酯、30份环氧丙烯酸酯、6份荧光粉、5份银粉、0.1份光引发剂。优选的,荧光粉的粒径为50μm。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包括玻璃导光板(1)、以及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1)一侧的若干LED灯(2),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光板(1)靠向所述LED灯(2)一侧边为入光边,所述玻璃导光板(1)的网点面上端还覆盖有一层第一ITO导电膜(3),所述第一ITO导电膜(3)上端还覆盖有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所述第一电致发光层(4)呈直角三角形覆盖在所述第一ITO导电膜(3)两边缘,所述第二电致发光层(5)呈等腰三角形且位于每两个所述LED灯(2)之间的中垂线上,所述玻璃导光板(1)的两侧边还设有连接所述第一ITO导电膜(3)的第二ITO导电膜(6),所述第二ITO导电膜(6)表面焊接有导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包括玻璃导光板(1)、以及位于所述玻璃导光板(1)一侧的若干LED灯(2),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导光板(1)靠向所述LED灯(2)一侧边为入光边,所述玻璃导光板(1)的网点面上端还覆盖有一层第一ITO导电膜(3),所述第一ITO导电膜(3)上端还覆盖有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所述第一电致发光层(4)呈直角三角形覆盖在所述第一ITO导电膜(3)两边缘,所述第二电致发光层(5)呈等腰三角形且位于每两个所述LED灯(2)之间的中垂线上,所述玻璃导光板(1)的两侧边还设有连接所述第一ITO导电膜(3)的第二ITO导电膜(6),所述第二ITO导电膜(6)表面焊接有导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TO导电膜(3)、第二ITO导电膜(6)的厚度均为30~1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暗角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致发光层(4)、第二电致发光层(5)的厚度均为15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魏先钊陈雄陈永增梁兴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银泰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